林志勇
,
蔡力锋
,
钱浩
,
肖凤英
,
曾汉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提出了炭纤维(CF)表面接枝的一种新方法.通过CF表面官能团的异氰酸酯化,利用异氰酸酯作为MC尼龙6聚合的活化剂,成功地通过阴离子接枝聚合方法制备了表面接枝尼龙6(PA6)的CF.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接枝了PA6的CF表面呈粗颗粒状形态与织构.X光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明阴离子接枝PA6的CF表面N/C比例由0.0295提高到0.0573.称量法表明接枝率可达1.8%以上.
关键词:
炭纤维表面官能团
,
异氰酸酯化
,
阴离子接枝
,
尼龙6
陈水挟
,
许瑞梅
,
罗颖
,
钟伟承
,
曾汉民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1.05.003
用 H3PO4、ZnCl2 等活化剂分别制备了两种化学活化的活性碳纤维(HPSACF 和 ZCSACF),并通过水蒸汽活化制备了水蒸气活化活性碳纤维(SACF).研究了它们对水溶液中 Ag(NH3)2+ 的还原吸附性能,并与活性碳(AC)的还原吸附性能进行了比较.不同方法制备的活性碳纤维(ACF)对 Ag(NH3)2+ 的还原吸附能力有显著的差异,以磷酸活化法制备的 ACF 的还原能力最强,而 AC 也有一定的还原吸附能力.含氮有机物的吸附对活性碳纤维或活性碳的还原吸附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一般而言,吸附至碳吸附剂上的对硝基苯酚和苯胺可促进 AC、SACF 和 HPSACF 的还原能力,且苯胺的促进作用大于硝基苯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活性碳纤维
,
含氮有机物
,
银
,
还原吸附
麦堪成
,
张声春
,
高庆福
,
曾汉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用DSC研究了熔融温度与熔融时间对聚苯硫醚/尼龙6共混物中两组分的结晶行为的影响.虽然熔融条件不同,共混物中PPS组分的熔体结晶温度比纯PPS的高出20~40 ℃,随熔融温度提高和熔融时间延长而降低;但其熔点、结晶与熔融热比纯PPS的低.表明PA6熔体对PPS结晶有成核作用,PPS与PA6组分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受熔融条件的影响.
关键词:
聚苯硫醚
,
尼龙6
,
聚合物共混物
,
结晶行为
,
成核作用
,
差示扫描量热法
麦堪成
,
张声春
,
高庆福
,
曾汉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用DSC研究了不同组成比的聚苯硫醚(PPS)/尼龙6(PA6)共混物中PPS和PA6组分的结晶与熔融行为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PPS在PA6熔体存在下结晶温度明显提高,结晶峰形变窄;随PA6含量增加,PPS的结晶温度移向高温,甚至PPS成为分散相,这一作用还十分明显;而PPS的熔融温度受共混影响较小,结晶了的PPS也使PA6的结晶温度有所提高,但不如PPS的结晶温度提高明显;当PA6为分散相时,PA6的结晶温度才开始降低;随PPS含量增加,PA6的起始熔融温度和熔点逐渐降低.
关键词:
聚苯硫醚
,
尼龙6
,
聚合物共混物
,
结晶与熔融行为
,
成核作用
,
差示扫描量热法
曾汉民
材料导报
在资源和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材料科学家和化学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生态环境材料和绿色化学化工及环境友好材料的概念.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及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和先导.为此现代先进材料设计应从根本上预测其环境的协调性.简要介绍现代先进材料设计的若干前瞻性思考及绿色化学化工概念.从宏观和微观材料学角度讨论发展先进材料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兼评当前阻碍新材料商业化进程的种种因素.
关键词:
绿色化学-化工
,
环境友好材料
,
可持续发展
,
前瞻性思考
,
材料设计
,
微观材料学
,
宏观材料学
麦堪成
,
李政军
,
裘翌昕
,
曾汉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不同接枝率的官能团化聚丙烯(FPP),研究了FPP对Al(OH)3/PP复合材料的流动性、阻燃性和结晶与熔融行为等物性的影响.FPP加入使Al(OH)3/PP的熔融指数增加,流动性与填料分散性改善,氧指数提高和结晶与熔融行为改变.探讨FPP在Al(OH)3/PP复合材料中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官能团化聚丙烯
,
氢氧化铝
,
阻燃性能
,
流动性
,
结晶行为
易长海
,
秦少雄
,
许家瑞
,
曾汉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聚合物乳液作粘结剂,利用水悬浮法成功地制备了GF/PVC复合材料,根据该工艺特点,优选了部分聚合物乳液粘结剂,并考察了其对成型材料的力学及热学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聚合物乳液
,
水悬浮
,
粘结
,
性能
陈水挟
,
黄镇洲
,
梁瑾
,
金莹
,
曾汉民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2002.03.002
采用水蒸气、氯化锌或磷酸活化等方法,通过控制不同的活化时间,制备了若干系列的沥青基活性炭纤维,研究了这些活性炭纤维对银离子的还原特性及金属银颗粒在活性炭纤维表面的分布形态.结果显示,纤维表面的金属银颗粒既有微米级粒子,也有纳米级粒子.随制备方法及溶液中银离子的初始浓度不同,还原吸附在纤维表面上的银离子的粒径不同.活性炭纤维的微孔丰富,石墨化程度低,还原吸附的银颗粒相对较细;石墨化程度高,表面化学反应性强,则还原吸附的银颗粒相对较粗.因此,通过调整纤维的制备方法及溶液的银离子浓度,可控制还原吸附到纤维表面上的银粒子基本为纳米级粒子.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
还原
,
纳米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