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琦
,
伍林
,
易德莲
,
欧阳兆辉
,
李丹
,
童坤
,
孟向楠
,
汪德举
电镀与涂饰
以磷钼酸盐溶液、水性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S)和表面活性剂(SDS+OP-10)为A组分,水性改性胺固化剂(L J810)为B组分,制备了无机-有机无铬复合钝化液.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确定了A组分配方为:表面活性剂SDS 5 g/L+ OP-10 15 g/L,有机硅烷偶联剂60 mL/L,水性丙烯酸改生环氧树脂乳液250 mL/L,磷钼酸盐溶液100 mL/L.以此无机-有机无铬复合钝化液对镀锌板进行钝化,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别分析了复合膜的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通过中性盐雾试验、醋酸铅点滴试验、Tafel极化曲线及交流阻抗研究,探讨了复合膜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复合膜表面光滑平整,对镀锌板的附着力良好,72 h中性盐雾试验后的腐蚀率为3%,与铬酸盐钝化膜的耐蚀性相近.
关键词:
镀锌钢板
,
无铬钝化
,
磷钼酸盐
,
环氧树脂
,
硅烷
,
耐蚀性
易德莲
,
王静
,
李字鹏
,
刘敏
,
伍林
,
庞宽
,
豆丙乾
,
李敏敏
腐蚀与防护
通过电导率测试跟踪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的水解过程,然后将水解完全的A-151水解液添加到基础钝化液中进行复合钝化,研究以替代有毒铬酸盐钝化.采用中性盐雾腐蚀试验(NSS)研究了所得复合钝化膜的耐蚀性;应用SEM/EDS分析了复合钝化膜的形貌及元素组成;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测试研究了钝化膜的耐蚀性及耐蚀机理.结果表明,所得复合钝化膜72 h NSS后腐蚀面积百分比仅为4%;SEM/EDS结果显示在镀锌层表面形成了厚度约为8 μm的保护性膜层,膜的主要组成元素为Si、Mo、P和O等;极化曲线表明复合钝化膜的存在主要抑制锌腐蚀过程中的阳极反应.电化学阻抗表明,低频区复合钝化膜的阻抗值比基体锌板增加了一个数量级.
关键词:
复合钝化
,
硅烷偶联剂
,
耐蚀性
,
极化曲线
,
电化学阻抗
马沛燃
,
伍林
,
童坤
,
易德莲
,
秦晓蓉
,
胡盼
,
胡适
,
孟向楠
,
曾萧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通过配位反应,将镍离子结合在酚醛树脂结构中,得到镍改性酚醛树脂,实现了催化剂前驱体在树脂中的均匀分散.通过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初步确定了镍离子在树脂中的配位结构.采用激光拉曼光谱仪对高温热解炭晶体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镍改性酚醛树脂热解炭中有石墨烯生成,炭的结晶度提高.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热解炭的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表明镍改性酚醛树脂热解炭中有石墨烯生成且为少数层石墨烯.
关键词:
镍改性酚醛树脂
,
合成
,
结构
,
热解炭
,
石墨烯
王静
,
伍林
,
宋世红
,
易德莲
,
黄峰
,
王娟
,
陶颖
材料保护
为提高镀锌钢板的耐蚀性,且替代有致癌作用的六价铬钝化,采用物理共混法以水性丙烯酸树脂和硅溶胶为成膜剂,钼酸盐为缓蚀剂,添加植酸得到了无铬钝化液,并对镀锌板进行了钝化处理.通过中性盐雾腐蚀试验(NSS)确定了该钝化液的最佳组成;应用SEM分析了所得钝化膜的形貌及膜层元素组成;采用极化曲线研究了钝化膜的耐蚀性及耐蚀机理.结果表明:镀锌层经过无铬钝化液处理后耐蚀性明显提高,60 h NSS后腐蚀面积仅为5%;钝化还在镀锌层表面形成了一定厚度的保护性膜层;钝化后试样的开路电位[-1 054 mV(vsSCE)]较未处理过的镀锌层[-1 098 mV(vs SCE)]有所正移,钝化膜的存在阻滞了锌层腐蚀的阴极过程.
关键词:
镀锌钢板
,
无铬钝化
,
钼酸盐
,
硅溶胶
,
极化曲线
,
耐蚀性
张慧敏
,
伍林
,
易德莲
,
华侨
,
陶茂胜
,
欧阳兆辉
,
秦悦
材料保护
以丙烯酸树脂作主成膜剂,钼酸、磷酸盐作缓蚀剂,再加入经铝溶胶改性的硅烷偶联剂,通过交联反应在镀锌板表面形成无铬钝化膜。利用红外光谱、中性盐雾试验、电化学交流阻抗和极化曲线对镀锌板表面钝化膜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铝溶胶改性硅烷在钝化膜中形成了Si-O-Al键;改性后的无铬钝化膜更加致密,耐腐蚀性能更高。
关键词:
热镀锌
,
无铬钝化
,
铝溶胶
,
硅烷偶联剂
,
改性
,
耐蚀性
彭功名
,
易德莲
,
伍林
,
欧阳兆辉
,
曾丹林
,
颜晓潮
,
陈黎
材料导报
以HZSM-5为原料,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改性与高温氨气掺氮的两步法制备了氮化HZSM-5分子筛.采用元素分析、N2吸附、X射线衍射、原位漫反射红外等技术对材料的结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APTES改性后的掺氮HZSM-5分子筛的晶型结构保持完整,且孔结构保持良好.原位漫反射红外实验表明,改性的掺氮分子筛存在不同的氮物种,氮原子取代或部分取代氧原子,以-NH2、-NH-的形式进入分子筛骨架,形成Si-NH2、Si-NH-Al以及Si-NH2-Al物种.由此,提出了相应的掺氮机理:高温焙烧的过程中,有机胺的分解产生活性位,与氨气一起参与氮化反应,生成了相应的氮物种.程序升温脱附实验表明改性后的分子筛的强酸位急剧减少,而碱量增加.这种两步制备法有效地促进了氮原子的掺杂并进入骨架.
关键词:
分子筛
,
氮化
,
原位漫反射红外
孟向楠
,
伍林
,
卓智华
,
乐晨
,
丁建强
,
陈亚桥
,
易德莲
电镀与涂饰
以磷酸二氢铝、硅溶胶、水性丙烯酸改性环氧-聚氨酯树脂、十水合四硼酸钠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适用于取向硅钢的环保型无铬绝缘涂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各组分用量对涂层耐蚀性和附着力的影响,得到最优配方(以质量分数表示)为:树脂25.00%,磷酸二氢铝0.70%,硅溶胶20.00%,十水合四硼酸钠0.70%.利用电化学分析和中性盐雾试验、机械性能测试、绝缘电阻测试仪和磁性测量仪研究了最优配方所得绝缘涂层的耐蚀性、附着力、铅笔硬度、绝缘性及磁特性,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和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涂膜均匀平整;盐雾试验8h时未出现腐蚀,耐蚀性与磁特性均与市售含铬涂层相当;层间表面绝缘电阻系数基本保持在488Ω·cm2,好于市售含铬涂层.
关键词:
取向硅钢
,
绝缘涂料
,
无铬
,
层间电阻
,
耐蚀性
,
交联反应
陶新
,
伍林
,
汪冬
,
占悦
,
张志英
,
程正载
,
易德莲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脲醛树脂为壁材,石油醚为芯材,通过原住聚合法制备微胶囊.利用光学显微镜(OM)、气相色谱(GC)、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法(TGA)等手段研究了芯壁材质量比、乳化剂用量、搅拌速率对微胶囊表面形态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芯壁材质量比为0.8:1,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用量为7%,搅拌速度控制在600 r/min时,得到的微胶囊产率为81.14%,形态较好,平均粒径为50 μm,在200℃时失重率为14%.
关键词:
原位聚合
,
微胶囊
,
脲醛预聚体
,
石油醚
伍林
,
严敏
,
王建国
,
官章伟
,
夏志林
,
秦晓蓉
,
易德莲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0.90205
研究了没食子酸丙酯在水溶液中分别与Fe~(3+)、Cr~(3+)、Cu~(2+)生成没食子酸丙酯-铁(PG-Fe)、没食子酸丙酯-铬(PG-Cr)、没食子酸丙酯-铜(PG-Cu)这3种金属配合物(PG-M)的反应.通过紫外光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和循环伏安法等测试技术对3种金属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3种金属配合物的分子式分别为[C_(10)H_(10)O_5]_2Fe·H_2O、[C_(10)H_(10)O_5]_3Cr·2H_2O、[C_(10)H_(10)O_5]_2Cu·2H_2O.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中心金属原子与酚羟基发生配位,形成Ar-O-M键.电化学数据显示,PG-M的抗氧化性优于PG配体,且PG-Cu>PG-Cr>PG-Fe.用改进的核黄素光还原NBT法检测了3种金属配合物的模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3种金属配合物均有一定的催化歧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活性,均可被称作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中心的模拟配合物.
关键词:
没食子酸丙酯
,
配合物
,
循环伏安法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吴芸芸
,
梁永和
,
易德莲
,
赵敏伦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5.05.015
采用单一扫描速率法对镁钙砂细粉的碳酸化反应进行了热分析动力学研究,为镁钙砂颗粒表面碳酸化改性动力学研究提供相关信息.结果表明:镁钙砂中的MgO仅发生轻微碳酸化,因其碳酸化温度较低、反应量较小,且反应产物MgCO3在400℃后即开始分解,因此不会对镁钙砂中CaO的碳酸化反应产生太大影响;镁钙砂中CaO碳酸化反应的最大转化速率出现在700℃左右,碳酸化反应前期(相对转化率约小于38%)机理可用n=2的Avrami-Erofeev成核生长模式(机理)函数描述,后期(相对转化率约大于38%)则可用Ginstling-Brounshtein三维扩散模式(机理)函数描述.
关键词:
镁钙砂
,
碳酸化反应
,
反应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