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增林
,
宋月清
,
崔舜
,
林晨光
,
李明
,
惠志林
,
陆艳杰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5.05.020
用冷坩锅磁悬浮熔炼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化学计量比的La0.7Mg0.3(Ni0.85Co0.15)x (x=3.0, 3.1, 3.2, 3.3, 3.4, 3.5) 稀土镁基贮氢电极合金, 采用X射线衍射和三电极测试体系研究了合金的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 该系列合金均由(La, Mg)Ni3相、 (La, Mg)2Ni7相、 LaNi5相及少量杂质相组成, 为多相结构;随着化学计量比x的增加, (La, Mg)Ni3相的含量降低, 相应LaNi5相的含量增加.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 该系列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均高于目前已商品化的稀土基AB5型贮氢电极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310~330 mAh·g-1), 且当x=3.4时, 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可达395.4 mAh·g-1, 较AB5型合金高约30%, 是合金中各相的含量比例较为合适的结果;该系列合金活化性能、倍率放电性能良好, 并随着化学计量比x的增加得到进一步改善, 这与同时作为贮氢相和催化相的LaNi5相含量的增加有关;在电化学吸放氢循环过程中, 合金的循环稳定性较差, 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化学计量比
,
稀土
,
镁
,
贮氢电极合金
,
相结构
,
电化学性能
周增林
,
林晨光
,
惠志林
,
崔舜
,
尉海军
,
罗永春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综述了高容量稀土镁镍基A2B7型超晶格贮氢合金的发展历程,其大致可以分为1997~2004年、2005~2007年和2008年至今的3个阶段.目前,A2B7型合金可实现最大放电容量高于380 mAh/g、循环寿命超过500周期,国内已进入产业化试制阶段.对于A2B7型合金,PuNi3、Ce2Ni7、Pr5Co19型等超晶格结构相的定量识别、产业化关键技术突破及其在高容量密封二次电池中的集成应用是未来几年需要重视并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高容量
,
A2B7(Ce2Ni7&Gd2Co7)型
,
超晶格
,
稀土镁镍基
,
贮氢合金
惠志林
,
高云
,
李明
,
崔舜
,
余成洲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3.06.018
介绍了一种复合金属多孔体的制备及其方法, 首先以泡沫塑料为芯膜, 经过导电化处理使其具有导电性, 其次进行电沉积金属铁, 再进行电沉积金属镍, 经过热处理后可制备出复合金属多孔体. 该复合金属多孔体用铁取代金属镍, 其抗拉性能优于单质泡沫镍, 同时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主要用于载体如电池电极.
关键词:
复合金属多孔体
,
电沉积
,
二次电池
,
电极
张景怀
,
惠志林
,
徐惠萍
,
方正秋
,
余成洲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1.04.009
实验给出了聚氨酯泡沫的粗化和化学镀镍工艺参数;研究了对化学镀镍沉积速度影响的因素,发现温度、还原剂和金属镍盐浓度是主要影响因素,随着温度的升高及还原剂与镍盐浓度的增大,镀速增加.化学镀镍后经电镀、热解和热处理制得泡沫镍.
关键词:
化学镀
,
镍
,
聚氨酯
,
泡沫镍
李明
,
宁远涛
,
宋月清
,
崔舜
,
惠志林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5.03.013
概述了硝酸工业用铂合金催化网中铂的损耗形式,高温条件下铂的损耗机理,铂的回收方法,钯合金捕集网法回收铂的原理以及钯合金捕集网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展望了钯合金捕集网在硝酸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铂
,
钯
,
钯合金
,
捕集网
周增林
,
惠志林
,
崔舜
,
林晨光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综述了低成本稀土镍基AB5型贮氢合金的研究进展.分别从合金B侧元素、A侧元素、非化学计量比、制备方法等4个方面进行总结.综合考虑合金成本、成分和性能,可将低成本AB5型贮氢合金分为3类;低钴无钴低成本型、无钴低镍超低成本型、低钴含微量镁低成本高性能即高性价比型.开发低成本AB5型贮氢合金是贮氢合金研究的重要和可持续发展方向之一,相应低成本合金产品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
关键词:
低成本
,
AB5型
,
贮氢合金
,
镍氢电池
,
低钴无钴
,
添加镁
李明
,
宋月清
,
崔舜
,
惠志林
,
周增林
,
陆艳杰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5.05.038
对用熔铸-扩散法制备的黄铜/钨铜功能梯度材料进行了研究, 对界面区域的元素成分分布和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 对界面区域的电导率、结合强度及抗脉冲大电流损伤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用该法制备的黄铜/钨铜功能梯度材料, 界面区域由成分和组织渐变的三层结构组成;电导率在界面区域呈渐变分布趋势, 没有出现电导率突变现象;这种结构缓解了因热性能不匹配而造成的热应力, 提高了黄铜与钨铜合金的结合强度;界面的抗脉冲大电流损伤性能良好.
关键词:
黄铜/钨铜
,
功能梯度材料
,
熔铸-扩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