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甲强
,
王晓华
,
王焕新
,
沈嘉年
中国稀土学报
采用微乳液法合成了纳米In2O3粉体,分别采用浸渍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掺杂Y2O3和Nd2O3的氧化铟. 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对氧化铟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静态配气法对氧化铟的气敏特性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 微乳液法合成的氧化铟经600 ℃,1 h煅烧后,颗粒尺寸约20 nm,且分布均匀. 未掺杂的氧化铟气敏元件对汽油有较高的灵敏度,但选择性不好;氧化钕和氧化钇掺杂后,在3.0 V工作电压下大大提高了氧化铟对汽油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氧化钇掺杂量为5.0%时对汽油的最大灵敏度达到了285.1,功耗只有200 mW.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铟
,
微乳液合成
,
气体传感器
,
氧化钇
,
氧化钕
,
稀土
牛新书
,
刘艳丽
,
徐甲强
,
蒋凯
功能材料
以无机盐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法合成了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ZnFe2O4,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表征结果表明,固相反应完全,平均粒径约为30nm左右;将样品制成烧结型气敏元件,发现在较低的工作温度时,对H2S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关键词:
铁酸锌
,
半导体
,
气敏材料
,
室温
,
固相化学反应
徐甲强
,
刘照红
,
王焕新
,
沈嘉年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4252.2004.03.024
以无机盐为原料,采用低温固相化学反应合成了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CdFe2O4的前驱体,并在较低煅烧温度下得到了CdFe2O4纳米晶.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表征结果表明,固相反应完全,所得CdFe2O4纳米晶的平均粒径约为30nm左右;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法降低了CdFe2O4物相形成温度.将样品制成烧结型气敏元件,发现在较低的工作温度时,对H2S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关键词:
铁酸镉
,
固相化学反应
,
半导体
,
气敏材料
,
气体传感器
潘兰英
,
胡平
,
赵宏滨
,
董晓雯
,
徐甲强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12.009
以CoCl2·6H2O和CO(NH2)2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多孔Co3O4纳米棒,之后通过自组装的方法将SnO2纳米晶修饰到多孔Co3O4纳米棒上.研究了SnO2纳米晶修饰对多孔Co3O4纳米棒气敏性能的影响.气敏测试结果表明SnO2纳米晶的修饰明显增强了多孔Co3O4纳米棒对CH3CH2H和H2S的响应,对CH3CH2OH和H2S的检出下限分别达到5.0×10-6和1.0×10-6.
关键词:
多孔Co3O4纳米棒
,
SnO2纳米晶
,
水热合成
,
自组装
,
气体传感器
李超
,
樊彦良
,
徐甲强
,
杨书廷
,
陈永耀
材料导报
用化学沉淀法在Li1.05Mn2O4表面包覆一层Mg(OH)2,然后进行热处理,制备出表面用MgO改性的Li1.05Mn2O4,并对材料进行了X射线衍射、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测试.结果表明,表面改性Li1.05Mn2O4的初始容量几乎没有减少,有很好的循环性能.用2.83%MgO处理的材料,在0.5C放电速率下,循环20次后,25℃与55℃下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6%和90%以上.这种Li1.05Mn2O4的改性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是改善尖晶石锂锰氧化物循环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Li1.05Mn2O4
,
表面处理
,
循环性能
李超
,
杨书廷
,
谢冰
,
徐甲强
,
曹传宝
,
朱鹤孙
材料导报
作为理论预测的新材料,氮化碳可能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和光学性能,其合成和性能的研究引起了各国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已合成了具有独特性能的氮化碳.其高硬度、低摩擦系数、良好的耐磨性、较好的光学性质等对氮化碳在广阔领域里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总结了氮化碳材料的结构和合成,尤其是性能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氮化碳
,
合成
,
性能
,
研究进展
潘庆谊
,
徐甲强
,
刘宏民
,
安春仙
,
贾娜
无机材料学报
本文研究了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微乳液在纳米SnO2气敏材料合成中的应用,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类型及肋表面活性剂对纳米SnO2材料平均晶粒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由AES或K12和丁醇组成的微乳液可得到平均颗粒尺寸<20nm,平均晶粒度只有6nm左右的均分散SnO2,用这种材料制成的气敏元件无需掺杂即具有较高的气体灵敏度.
关键词:
氧化锡
,
null
,
null
,
null
,
null
王焕新
,
胡平
,
王晓华
,
徐甲强
,
李超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7.02.001
用微乳液法合成了纳米In2O3粉体,浸渍法制备了掺杂CeO2的氧化铟.利用 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对氧化铟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静态配气法对氧化铟的气敏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微乳液法合成的氧化铟在600℃煅烧1h后,颗粒尺寸约20nm,且分布均匀.未掺杂的氧化铟气敏元件对汽油有较高的灵敏度,但选择性不是太好;氧化铈掺杂后,在加热电压为3.5V~4.5V范围内,较大地提高了汽油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尤其当加热电压为4.0V,掺杂量为5%(质量分数)时,灵敏度从9.0提高到40.4,汽油对丁烷的选择性系数为30.9,汽油对乙醇的选择性系数可达到11.5.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铟
,
微乳液合成
,
气体传感器
,
稀土掺杂
,
汽油传感器
潘庆谊
,
徐甲强
,
刘宏民
,
安春仙
,
贾娜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1999.01.014
本文研究了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微乳液在纳米SnO2气敏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类型及肋表面活性剂对纳米SnO2材料平均晶粒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由AES或K12和丁醇组成的微乳液可得到平均颗粒尺寸<20nm, 平均晶粒度只有6nm左右的均分散SnO2, 用这种材料制成的气敏元件无需掺杂即具有较高的气体灵敏度.
关键词:
氧化锡
,
微乳液
,
纳米材料
,
气体传感器
,
表面活性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