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微孔曝气与覆盖对城市重污染河道底泥磷形态分布及释放过程的影响?

杨长明 , 荆亚超 , 沈烁 , 徐琛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6.2014103001

采用自行研发的泥?水界面微孔曝气系统,开展了底泥表面曝气和覆盖对城市重污染河道底泥磷释放及形态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孔曝气能够有效提高上覆水的溶解氧( DO)和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电位( Eh),能够将泥?水界面Eh维持在-100 mV左右,DO提高到6 mg·L-1以上.与对照比较,原位覆盖处理的上覆水DO和Eh有一定提高,但仍明显低于微孔曝气处理.与对照相比较,微孔曝气处理均有效降低上覆水中总磷(TP)和溶解性正磷酸盐(PO3-4)的含量.试验结束时,微孔曝气(A)和微孔曝气+原位覆盖处理(A+C)上覆水中TP 含量由初始的0.201 mg·L-1分别降至0.062 mg·L-1和0.050 mg·L-1;上覆水中 PO3-4含量由0.086 mg·L-1和0.078 mg·L-1分别降至0.026 mg·L-1和0.023 mg·L-1.与对照相比,微孔曝气处理明显降低了底泥间隙水中TP的浓度,在整个培养期间,其TP含量平均下降38.8%(A)和47.9%(A+C).底泥原位覆盖处理对抑制泥?水界面磷释放能力要弱于微孔曝气处理,而且在试验后期(50 d),上覆水中TP和PO3-4的含量均有所反弹.不管有无覆盖,泥?水界面微孔曝气处理均显著改变了表层底泥磷形态分布特征,显著降低了底泥中铁铝结合态磷( Fe/Al?P )组分比例,而钙结合态磷( Ca?P )含量比例却出现明显增加.单一的表面覆盖处理对底泥磷形态分布特征没有显著影响( P>0.05).研究表明,与单一的处理效果相比较,泥?水界面纳米微孔曝气处理,并结合底泥原位覆盖,更有利于抑制城市重污染河道泥?水界面中磷的释放风险.

关键词: 城市重污染河道 , 泥-水界面 , 纳米微孔曝气 , 原位覆盖 , 磷形态 , 释放过程

硅对Fe/Al固态扩散反应中Fe2 Al5生长动力学的影响

韩炜 , 尹付成 , 苏旭平 , 王建华 , 徐琛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Fe/Al-Si扩散偶的方法,利用SEM-WDS,研究了550℃硅在Fe/Al固态扩散反应中对Fe2Al5生长动力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铝中硅含量不超过1.5 wt%时,扩散层中只出现Fe2Al5相,其生长动力学符合抛物线关系,实验测定的铁和铝在Fe2Al5中的综合扩散系数(D)在含硅量(wt%)分别为0、0.5、1.0和1.5时,分别为3.46×10-15、2.61×10-15、1.28×10-15和0.86×10-15m2/s.随硅含量增加,其抑制Fe2Al5相生长速度的效果明显加强.当铝中Si含量为2%和3%时,首先出现Fe2Al5相.随扩散时间的延长,在Fe2Al5相靠近Al-Si的一侧依次出现了T1/T9和T5相,化合物层生长速度明显加快.由于部分硅以三元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导致硅的抑制作用下降.

关键词: Fe2Al5 , Si , 扩散偶 , 动力学 , 扩散系数

异种高强铝合金间搅拌摩擦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

王凡 , 房湛 , 徐琛 , 尹玉环 , 陈科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11868/j.issn.1005-5053.2015.1.006

通过搅拌摩擦焊接技术成功连接了两种应用于航天工业的铝合金2195-T8和2219-T87.实验中固定焊接转速,研究了焊缝组织和力学性能随焊接走速的变化关系,发现焊核区上部异种材料间有明显界面,且该界面形貌受焊接走速影响剧烈.同时在焊接速度较高时,发现一种新的搅拌摩擦焊接接头的断裂模式.此种断裂模式与焊核区上部形成的异种材料间界面形貌和冶金结合强度有关.本文探讨了其产生原因及其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 异种材料 , 铝锂合金 , 组织结构 , 力学性能

Ni50-xCoxMn39Sn11(x=0,2,4,6)Heusler合金的马氏体相变和应变行为研究

李哲 , 徐琛 , 徐坤 , 王豪 , 张元磊 , 敬超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071

通过结构和磁性测量,研究了Ni50-xCoxMn39Sn11(x=0,2,4,6)Heusler合金的晶体结构、相变和磁性.结果表明,随Co含量增加,该系列合金的马氏体相变温度明显下降,而Curie温度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并在室温下展现出不同的晶体结构.同时,Co含量的增加导致样品在奥氏体相的磁性迅速增加,而马氏体相的磁性却几乎保持不变,显著地提高了2相之间的磁化强度差异(△M).特别是当Co含量增加到x=4时,2相之间的△M达到40 Am2/kg,并表现出磁场驱动马氏体相变的特征.此外,还研究了Ni50-xCoxMn39Sn11(x=0,2,4)样品在马氏体相变过程中的应变行为.其中,x=4样品的相变应变量达到了0.17%,通过3T的磁场循环,该样品在215~235 K的温度范围均显示出可回复磁感生应变.这种可回复的应变行为可归因于样品中的部分马氏体相交可由等温磁场驱动.

关键词: Ni-Co-Mn-Sn , 形状记忆合金 , 马氏体相变 , 磁感生应变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