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杰
,
徐海峰
,
时捷
,
李箭
,
蒲健
,
曹文全
钢铁
研究了碳和锰含量对淬火中锰马氏体钢的位错密度、残余奥氏体含量、晶粒尺寸等组织结构以及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借助于SEM、EBSD、TEM和XRD表征了材料的微观组织,探讨了马氏体钢的强化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碳含量增加,淬火中锰钢的位错密度和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逐渐增加,板条束和板条块尺寸逐渐细化,大角晶界百分数逐渐增加,强度逐渐升高;增加锰含量能够提高马氏体钢的位错密度和抗拉强度。分析认为,位错强化和细晶强化是淬火中锰马氏体钢的主要强化机制。马氏体板条尺寸是马氏体抗拉强度的结构控制单元,而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则是马氏体屈服强度的结构控制单元。
关键词:
中锰钢
,
板条马氏体
,
强化机制
,
碳含量
,
位错密度
徐海峰
,
杨海明
,
杜文飞
,
姜昆
,
朱魁章
低温物理学报
介绍一种可实现快速启动的锥形节流制冷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无运动部件,可实现快速启动的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制导导弹中用于红外凝视焦平面探测器的冷却.该制冷器采用双层管路绕制结构,具有高效的换热效率;与探测器杜瓦组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充有压力45MPa氩气的100ml钢瓶作为气源,冷板内侧降温至100K所需时间≤2.3s,芯片降温至100K所需时间≤7.21s.
关键词:
快速节流制冷器
,
红外凝视焦平面探测器
,
换热效率
徐海峰
,
刘宝林
,
郝保同
,
周国燕
低温物理学报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羟基磷灰石(HA)纳米微粒对丙三醇溶液冻结过程中水合性质及玻璃化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中高浓度HA纳米颗粒对溶液水合性质影响显著.与未加纳米颗粒的溶液相比,溶液结晶量减少,未冻水含量增大.在较低浓度溶液中,加入纳米颗粒后玻璃化温度变化不明显,但反玻璃化温度明显升高;当溶液浓度达到60%,加入纳米颗粒后玻璃化温度才有明显的升高趋势,并且玻璃化温度与熔融温度的间距缩短幅度很大.种种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对实现低温保护剂溶液玻璃化是有利的.
关键词:
纳米颗粒
,
水合性质
,
结晶量
,
玻璃化
,
反玻璃化
,
DSC
高志新
,
郝保同
,
刘宝林
,
徐海峰
,
周国艳
低温物理学报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加入羟基磷灰石(HA)纳米微粒对低温保护剂溶液玻璃化的影响,实验得到了不同粒径和不同质量浓度的HA纳米微粒加入PVP溶液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反玻璃化温度.实验结果表明加入纳米微粒能显著的影响低温保护剂溶液的玻璃化性质.且随着纳米微粒质量分数的增加,溶液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反玻璃化温度均显著降低.40nm HA纳米微粒对溶液的反玻璃化温度影响最显著,溶液的玻璃化稳定性也最低.
关键词:
纳米微粒
,
玻璃化
,
反玻璃化
,
DSC
徐海峰
,
郝保同
,
刘宝林
,
高志新
低温物理学报
纳米低温保护剂溶液比传统的低温保护剂溶液具有更好的导热性能,纳米微粒能够显著提高低温保护剂溶液的降温速率.本文探讨了纳米低温保护剂溶液导热性能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纳米低温保护剂导热模型,并通过与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是合理的.
关键词:
纳米微粒
,
低温保护剂
,
导热系数
郭立安
,
阎哲
,
杨晓东
,
褚西秦
,
徐海峰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0.06.028
比较了径向离子交换色谱与经典离子交换色谱在纯化工艺放大过程中的分离效果,证实了径向色谱比经典色谱更适合于促卵泡激素(FSH)的纯化,并建立了适合于大规模生产FSH的径向色谱纯化新工艺.纯化后FSH的比活性为180IU/mg,活性回收率为56%,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药典规定.
关键词:
径向色谱
,
离子交换色谱
,
促卵泡激素
,
纯化
徐海峰
,
肖金坤
,
张嘎
,
张超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2.017
磨损失效是工业生产及材料使用寿命最主要的消耗方式之一,通过热喷涂表面涂层技术提高摩擦副表面摩擦磨损性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一种重要的表面处理技术,热喷涂在防腐、耐磨等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现。 NiCrBSi是以Ni、Cr为主要组元的Ni基自熔性合金,近年来,NiCrBSi基涂层在制备方法、性能表征和应用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主要论述了热喷涂NiCrBSi和NiCrBSi-Mo涂层的自润滑性能、NiCrBSi-碳化物涂层的硬质相增强效果、NiCrBSi-氧化物涂层综合性能等方向的研究现状,分别对火焰重熔、激光重熔、炉内重熔及感应重熔NiCrBSi基涂层的原理、特点及相关应用实例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这四种后处理重熔态涂层结构与磨损性能,着重比较添加组元和重熔工艺对涂层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耐磨损性能等方面的影响规律,并阐明了各自在机理上的异同。最后总结了NiCrBSi基耐磨涂层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材料、工艺和后处理方面提出了三点展望性建议。
关键词:
热喷涂
,
NiCrBSi
,
复合涂层
,
耐磨
,
熔覆
,
后处理
刘黎明
,
肖金坤
,
徐海峰
,
葛庆
,
张超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7.02.011
为了达到越来越苛刻的内燃机排放标准,减轻车身重量以降低燃油消耗是近年来车辆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采用热喷涂方法 在铝合金或铸铁气缸内壁喷涂减摩、耐磨并耐腐蚀的涂层代替传统铸铁缸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首先介绍制备气缸内壁涂层的工艺流程,主要阐述现有制备气缸涂层的超音速火焰喷涂、电弧喷涂、大气等离子喷涂和等离子转移弧线材喷涂等工艺的原理,对不同热喷涂工艺特点进行了总结,阐明不同热喷涂方法获得的涂层结构特点.通过列举国内外车辆制造商先进热喷涂涂层的应用实例,进一步分析各类涂层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优化喷涂参数、开发新型喷涂材料、控制涂层内应力和应对未来生物燃料是汽车气缸涂层的下一步研究方向.
关键词:
发动机
,
气缸内壁
,
热喷涂
,
涂层
,
耐磨
,
耐腐蚀
韩志勇
,
张明达
,
徐海峰
,
董瀚
,
曹文全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50461
介绍了先进汽车用钢的组织和性能特点,认为具有较低强塑积的第一代汽车钢主要是通过铁素体、马氏体等多种基体组织的选取和配合对强度和塑性进行调控,第二代汽车钢通常具有单相奥氏体组织,表现出超高的强塑积,在汽车轻量化和安全性方面都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是其高合金质量分数提高了生产成本和难度,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和应用.而第三代汽车钢则是通过在马氏体或超细晶铁素体基体上引入大量的亚稳奥氏体来提高汽车钢的强度和塑性,从而大幅度提高钢的强塑积.第三代汽车钢综合性能比第一代汽车钢提高l倍以上,其强塑积达到了25~50 GPa·%,接近或达到了第二代汽车钢的强塑积.新型合金化设计、高强度基体组织调控和大量亚稳奥氏体控制是第三代汽车钢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轻量化与高安全性要求,低密度化与高强化将是未来第三代汽车钢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
汽车钢
,
组织调控
,
亚稳奥氏体
,
强塑积
曹文全
,
徐海峰
,
张明达
,
董瀚
,
翁宇庆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60081
鉴于能源短缺与高安全性要求,钢铁材料的低密度化与高强韧化成为高强钢的研发热点。大量报道证明,铝等元素合金化可以显著降低钢材密度,层状复合组织大幅度提高钢铁材料的韧性。在介绍国内外传统等轴晶粒高强韧钢、层状复合钢铁材料及低密度钢研发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Fe-Al-Mn-C低密度双相钢的低中等合金质量分数(4%~12%)的合金化设计和高温铁素体和奥氏体的几何扁平化组织调控思路,制备出具有铁素体与马氏体相间排列的层片复合双相钢组织结构的高强韧钢研发思路。初步研究结果证明,层片双相钢的组织结构设计是可行的,实现了钢铁材料的高强度化(抗拉强度为1000~1500 MPa)、低密度化(6.5~7.5 g/cm3)和高韧性化(室温V型冲击韧性为200~400 J),突破了传统等轴结构材料的强韧化机制制约,形成了新型层状复合结构强韧化的钢铁材料研发方向。强调未来需要对层片双相钢材料进行深入研究,以实现对化学成分、层片组织结构参数与材料强度、韧性和材料密度关系的定量研究,深入探讨低密度层状双相钢的层状组织调控机制及其强韧化机理,为未来高强韧金属材料研发及应用开辟出创新发展方向。
关键词:
低密度钢
,
高强韧化
,
层状复合
,
热轧双相钢
,
结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