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会玲
,
徐晓燕
,
熊晓梅
,
王庆阳
,
郝清滨
,
梁明
,
马荣超
,
郑俊涛
,
刘奉生
,
于泽铭
,
李成山
,
纪平
,
卢亚锋
,
张平祥
,
周廉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5.z1.066
本文采用XRD和SEM技术分析了具有不同临界电流密度(Jc)的Bi系多芯超导带材.结果表明,样品中Bi-2223晶粒高度取向排列,其取向因子F值在0.947~0.977范围内.SEM分析结果发现,高Jc样品中在平行于带材平面的片状的Bi-2223晶粒的晶界处残留的杂质主要为CuO晶粒,它与Bi-2223晶体结合紧密.在低Jc 的样品中,Bi-2223晶片边界存在的杂质颗粒尺寸较大,其成分为(Sr,Ca)CuO和CuO的混合体.样品的横断面和纵断面的SEM观察发现,在高性能的样品中,芯丝烧结体的致密度较高.枝条状Bi-2223晶体穿过银层,在芯丝之间形成了很强的连接体.本文讨论了临界电流密度与微观组织的关系.
关键词:
Bi-2223带材
,
微观结构
,
临界电流密度
李成山
,
张平祥
,
于泽铭
,
郑会玲
,
刘奉生
,
熊晓梅
,
王庆阳
,
梁明
,
郝清滨
,
徐晓燕
,
姜冰
,
纪平
,
冯勇
,
周廉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3.z1.020
实验研究了Bi-2212粉末在空气,8%O2和纯O2种处理的相组成特征,指出通过改变热处理温度和气氛可控制前驱粉中对2223成相影响较大的(Bi,Pb)-2212相,Ca2PbO4相,2201相和14∶24AEC等相.
关键词:
郑会玲
,
熊晓梅
,
于泽铭
,
李成山
,
张平祥
,
冯勇
,
纪平
,
王庆阳
,
吴怡芳
,
刘奉生
,
姜冰
,
刘育松
,
梁明
,
徐晓燕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3.z2.024
本文通过控制粉末的烧结温度,得到三种由不同相含量组成的前驱粉末,并采用这些前驱粉末制备出超导带材.通过对带材的显微结构的观察和临界电流密度的测量表明,前驱粉末的相组成对(Bi,Pb)-2223/银超导带材的显微结构和临界电流密度有很大影响.采用不同的前驱粉末所制备的带材具有不同的临界电流密度,带材的临界电流密度取决于所形成的微观组织.通过SEM观察三种带材的微观组织发现,样品中的杂相(第二相)主要是残留的2212相,(Sr,Ca)2CuO3相和CuO相,这些残留相的生成与前驱粉末中各相比例的失衡有关.杂相的尺寸,含量及其形状是影响带材临界电流密度的主要因素.因此,获得合理的前驱粉末相组成是改善带材超导性能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
前驱粉末,微结构,临界点流密度,(Bi,Pb)-2223/银超导带材
徐晓燕
,
郑会玲
,
刘奉生
,
郝清滨
,
熊晓梅
,
郑俊涛
,
李成山
,
纪平
,
卢亚锋
,
张平祥
,
周廉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5.z1.085
采用双相粉工艺即分别制备出2212粉末和(Ca2CuO3+CuO)粉末,将它们分别热处理后,按照2223比例混合均匀,分别在四个不同温度下(800℃,815℃,830℃,845℃)进行了10h的烧结,并采用PIT技术制备出37芯超导带材.通过X射线衍射、SEM观察和临界电流的测试,分析了粉末不同烧结温度对(Bi,Pb)-2223/Ag超导带材临界电流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前驱粉末制备的带材具有不同的临界电流密度,最佳的前驱粉末最终烧结温度是830℃左右.
关键词:
Bi-2223带材
,
前驱粉末
,
热处理
,
临界电流密度
熊晓梅
,
于泽铭
,
郑会玲
,
徐晓燕
,
刘奉生
,
纪平
,
李成山
,
卢亚锋
,
张平祥
,
周廉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5.z1.080
本文利用物理化学原理对改进的共沉淀法和传统的共沉淀法所使用的介质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比较PH值在以水为介质的传统共沉淀法和改进的以乙醇为介质的共沉淀法的化学计量比的不同影响,我们发现传统共沉淀法不能找到合适的PH值范围来使各种金属离子完全共沉淀,也就难以维持原始的化学计量比,而改进的共沉淀法有很宽的PH值范围(PH=3~7.4), 能使所要沉淀的各种金属离子完全共沉淀并维持原始的化学计量比.对改进的共沉淀法制备的前驱粉经过X光衍射分析显示,其相组成合适,扫描电镜分析显示前驱粉完全满足制备超导(Bi,Pb)2223带材的需要.
关键词:
(Bi,Pb)2223
,
共沉淀法
,
介质
,
化学计量比
冯建情
,
周廉
,
卢亚锋
,
张平祥
,
徐晓燕
,
陈绍楷
,
张翠萍
,
熊晓梅
,
刘国庆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综述了近10年来高温超导氧化物YBCO掺杂效应研究的进展.通过化学掺杂不但能提高YBCO的临界电流密度和临界转变温度等超导性能,而且能改善超导体的力学性能和影响晶体生长的热力学行为等.掺杂效应的研究使YBCO的应用性能得到了提高,同时为研究超导机制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信息.
关键词:
YBCO
,
掺杂
,
临界电流密度
,
力学性能
,
超导转变温度
冯建情
,
卢亚锋
,
徐晓燕
,
熊晓梅
,
刘国庆
,
张翠萍
,
陈绍楷
,
张平祥
,
周廉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研究粉末熔化处理工艺的前驱粉末在不同热处理制度下淬火形成的Y_2BaCuO_5粒子形貌,并与熔融织构生长工艺和熔化粉末熔化生长工艺中的Y_2BaCuO_5粒子进行比较,揭示粉末熔化处理工艺中等轴状Y_2BaCuO_5粒子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粉末熔化处理工艺中Y_2BaCuO_5粒子形成等轴状的原因是其前驱粉末的组成有利于减少在包晶反应过程中形成过量的液相,抑制了Y_2BaCuO_5粒子的择优生长.
关键词:
粉末熔化处理工艺
,
Y_2BaCuO_5
,
热处理
,
择优生长
冯建情
,
周廉
,
卢亚锋
,
张平祥
,
徐晓燕
,
陈绍楷
,
张翠萍
,
熊晓梅
,
刘国庆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粉末熔化工艺(PMP)制备YBa2Cu3O7-x先驱粉末.研究了在加热过程中加热速率和保温时间对其相成分的影响,并对粉末的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高温X射线衍射仪原位研究了400°C/h和6000°C/h的加热速率对先驱粉末加热到包晶分解温度过程中的相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加热速率为400°C/h时,先驱粉末会形成YBa2Cu3O7-x相;加熟速率为6000°C/h时,则不会有YBa2Cu3O7-x相生成.通过研究不同保温时间对粉末熔化工艺先驱粉末的影响,得出YBa2Cu3O7-x相的形成区间,其结果有助于控制粉末熔化工艺的参数和理解工艺的本质.
关键词:
YBa2Cu3O7-x
,
加热速率
,
保温时间
,
相转变
卢亚锋
,
梁明
,
李成山
,
冯建情
,
于泽铭
,
徐晓燕
,
刘庆
,
柳忠元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在宏观尺度上制造出具有纳米结构和纳米效应的高性能金属材料,并揭示这些材料的组织演化特征以实现功能调控,是金属材料学科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需要解决的核心关键技术.阐述金属纳米材料界面、尺度与材料塑变、强化关系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宏观尺寸制备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尺度下经典Hall-Petch关系和复合材料混合定律的适用性、界面特征和尺度效应对材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以及物理特性等的影响,指出面向应用的高性能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金属纳米材料
,
复合材料
,
界面
,
尺度效应
冯建情
,
周廉
,
卢亚锋
,
张平祥
,
徐晓燕
,
陈绍楷
,
张翠萍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研究了BaF2添加对高温超导氧化物YBCO先驱粉末的热力学行为及对织构组织和超导性能的影响.DTA分析结果表明,添加BaF2使YBC0先驱粉末升温过程中的包晶分解温度有所降低,同时使YBCO的包晶反应温度降低,对织构生长的温度区间影响不是很明显.SEM测量发现,YBCO的显微组织结构基小不变,说明BaF2的添加没有显著影响YBCO的织构生长和Y211在基体中的分布.磁化率测量表明,当BaF2含量小于10%(质量分数)时超导转变温度略有降低.
关键词:
YBCO
,
熔融织构
,
BaF2添加
,
热力学行为
,
转变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