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热连轧过程复合微合金碳氮化物析出的定量计算

彭宁琦 , 唐广波 , 刘正东 , 雍岐龙

材料热处理学报

以微合金元素的析出热力学和析出动力学为基础,针对Fe-Nb-V-Ti-Al-C-N合金系,定量计算了热连轧过程中(Nb,V,Ti)(C,N)和AlN在奥氏体中的析出行为,并进一步分析了热轧制温度对析出行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所研究的钢种成分和工艺条件,在加热过程中(Nb,V,Ti)(C,N)就已经析出,在粗轧阶段,(Nb,V,Ti)(C,N)析出粒子平均半径逐渐减小,在精轧阶段,(Nb,V,Ti)(C,N)基本达到平衡析出量,终轧后析出粒子平均半径保持在23 am左右.轧制时的热变形增大了形核率,促进了析出,使析出粒子的平均半径减小.随加热和轧制温度的降低,(Nb,V,Ti)(C,N)的析出量有所增加,粒子平均半径减小.

关键词: 微合金钢 , 碳氮化物 , 析出 , 热力学 , 动力学

热送热装Ti微合金化连铸钢坯粗轧表面裂纹成因分析

吴秀月 , 唐广波 , 裴英豪 , 彭宁琦 , 刘正东

物理测试

实验室模拟了不同热送热装温度的Ti微合金化连铸坯热送热装和加热过程,并采用光学显微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和透射电镜分析等方法,观察了生产条件下连铸坯和粗轧中间坯试样的显微组织,以及实验室条件下不同热履历铸坯试样的显微组织,分析了热送热装连铸坯在粗轧过程中表面裂纹的生成原因。结果表明,经热送热装的连铸坯表面金属中奥氏体晶界处的先共析铁素体膜及沿奥氏体晶界的碳氮析出物可能是导致粗轧过程表面裂纹形成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板坯 , hot delivering and charging , surface cracking , allotriomorphic ferrite , precipitation

热送热装Ti微合金化连铸钢坯粗轧表面裂纹成因分析

吴秀月 , 唐广波 , 裴英豪 , 彭宁琦 , 刘正东

物理测试

实验室模拟了不同热送热装温度的Ti微合金化连铸坯热送热装和加热过程,并采用光学显微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和透射电镜分析等方法,观察了生产条件下连铸坯和粗轧中间坯试样的显微组织,以及实验室条件下不同热履历铸坯试样的显微组织,分析了热送热装连铸坯在粗轧过程中表面裂纹的生成原因.结果表明,经热送热装的连铸坯表面金属中奥氏体晶界处的先共析铁素体膜及沿奥氏体晶界的碳氮析出物可能是导致粗轧过程表面裂纹形成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板坯 , 热送热装 , 表面裂纹 , 先共析铁素体膜 , 析出物

Fe-∑Xi-C合金系超组元模型Zener两参数的修正

彭宁琦 , 唐广波 , 刘正东 , 吴秀月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9.03.013

根据Aaronson提出的超组元模型,借助Ae3的实验数据,提出了修正的置换型元素Xi(Xi=Si,Mn,Ni,Co,Mo,Al,Cu,Cr)的Zener两参数,修正中考虑了合金元素间的交互作用.修正后的超组元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改善:Ae3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标准差为10.8℃,与Thermo-Calc计算值的标准差为2.35℃;Ae1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标准差为6.8℃.按照马氏体相变热力学的计算方法,采用经修正的参数计算了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Ms,提高了Ms点的预测精度,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标准差为25.3℃.

关键词: 相变 , 热力学 , 超组元模型 , 相变平衡温度

奥氏体高温转变区二段冷却速率对铁素体相变的影响

彭宁琦 , 唐广波 , 刘正东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3.09.003

采用Gleeble热力模拟机对C-Mn钢热压缩变形后过冷奥氏体高温转变区进行二段冷却速率控制,通过冷却过程中施加微小应变,并根据应力-温度曲线,结合金相组织观察,研究了二段冷却速率对铁素体相变开始温度和相变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过冷奥氏体高温转变区冷却相同时间,相对于连续冷却,当前段快冷,后段缓冷时,铁素体相变开始温度下降,相变的铁素体体积分数增加;当前段快冷速率为100℃/s时,铁素体相变开始温度下降幅度能达到100℃,铁素体体积分数增加近1倍.因此,应用前置式超快冷,并随后缓冷的冷却方式有助于提高铁素体转变量,并降低铁素体相变的温度,以细化铁素体晶粒.

关键词: 冷却速率 , 铁素体 , 相变 , 超快冷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