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
王丹
,
张华
,
彭孝军
,
董珺璞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3.01050
建立了人血液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杂环衍生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GC-MS/MS)检测方法.以2-氨基-2-甲基-1-丙醇(AMP)作为DHA的杂环衍生化试剂,优化了杂化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并使用GC-MS/MS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以内标法对DHA进行定量检测.在0.07~1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1);检出限(S/N =2.8)为0.02μg/mL;定量限(S/N=10)为0.07 μg/mL.在高、中、低3个不同添加水平下,其平均回收率在94.40% ~ 103.1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51% ~3.16%之间.该方法操作简便,所需样品量少,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人血液中DHA的分析检测.
关键词:
杂环衍生化
,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
,
多反应监测
,
二十二碳六烯酸
,
人血液
过家好
,
何晓英
,
蔡生民
,
郭敏
,
陈秀英
,
彭孝军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7.04.005
用光电化学法研究了新型菁类染料Cy5敏化ZnO纳米晶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优化了染料的敏化条件.结合Cy5的UV-Vis吸收光谱和循环伏安曲线,确定了染料Cy5电子基态和激发态能级位置.结果表明,Cy5电子激发态能级位置能与ZnO纳米粒子导带边位置相匹配,因而用染料Cy5敏化ZnO纳米晶膜电极,可使其吸收波由紫外光区红移至可见光区,显著地提高了ZnO纳米晶膜电极在可见光区的光电流密度,光电转换效率得到明显改善.在膜厚为2.9 μm、敏化时间为0.5 h的条件下,IPCE值最高可达36.1%,总的光电转换效率η为0.69%.
关键词:
染料敏化
,
纳米ZnO
,
薄膜电极
,
光电化学
,
菁类染料Cy5
过家好
,
何晓英
,
蔡生民
,
郭敏
,
陈秀英
,
彭孝军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8.07.001
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三甲川菁染料敏化TiO2纳米晶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结合三甲川菁Cy3的UV-Vis吸收光谱和循环伏安曲线,确定了染料Cy3电子基态和激发态能级位置.结果表明,Cy3电子激发态能级位置能与TiO2纳米粒子导带边位置相匹配,因而用染料Cy3敏化TiO2纳米晶电极,可使其吸收波由紫外光区红移至可见光区,显著提高了Ti0纳米晶电极在可见光区的光电流密度,光电转换效率得到明显改善,在膜厚为6.5μm、敏化时间为4 h的条件下,IPCE值(incident photo-to-electricity conversion efficiency)最高可达22.9%,甲醇浸泡处理可进一步提高至29.0%,此时光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η=1.51%.
关键词:
染料敏化
,
纳米TiO2
,
光电化学
,
菁类染料Cy3
,
甲醇
樊江莉
,
芦静
,
李宏林
,
刘晓健
,
朱浩
,
彭孝军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1.00718
用罗丹明B与水合肼反应生成的中间体与溴丙炔反应合成了荧光增强型pd2+检测用探针RPd5.与pd2+结合后,RPd5的吸收及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其荧光强度增强约40倍,并使检测时间缩短至约16 min.探针RPd5对pd2+的响应灵敏,最低检出限为2.31×10-6 mol/L,可以在较宽pH值范围内特别是近中性pH值环境下有效检测pd2+.RPd5可以实现对Pd2+以比色及荧光2种途径的可视化识别,并可应用于土壤、池塘水等实际样品中痕量pd2+的检测.RPd5还可制成试纸用于纯净水中pd2+检测.
关键词:
荧光探针
,
罗丹明
,
荧光增强
,
钯离子
,
炔丙基
强新新
,
赵志超
,
宋锋玲
,
彭孝军
,
樊江莉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2.00383
合成了具有较高荧光量子产率(0.69)和良好光稳定性的可聚合荧光染料单体,该荧光染料的光稳定性高于商品化的染料罗丹明B.通过氧化还原引发剂引发乳液聚合制备了超细荧光聚合物纳米微球,将染料分子共价连接在聚合物链上.使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作为乳化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作为单体和助乳化荆,制备的超细纳米微球平均粒径为22nm,而不加MMA时制备出的纳米微球平均粒径在150nm左右.由于微球表面带有苄氯基团,为进一步的微球功能化提供了途径.
关键词:
可聚合染料
,
超细聚合物纳米微球
,
光稳定性
,
染料泄漏
,
蒽吡啶酮
,
乳液聚合
李海东
,
姚起超
,
樊江莉
,
杜健军
,
彭孝军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6.10.160238
钯是一种重要的贵金属,在制药、燃料电池、电子电气和珠宝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它的大量使用不可避免会造成其在环境中的残留,产生毒害,因此对钯的检测与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荧光探针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较高灵敏度、对设备依赖小、操作简单、检测限低等优点.本文综述了近年应用于低浓度检测钯离子荧光分子探针的设计方法及作用机制.按照荧光探针检测钯离子的响应模式,主要分为淬灭型、增强型、比率型3种方式进行评述.尽管钯离子探针的研究在分子设计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但荧光染料与钯离子的响应时间尚且不能人为控制,尤其对于复杂体系中钯离子的检测效果尚待进一步改进.因此,开发钯离子响应时间短、灵敏度高、专一识别性高并能应用于复杂体系的荧光探针,可能是今后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
钯
,
荧光探针
,
染料
,
检测方法
,
环境检测
,
药物残留
,
研究进展
,
生物成像
祁欣
,
徐莉
,
彭孝军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5.02.014
报道了在碱性条件下,顺(2-乙酰胺基-1-溴-2-(对-甲氧基苯基)乙基)膦酸二乙酯进行的是1,2消除反应而不是所期望的亲核取代反应. 产物结构用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等分析方法确证. 与文献报道的甲基磺酸酯离去基团相比,在碳酸钾存在下,反应原料中的α-溴原子作为相对较弱的离去基团导致很低的转化率;而在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DBU)存在下,由于α-溴原子较强的电负性,其诱导作用使得邻位β-氢原子较易与碱作用,因而导致1,2消除反应. 在无碱条件下α-溴原子较弱的离去性和膦酸酯较大的空间阻碍应是苯并三唑不能取代溴原子的原因.
关键词:
消除反应
,
胺基溴化反应
,
膦酸酯
,
二维核磁共振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