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磁控溅射制备Cu2O和Cu2O/TiO2复合膜及其光催化活性

刘灿 , 魏子栋 , 张骞 , 胡宝山 , 齐学强 , 陈四国 , 丁炜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2.00395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的方法在普通玻璃上沉积得到Cu2O、TiO2和Cu2O/TiO2复合薄膜. 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态和薄膜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 XRD结果表明, 当反应溅射时间为5 min时, Cu2O薄膜由单一的(111)晶面组成; 反应时间的延长促进了Cu2O(110)和(220)晶面的生长. 通过计算得出Cu2O(111)更有利于对O2的吸附. 进一步使用氙灯作为光源, 用薄膜对亚甲基蓝(MB)的降解率来表征光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 Cu2O/TiO2复合薄膜的光催化效果随着Cu2O含量的增加升高而后降低, 当Cu2O含量为2.6mol%时, 光催化活性最高. 光催化效率的提高主要归因于Cu2O的加入引起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 而过量的Cu2O会延长光生电子迁移到Cu2O/TiO2界面和空穴迁移至表面所需要的时间, 使电子和空穴复合的几率增大, 从而降低了量子效率.

关键词: 磁控溅射; 氧化亚铜; 复合薄膜; 光催化

磁控溅射制备Cu2O和Cu2O/TiO2复合膜及其光催化活性

刘灿 , 魏子栋 , 张骞 , 胡宝山 , 齐学强 , 陈四国 , 丁炜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2.00395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的方法在普通玻璃上沉积得到Cu2O、TiO2和Cu2O/TiO2复合薄膜.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态和薄膜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XRD结果表明,当反应溅射时间为5 min时,Cu2O薄膜由单一的(111)晶面组成;反应时间的延长促进了Cu2O(110)和(220)晶面的生长.通过计算得出Cu2O(111)更有利于对O2的吸附.进一步使用氙灯作为光源,用薄膜对亚甲基蓝(MB)的降解率来表征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Cu2O/TiO2复合薄膜的光催化效果随着Cu2O含量的增加升高而后降低,当Cu2O含量为2.6mo1%时,光催化活性最高.光催化效率的提高主要归因于Cu2O的加入引起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而过量的Cu2O会延长光生电子迁移到Cu2O/TiO2界面和空穴迁移至表面所需要的时间,使电子和空穴复合的几率增大,从而降低了量子效率.

关键词: 磁控溅射 , 氧化亚铜 , 复合薄膜 , 光催化

亚甲基蒽苯乙烯吡啶盐的合成、结构及双光子吸收性质

张骞 , 刘昭第 , 刘会军 , 吴杰颖 , 周虹屏 , 杨家祥 , 田玉鹏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10.01.011

以氯化4-甲基-N-9-亚甲基蒽吡啶盐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苯乙烯吡啶盐,通过红外、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电喷雾质谱、单晶X射线衍射等测试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晶胞参数a=1.255 7(1) nm, b=1.539(1) nm,c=2.220 2(8) nm, β=101.099(1)°,V=4.210 5(4) nm~3,Z=4,Dc=1.159 g/cm~3. 用1 064 nm皮秒脉冲激光研究其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双光子吸收系数β=0.028 cm/GW,吸收截面为σ=8.68×10~(-48) cm~4·s·photon~(-1),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良好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关键词: 苯乙烯吡啶盐 , 晶体结构 , 非线性光学性质 , Z-扫描

聚苯乙烯基硫脲螯合树脂的制备及对Au(Ⅲ)吸附性能的研究

彭亚勤 , 钟宏 , 王帅 , 张骞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10.01.007

以氯甲基化聚苯乙烯树脂微球为原料,经胺化、接酯反应,合成了侧链上含有硫脲功能基的新型螯合树脂,研究了该树脂对Au(III)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树脂对Au(III) 吸附容量为1.84 mmol·g~(-1),吸附过程符合G.E.Boyd液膜扩散方程,液膜扩散为吸附主控步骤;等温吸附可由Langmuir模型描述,为单分子层吸附.

关键词: 高分子化学 , 聚苯乙烯 , 硫脲螯合树脂 , 吸附 , Au(III)

钠离子电池铁基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刘小林 , 钟盛文 , 张骞 , 李之锋 , 李栋 , 陈军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019.006

随着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和大型定置装备上的应用,稀有金属锂(Li)供应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因而发展钠离子可充电池尤其是室温钠离子电池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重视.相比于其他正极材料,铁基正极材料具有电位高,储量丰富等优势.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各类钠离子铁基正极材料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其结构特征和电化学性能,总结了各类型铁基正极材料应用于钠离子电池的优缺点.最后提出新型的高电压聚硫酸根离子铁基正极材料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 正极材料 , 铁基

碱土金属氧化物改性ZrO2催化1,4-丁二醇选择性脱水合成3-丁烯-1-醇

张骞 , 张因 , 李海涛 , 赵永祥 , 马萌 , 郁宇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2)60525-7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碱土金属氧化物CaO,SrO或BaO改性的ZrO2酸碱双功能催化剂,借助X射线衍射、低温N2物理吸附、NH3和CO2程序升温脱附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织构以及表面酸碱性质,并考察了其催化1,4-丁二醇选择性脱水合成3-丁烯-1-醇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碱土金属氧化物的引入显著调变了催化剂表面的酸性和碱性中心,进而对1,4-丁二醇转化率和3-丁烯-1-醇选择性产生重要影响.其中,CaO改性的ZrO2样品中形成了大量的Ca-O-Zr结构,在ZrO2表面形成大量碱性位点的同时,保持了较高的酸密度;而SrO和BaO改性的样品中生成了相应的锆酸盐,ZrO2表面的酸密度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CaO/ZrO2催化剂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活性和3-丁烯-1-醇选择性,350℃时,3-丁烯-1-醇收率最高,达60.5%.催化剂表面的酸碱协同作用是选择性合成3-丁烯-1-醇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1,4-丁二醇 , 3-丁烯-1-醇 , 碱土金属氧化物 , 氧化锆 , 酸碱双功能催化剂

电弧加热流场中的尖锥边界层转捩研究

张骞 , 艾邦成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08.05.007

电弧加热流场的热环境特性直接影响热防护系统的地面试验数据,为研究电弧加热流场热环境特性对于边界层转捩的影响,采用红外线热图技术,在电弧加热流场中进行了边界层转捩对尖锥模型气动热的影响研究.试验模型分为8°钢制尖锥、5°非金属和金属尖锥,结合数值计算,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红外热像仪判读表面温度的方法进行转捩的判断是一种可行的方法,马赫数影响的雷诺数转捩判别准则可以用于电弧加热流场计算的转捩雷诺数.

关键词: 尖锥 , 边界层转捩 , 电弧加热 , 雷诺数

烷氧羰基硫脲树脂与Ag+的螯合机理

王帅 , 钟宏 , 张骞 , 曹占芳 , 刘广义

材料导报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红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分析等手段对烷氧羰基硫脲树脂PDTU-Ⅰ与Ag+的螯合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DTU-Ⅰ树脂的烷氧羰基具有较强的给出电子和接受过渡金属离子反馈电子的能力,是贵金属离子的优良配体;PDTU-Ⅰ吸附Ag+后,树脂中烷氧羰基红外光谱的吸收峰发生了改变,S 2p、N 1s和O 1s轨道的电子结合能升高,Ag 3d3/2和Ag 3d5/2轨道的电子结合能降低,说明PDTU-Ⅰ的烷氧羰基与Ag+发生了配位.综合分析认为,树脂与Ag+的配位机理可能是树脂硫羰基S原子、羰基O原子与Ag+按1:1的比例配位,形成了六元螯合环.

关键词: 烷氧羰基硫脲树脂 , Ag+ , 吸附 , 螯合机理

电弧加热器驻点烧蚀/侵蚀试验技术

欧东斌 , 陈连忠 , 曲德军 , 陈峰 , 张骞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0.04.018

介绍了在电弧加热器试验设备上进行复合材料烧蚀/侵蚀试验技术,通过改进电弧加热试验设备和粒子播发系统,将石墨粒子均匀注入到高压混合室中,与高温空气混合后经过超声速粒子加速喷管形成烧蚀/侵蚀试验流场,对驻点模型进行试验,同时建立了相应流场参数的测试、计算方法.并对C/C和含钨C/C防热复合材料的抗粒子侵蚀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有粒子流场的均匀性和重复性较好,能满足材料的烧蚀/侵蚀考核试验要求,且含钨C/C材料的抗粒子侵蚀性能高于C/C材料.

关键词: 烧蚀/侵蚀 , 电弧加热器 , 复合材料

聚酯基硫脲树脂改性活性炭纤维布吸附金的性能

张骞 , 钟宏 , 王帅 , 刘广义 , 张超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0.03.020

采用一种新型的聚酯基硫脲树脂对活性炭纤维布进行改性制备出一种新型的复合吸附材料(ACFC/PDTU-I),并研究了ACFC/PDTU-I的结构.结果表明,ACFC上负载了PDTU-I树脂;ACFC/PDTU-I的比表面积高于PDTU-I,达到158.7 ㎡·g-1.30℃下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ACFC/PDTU-I对Au3+的吸附容量达到4.85mmol·g-1,吸附速率常数k=0.00855 min-1;吸附数据符合Boyd液膜扩散方程,液膜扩散,吸附主控步骤;等温吸附遵循Langmuir模型,为单分子吸附;吸附热力学证明反应过程为吸热过程,△H=8·77 kJ·mol-1;经过5次吸附-洗脱循环后,ACFC/PDTU-I的吸附容量变化很小;在二元金属离子溶液中ACFC/PDTU-I的对Au3+的分离因子均在400以上,说明其对Au3+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布 , 聚酯基硫脲树脂 , 吸附 , Au3+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