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利
,
王庆雨
,
韦朝海
,
彭进平
,
李慧莉
人工晶体学报
以Cu盐和Ce盐为原料、FSC为载体,以过量浸渍法制备负载型催化剂.用活性和稳定性作为催化剂的评价指标,通过CODCr去除率、脱色率及处理出水的金属溶出浓度分别表征催化剂的活性与稳定性.研究催化剂组分Cu与Ce的浸渍顺序、配比及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进而优化催化剂的制备条件.结果表明:Cu与Ce共浸渍所制备催化剂活性高稳定性强,其对水样的CODCr去除率和处理出水的Cu溶出浓度分别为83.9%、24.05mg/L; Cu与Ce的配比为1∶1时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均较高;Cu-Ce复合催化剂在550℃下取得了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SEM、XRD分析表征,催化剂活性组分在担体上分布均匀,活性组分主要以CuO、CeO2的形式存在.
关键词:
浸渍
,
CWAO
,
催化剂
,
活性
,
稳定性
张永利
,
韦朝海
,
史册
,
黄泽城
,
苏晓银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等量浸渍法以γ-Al2O3为载体,制备过渡金属Cu和Fe、贵金属Ru、稀土金属La的复合催化剂.采用催化湿式空气氧化法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研究金属离子配比、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催化剂CWAO反应机理进行探讨:权衡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催化剂的组分质量配比和焙烧温度分别为Cu∶ Fe∶ Ru∶ La=1∶1∶1∶3、450℃.对催化剂进行XRD、XPS、孔结构、FT-IR、TG-DTA、SEM、TEM表征,结果表明:焙烧使催化剂组成物质分解为氧化物,元素Cu、Fe、Ru、La分别以CuO、Fe2O3、RuO2、La2O3形式存在;焙烧温度升高,晶粒长大结晶趋于完整,催化剂孔容孔径增大但比表面积减小,晶粒尺寸分布在5~ 20 nm; Cu-Fe-Ru-La/γ-Al2O3催化剂使用前后结构无明显变化且反应后溶出的金属浓度低,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关键词:
Cu-Fe-Ru-La/γ-Al2O3
,
湿式氧化
,
催化剂
,
机理
耿卫东
,
张永利
,
刘艳艳
,
代永平
,
孙钟林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5.06.016
介绍了可编程多通道TFT-LCD参考电压发生器专用电路EL-5825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利用C8051F330单片机控制EL-5825设计了一种基于LCoS芯片的头盔显示系统电路,该设计方案具有电路结构简单、外围器件少、系统结构微型化等特点,有利于实现系统的轻便灵活,提高整机性能.介绍了硬件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法,给出了单片机软件流程图.
关键词:
平板显示器
,
TFT-LCD
,
EL-5825
,
参考电压
,
SPI串行接口
张成中
,
孙广帅
,
胡晓鹏
,
张永利
硅酸盐通报
通过自然暴露环境条件下掺合料混凝土的早期碳化试验,分析了粉煤灰掺量、矿渣掺量、煤矸石掺量对单掺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双掺掺合料对混凝土碳化深度发展规律的交互作用,并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掺合料碳化速度影响系数的表达式。结果表明:单掺粉煤灰掺量小于15%时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略有减小但掺量超过15%后碳化深度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单掺矿渣混凝土的碳化深度随矿渣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单掺小于20%的煤矸石使混凝土早期抗碳化性能提高但掺入超过30%的煤矸石后混凝土碳化深度明显增加;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双掺粉煤灰和矿渣、双掺粉煤灰和煤矸石的混凝土碳化深度增加,在粉煤灰混凝土中掺入25%矿渣或20%煤矸石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变化较小;在煤矸石混凝土中掺入25%~40%的矿渣时混凝土的碳化深度无明显变化但再掺入超过40%的矿渣时碳化深度明显增大,在矿渣混凝土中掺入20%煤矸石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增长约40%。
关键词:
混凝土
,
掺合料
,
碳化深度
,
掺合料碳化速度影响系数
张永利
,
胡筱敏
,
李红
人工晶体学报
Cu-O/FSC是一种优化制备的负载型催化剂,实验中以其催化湿式氧化处理模拟印染废水,考察焙烧条件对催化剂的影响.以水样COD去除率和脱色率评价催化剂的活性、以处理出水Cu溶出浓度评价催化剂的稳定性,通过AA、XRD、SEM等研究了焙烧温度和时间对催化剂性能、物相及形貌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和焙烧时间的延长,催化剂活性降低、稳定性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和孔容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而减少;适宜的催化剂焙烧温度和时间分别为650 ℃和5 h.
关键词:
湿式氧化催化
,
Cu-O/FSC
,
焙烧
王家滨
,
牛荻涛
,
张永利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08.042
为了研究隧道喷射混凝土单层衬砌碳化规律,采用快速碳化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弯曲应力(0,0.25,0.5及0.75)作用下喷射混凝土及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受拉区碳化深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喷射混凝土碳化深度经时变化规律服从Fick第一定律,碳化深度随着碳化龄期和弯曲应力的增加而增大.同实验条件下,喷射混凝土碳化深度小于普通混凝土,而钢纤维的加入进一步减小喷射混凝土同龄期碳化深度.在考虑弯曲应力影响系数、钢纤维影响系数及施工方式影响系数基础上对普通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进行修正,使其能够较好预测喷射混凝土碳化深度.
关键词:
隧道工程
,
耐久性
,
喷射混凝土
,
碳化
,
弯曲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