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植权
,
周邦新
,
蔡琳玲
,
王均安
,
刘文庆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4.09.015
提高了Cu含量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RPV)模拟钢经调质处理(880℃保温0.5h,水淬;660℃保温10h)以及400℃时效1000h后,采用原子探针层析技术(APT)研究了碳化物/α-Fe基体,富Cu相/α-Fe基体以及富Cu相/碳化物界面处溶质或杂质原子的偏聚特征.结果表明:在碳化物/α-Fe基体界面处P原子偏聚最明显;在富Cu相/α-Fe基体界面处Ni原子偏聚最明显,Mn原子也有微弱的偏聚;在富Cu相/碳化物界面处未发现溶质或杂质原子的偏聚现象.不同相界处原子偏聚不仅与界面本身微观结构有关,也与相界附近化学特性有关.
关键词:
核反应堆压力容器
,
模拟钢
,
原子偏聚
,
原子探针层析技术
,
相界面
王均安
,
刘二微
,
张植权
,
鲁波
,
贺英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2016.03.005
在采用轧制辅助双轴织构技术(RABiTS)制备二代高温超导涂层YBa2Cu307-x(YBCO)导线的工艺中,金属基带的织构、物理和力学性能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合金元素与织构、居里温度和屈服强度相关性,设计了能满足轧制辅助双轴织构技术制备超导线的Ni-32% Cu-3%W合金,采用冷坩埚悬浮熔炼技术冶炼了合金铸锭,铸锭经锻造、热轧、冷轧和再结晶退火,最终获得了厚度为80μm的织构薄带.采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表征了合金再结晶织构,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分析了显微组织结构.结果表明:经过>98%冷轧的Ni-32% Cu-3%W合金薄带再结晶退火后可以获得>99%的立方织构份额,在950~ 1100℃温度范围内,立方织构份额随退火温度升高或退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合金居里温度为105 K,在室温下的屈服强度σ0.2%为184 MPa,表明Ni-32% Cu-3%W合金薄带可以替代Ni-5%W合金基带用作二代高温超导涂层的衬底材料.
关键词:
Ni-Cu-W合金
,
再结晶织构
,
居里温度
,
屈服强度
,
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