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钼(Ⅵ)、钨(Ⅵ)-溴代苯羟乙酸络合吸附电流在催化体系中的增敏研究和应用I.同时测定钼、钨的灵敏示波极谱法

王晓峰 , 张月霞 , 刘杰民 , 吴永明 , 朱腾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1999.05.001

在含EDTA、溴代苯羟乙酸(Br-BHA)的硫-磷混酸介质中,钼(Ⅵ)、钨(Ⅵ)-Br-BHA络合物分别在-0.50V和-0.87V(vs.SCE)处产生不太灵敏的极谱电流.加入NaClO3后,产生灵敏催化电流[比在苯羟乙酸(BHA)体系分别增敏2.3倍和3倍],峰电位(Ep)分别移至-0.44V和-0.78V.系统研究了十余种易质子化有机染料和八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上述催化电流进一步增敏效应,其中以亚甲蓝(MB)为最佳.无NaClO3时,加入MB,原络合电流略有所降低,Ep无明显变化.但当加入NaClO3后,极谱催化电流得到进一步增敏,Ep分别为-0.43V和-0.83V.钼(Ⅵ)、钨(Ⅵ)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10-9~4×10-7和5×10-10~2×10-8mol/L,检出限分别为1×10-9和3×10-10mol/L.大多共存离子(阳离子44种,阴离子10种)不干扰测定,:或反之,为1:25000互不干扰.方法已用于合金、纯铁等样品中钼、钨的同时直接测定,结果满意.有关络合物、电极反应和增敏机理等研究结果,将另文发表.

关键词: , , 络合吸附平行催化电流 , 质子化有机染料 , 增敏

钼(Ⅵ)-、钨(Ⅵ)-溴代苯羟乙酸络合吸附电流在催化体系中的增敏研究和应用Ⅱ.络合物化学组分,电极反应过程和增敏机理

张月霞 , 王晓峰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0.02.001

由前文[1]已知,Mo(Ⅵ)-、W(Ⅵ)-BrBHA-NaClO3体系的平行催化电流,可被质子化有机染料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进一步增敏,其中以亚甲蓝(MB)为最佳,并提出它们的增敏顺序和可能的规律.本文研究了Mo(Ⅵ)、W(Ⅵ)和Br-BHA络合物的形成和摩尔比,均为1∶2,求算了它们的表观稳定常数(Ks),分别为2×109和5.7×106,电极反应均为1个电子转移的准可逆过程;详细研究了该体系加入MB后,Mo(Ⅵ)- 、W(Ⅵ)-BrBHA在电极表面的化学反应和电极反应的变化,包括:Ep移动和ip″的增敏程度、峰形改变的大小、温度系数以及吸附等温类型的变化等.结果表明:预先吸附在电极表面上的MB与Mo(Ⅵ)-BrBHA不形成络合物,它们之间只产生静电吸引的诱导吸附,而MB对W(Ⅵ)-BrBHA则诱导吸引形成缔合物.无论那种情况,Mo(Ⅵ),W(Ⅵ)在电极表面的浓度都得到增大,它们的平行催化电流得到不同程度的增敏.

关键词: 钼(Ⅵ) , 钨(Ⅵ) , 溴代苯羟乙酸 , 平行催化电流 , 亚甲蓝 , 增敏机理

纳米ZrC粉末的制备研究

张月霞 , 刘志勇 , 刘新涛 , 刘忠侠 , 王明星

材料导报

探讨了采用机械合金化结合高温烧结法,以氧化锆为锆源、炭黑为碳源、镁粉为还原剂制备ZrC超微粉的可行性,采用XRD、SEM对ZrC的成分和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对采用氧化物制备难熔相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对比.球磨过程中原料粉末不断细化,有助于氧化物与还原剂的紧密结合;随后的烧结过程中,可降低ZrC的生成温度,与其伴生的MgO有助于抑制ZrC颗粒的生长.以ZrO2为锆源,利用机械合金化和高温烧结可得到纯度较高且粒度为纳米级的ZrC粉末.

关键词: ZrC , 纳米 , 球磨 , 烧结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