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高Ni/Fe比W-Ni-Fe系重合金预应变时效研究

张守全 , 黄继华 , 李荣华 , 张建纲 , 殷声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5.05.001

研究预应变时效Ni/Fe比(9/1)钨合金的性能及粘结相中β相的沉淀行为.结果表明,随时效时间增加,预变形钨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显著提高,在800℃24h达到峰值.预变形高Ni/Fe比钨合金的时效强化由粘结相中β相的弥散沉淀引起,预变形可以促进高Ni/Fe比钨合金粘结相中β相的时效沉淀,使合金进一步强韧化.预变形高Ni/Fe比(9/1)钨合金粘结相在预应变时效过程中的性能(硬度)变化存在两种机制,一种是回复引起的软化机制,另一种是细小弥散的β相沉淀引起的硬化机制,粘结相和合金整体的性能(硬度)变化是两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钨合金 , Ni/Fe比 , 预应变时效 , β相

反应火焰喷涂TiC/Fe复合涂层组织及形成机理

刘慧渊 , 黄继华 , 张建纲 , 裴新军 , 林国标 , 殷常峰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6.02.029

以TiFe粉和碳的前驱体(石油沥青)为原料通过前驱体碳化复合技术制备了Ti-Fe-C系反应喷涂复合粉末,并用普通火焰喷涂技术制备了TiC/Fe陶瓷金属复合涂层.观测了喷涂粉末、淬熄实验获取的飞行粒子以及涂层的形态、相和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前驱体碳化复合Ti-Fe-C系喷涂粉末有非常紧密的结构;可有效的解决反应喷涂过程中原料粉末分离的问题.在反应火焰喷涂过程中,每一个喷涂粉末颗粒构成独立的微小反应单元,原料之间反应充分.在整个喷涂过程中喷涂粉末经历了熔化扩散、物相形成、碰撞后快速凝固三个阶段.所得涂层由TiC和Ti2O3共生聚集片层和细小TiC颗粒弥散分布于金属基体所形成的内晶型复合强化片层交替叠加而成.

关键词: 反应火焰喷涂(RFS) , TiC/Fe复合涂层 , 前驱体

热-剪切循环条件下Sn-3.5Ag-0.5Cu/Cu(Ni)界面化合物生长行为研究

齐丽华 , 黄继华 , 张建纲 , 王烨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对热-剪切循环条件下Sn-3.5Ag-0.5Cu钎料在Cu和Ni界面上原子扩散和化合物的生长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再流焊后,在Sn-3.5Ag-0.5Cu/Ni界面上形成(CuxNi1-x)6Sn5化合物;热-剪切循环200周次后,(NixCu1-x)Sn3化合物在(CuxNi1-x)6Sn5化合物周围以片状快速长大;而Sn-3.5Ag-0.5Cu/Cu界面从钎焊到热-剪切循环720周次始终只存在Cu6Sn5金属化合物层.随着热-剪切循环周数的增加,(CuxNi1-x)6Sn5和Cu6Sn5化合物形态均从笋状向平面状生长.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厚度随循环周数的增加而增加,且生长基本遵循抛物线规律,说明Cu原子的扩散控制了(CuxNi1-x)6Sn5和Cu6Sn5化合物的生长.

关键词: 热-剪切循环 , 金属间化合物 , Sn-3.5Ag-0.5Cu钎料 , 界面

SiC陶瓷与Ti合金的(Ag-Cu-Ti) -W复合钎焊接头组织结构研究

林国标 , 黄继华 , 张建纲 , 毛建英 , 李海刚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5.10.005

研究了在Ag,Cu,Ti粉末中加入W粉连接钛合金和SiC陶瓷的接头组织结构和接头状况.结果表明W颗粒均匀分布在钎缝的Ag相中,且未与Ag-Cu-Ti合金基体发生冶金反应,W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基本上与加入前的粉末相当.在较低的钎焊温度和较短的钎焊时间下,能形成组织结构均匀、连接良好的复合接头,钎缝内Cu-Ti相较少,钎缝与钛合金界面形成了多层Ti含量呈梯度变化的Cu-Ti扩散反应层组成的扩散带.W的加入降低了接头热应力.而较高的钎焊温度和较长的钎焊时间,容易在近缝区的陶瓷中产生裂纹.由于扩散进入钎缝Ti量的增多,使得钎缝内形成很多长条形CuTi相组织,提高了与钎缝相邻的Cu-Ti扩散反应层的Ti浓度,并且钎缝内钛合金界面附近形成了没有W相的带状区域.

关键词: SiC陶瓷 , Ti合金 , W , 连接 , 复合钎焊

反应钎涂碳化物/铁基合金复合涂层的组织结构

裴新军 , 黄继华 , 张建纲 , 魏世忠 , 崔新发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5.06.027

以钛粉、钛铁粉、铁粉、胶体石墨、铬铁粉和Cr3C2粉为原料,通过真空反应钎涂在低碳钢基体上制备了碳化物/铁基合金复合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分析了碳化物/铁基合金复合涂层的组织结构.考察了Ti的不同添加方式对复合涂层中组织结构的影响,并探讨了复合涂层中TiC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碳化物/铁基合金复合涂层由Fe基合金基体相,Cr3C2和TiC组成.Ti的添加方式主要影响涂层中的TiC的形态和分布状况,而对Cr3C2的影响很小.分析认为,在碳化物/铁基合金复合涂层中,Ti与C的反应模式有两种,分别与Ti的添加方式相对应.

关键词: 反应钎涂 , 碳化物/铁基合金复合涂层 , TiC形态 , 反应模式

含稀土Sn-Zn-Bi系无铅钎料润湿性能的研究

张建纲 , 黄继华 , 戴志锋 , 张华 , 赵兴科

中国稀土学报

通过向Sn-Zn-Bi系钎料合金中添加适量合金元素Ga,Cu和La,制备了对Cu母材具有较好润湿性能的Sn-8.9Zn-2.7Bi-1.0Ga-0.5Cu-0.2La无铅钎料,其润湿角为25.1°.同时,还研究了无铅钎料中稀土元素La以及合金元素Ga的微量变化对钎料的润湿性及与母材金属结合界面组织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La和合金元素Ga的含量对Sn-Zn-Bi系无铅钎料润湿性能有较大影响,适量添加无论是在空气中还是在氮气保护下,均可以改善钎料的润湿性.

关键词: Sn-Zn-Bi系 , 润湿性能 , 无铅钎料 , 稀土

TiC/Cr18Ni8不锈钢钢结硬质合金原位反应合成研究

宋桂香 , 刘均海 , 黄继华 , 张建纲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7.02.027

以钛铁粉、铬铁粉、铁粉、镍粉和胶体石墨等为原料,原位反应合成了TiC/不锈钢钢结硬质合金,并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等对烧结试样进行了组织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钢结硬质合金主要相组成为TiC和Fe-Cr-Ni固熔体,TiC颗粒细小,形状规则,最大约3μm,大部分在1μm以下;随烧结温度的升高,钢结硬质合金的孔隙度减小,密度和硬度升高,但TiC颗粒略有长大.在相同烧结条件下,C/Ti原子比为0.9的钢结硬质合金的密度和硬度比C/Ti原子比为1.0的钢结硬质合金高,所合成的TiC颗粒更细小,分布更均匀.

关键词: 钢结硬质合金 , 原位反应合成 , 不锈钢 , TiC

成分参数对原位反应合成TiC/Cr18Ni8钢结硬质合金的影响

宋桂香 , 刘均海 , 黄继华 , 张建纲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5.06.006

以钛铁粉、铬铁粉、铁粉、胶体石墨等为原料,原位反应合成了TiC/不锈钢钢结硬质合金,并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等测试方法对所制备的试样进行了组织结构分析.主要研究了成分参数硬质相TiC含量和C/Ti原子比对原位反应合成TiC/Cr18Ni8钢结硬质合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结硬质合金主要相组成为TiC+Fe-Cr-Ni固熔体,TiC颗粒较细小,形状较规则,最大约2~3μm,大部分在1μm以下,随理论硬质相TiC含量的增加,钢结硬质合金的孔隙度增加,密度降低,TiC颗粒长大.C/Ti原子比为0.9的钢结硬质合金比C/Ti原子比为1.0的钢结硬质合金的密度更高,所原位反应合成的TiC颗粒的尺寸更小、数量更多,而且分布更均匀.

关键词: 钢结硬质合金 , 原位反应合成 , TiC , C/Ti原子比

Sn-3.5Ag-0.5Cu/Cu界面的显微结构

王烨 , 黄继华 , 张建纲 , 齐丽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研究了热-剪切循环条件下Sn-3.5Ag-0.5Cu钎料/Cu界面的显微结构,分析了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行为,并与恒温时效后的Sn-3.5Ag-0.5Cu/Cu界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恒温时效至100 h,Sn-3.5Ag-0.5Cu/Cu界面上已形成Cu6Sn5和Cu3Sn两层金属间化合物;而热-剪切循环至720周Sn-3.5Ag-0.5Cu/Cu界面上只存在Cu6Sn5金属间化合物层,无Cu3Sn层生成,在界面近域的钎料内,颗粒状的Ag3Sn聚集长大成块状;在热-剪切循环和恒温时效过程中,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态初始都为扇贝状,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逐渐趋于平缓,最终以层状形式生长.

关键词: 热-剪切循环 , 恒温时效 , Sn-3.5Ag-0.5Cu/Cu界面 , 金属间化合物

两亲性低分子聚醚减缩剂减缩机理探索

高南箫 , 刘加平 , 冉千平 , 田倩 , 张建纲

功能材料

低分子聚醚减缩剂是目前市场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减缩剂,但其减缩机理尚不明确。选用两亲性二乙二醇单丁醚作为减缩剂,与其分子结构不同但同为两亲性的二丙二醇作为对比样,探索两亲性低分子聚醚减缩机理。通过收缩性能实验表明,二乙二醇单丁醚减少干燥收缩与自收缩的能力明显优于二丙二醇,掺量为2%时,二乙二醇单丁醚与二丙二醇分别减少干燥收缩44.4%与19.2%,减少自收缩73.1%与23.8%。通过等离子光谱(ICP)、有机碳分析仪(TOC)探索了二丙二醇及二乙二醇单丁醚对水泥浆体孔溶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减缩能力与减缩剂的分子结构密切相关。水泥水化基本完全后,两亲性二丙二醇与二乙二醇单丁醚不同程度地进入到水泥浆体孔溶液中,28d龄期时使孔溶液中K+含量分别降低13.8%和35.4%,Na+含量分别降低15.6%和39.6%,而孔溶液的表面张力也分别降低9.2%与46.2%。由此可见,两亲性减缩剂的减缩能力与其孔溶液中K+、Na+浓度成反比且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孔溶液的表面张力,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减缩能力。

关键词: 两亲性 , 低分子聚醚 , 减缩剂 , 收缩性能 , 孔溶液性能 , 表面张力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