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燕
,
王会武
,
朱学敏
,
田野
,
任育峰
,
于洪伟
,
陈赓华
,
张利华
,
杨乾声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5.02.013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重置最小均方算法的自适应数字滤波器, 并将其应用于抑制心磁信号的背景噪声.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对于相关噪声,尤其是有幅值变化和时间延迟的情况, 有很强的抑制效果. 该滤波器有很宽的带宽.利用它可以使心磁信号的信噪比提高到器件的本征噪声水平. 利用周期平均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信噪比, 对滤波前后心磁信号的频谱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心磁
,
自适应算法
,
噪声抑制
田野
,
朱学敏
,
李倬
,
张利华
,
陈赓华
,
杨乾声
,
曹烈兆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6.03.002
我们建立了一套基于高温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的可靠的、经济型的单通道心磁图(MCG)系统,该系统在一个简易的磁屏蔽室(MSR)中运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消除心磁测量中的环境噪声,简易磁屏蔽室和有源补偿相结合是一个很合适的方案,这种方案对心磁图的普及有实际的帮助.同时,本文给出了一个有源补偿的简单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高温超导量子干涉仪
,
心磁图
,
有源补偿
周朝金
,
郭胜惠
,
张利华
,
彭金辉
,
杨兴卫
,
张利波
,
张声洲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02.042
以InCl3·4H2O和SnCl2·2H2O为原料、水为溶剂溶解作为前驱体溶液,采用微波管式炉加热联合超声波喷雾热解法制备得到ITO粉体.实验研究了不同微波热解温度和添加无水乙醇对ITO产品的微观形貌的影响,利用TG-DSC、XRD、SEM、EDS、TEM对样品的结构特征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前驱液浓度、适宜的温度和适当的添加剂是影响氧化铟锡(ITO)粉体形貌的关键因素.得到粒径较小、分散性好和形貌呈球形的超细粉体的最佳条件为温度650℃,浓度0.01 mol/L,酒精加入量为30%,滤网加入200目.
关键词:
超声波
,
喷雾热解法
,
ITO超细粉体
,
微波
罗湘宁
,
王晶
,
陈赓华
,
杨乾声
,
张利华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0.01.003
本文采用偏置电流反转的频率与磁通调制频率相等的方案,研制了带偏置电流反转的dc SQUID测试系统,明显降低了YBCO双晶结dc SQUID的1/f噪声.在3Hz处,磁通噪声由静态偏置时的降低到.1/f噪声的角频率从1kHz下降到3Hz.前放的设计,采用低噪声集成电路,整个磁通锁定环置于测试杆顶端,简化了电路,提高了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在白噪声区,测得最低磁通噪声为 .前放的噪声系数为1.1dB.
关键词:
孔祥燕
,
任育峰
,
于洪伟
,
陈赓华
,
张利华
,
杨乾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5.z1.045
成功制备了用于无损检测的YBCO垫圈型DC SQUID,利用该器件建立了一套扫描SQUID显微镜无损检测装置,采用多极激励场的结构,引入高阶梯度,提高敏感元件-高温SQUID的平衡度,以及减小激励场的空间尺度来提高探测元件无损检测的灵敏度,利用该装置对圆孔缺陷的铝材料样品施加电磁激励并进行了二维磁场扫描成像,获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
关键词:
SQUID
,
激励场
,
无损检测
吴峰
,
张利华
,
袁懋森
,
冯稷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3.z1.058
介绍一种新型的以MCU(微控制器)与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作为核心的DC-SQUID(直流电压-超导量子干涉器件)磁强计数字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提供SQUID前端电路所需要的各种控制信号以及前端电路采样信号的放大、滤波等功能.使用MCU与FPGA实现系统的数字化控制、AD采集、LCD(液晶)实时波形显示与控制菜单显示等功能.MCU与FPGA的使用极大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可维护性与扩展性,方便了用户使用与设备升级.整个控制器已经完成并投入试验室使用.
关键词:
张利华
腐蚀与防护
对一种新型的耐酸地坪的成型材料、结构材料和施工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经过近4年的使用,该地坪未出现破坏,结构良好,大型车辆能正常通过,达到了设计要求.
关键词:
耐压
,
耐酸
,
地坪
,
结构
,
施工
王新建
,
王耀东
,
于磊
,
阮文魁
,
张利华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0.05.013
内氧化Ag基合金由于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而成为一种蓖要的电接触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OM)和显微硬度仪对AgCu4Ni0.3合金在大气条件下,700℃时的内氧化行为、组织结构以及性能进行研究,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对合金的内氧化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700℃氧化8.5 h后,AgCu4Ni0.3合金的氧化层主要由CuO以及NiO所组成,并没有明显的Ag的氧化物形成.Cu,Ni元素在合金中发生了明硅的选择性氧化.横截面形貌表明厚度为0.8 mm的AgCR4Ni0.3合金在大气退火8.5 h后已完全氧化,CuO和NiO颗粒均匀弥散分布于氧化层基体中.内氧化后合金的硬度值(HV)高达126,远高于退火态初始合金的硬度.综上结果表明AgCu4Ni0.3合金在大气条件下的内氧化足可行的,且其内氧化动力学符合抛物线规律.这与AgCuNi合金的内氧化热力学计算结果完全一致,为AgCuNi合金的内氧化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关键词:
AgCu4Ni0.3合金
,
内氧化
,
热力学
,
组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