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艳
,
夏媛
,
雷武
,
夏明珠
,
王风云
,
张其平
,
张跃华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计算了甘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及蛋氨酸5种氨基酸类缓蚀剂与Fe(100)晶面、(110)晶面及(111)晶面在酸性条件下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5种氨基酸与Fe的3个晶面结合能的排列顺序由小到大均为甘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蛋氨酸;同一氨基酸分子与Fe(111)晶面结合能最大,与Fe(110)晶面结合能次之,与Fe(100)晶面结合能最小。对体系各种相互作用以及对关联函数g(r)的分析表明,结合能主要由库仑相互作用能和范德华能提供。金属Fe原子与氨基酸中的N、 O及S原子形成了配位键,与Fe晶面结合的氨基酸分子构型发生扭曲变形,但形变能均远小于相应的非键相互作用能。
关键词:
氨基酸
,
iron
,
corrosion inhibition mechanism
,
molecular dynamics
,
pair correlation functions
张其平
,
王南平
,
周丽芳
,
葛存旺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9.05.022
研究了柔红霉素(DNR)在β-环糊精(β-CD)修饰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结果发现,DNR能在β-CD俢饰电极上发生包络反应,其包络常数为6.1×104 L/mol. 包络的DNR能进行不可逆的电化学反应,反应速率常数为28.03/s. DNR在3~30 μmol/L的浓度范围内,还原峰峰电流与DNR浓度呈线性关系,β-CD修饰电极可用于对DNR的定量检测. 在pH=7.0的中性电解液和温度接近40 ℃时,DNR在β-CD修饰电极上有最好的电化学活性,且β-CD修饰电极对DNR有较低的检出极限.
关键词:
柔红霉素
,
β-环糊精
,
修饰电极
,
包络
张跃华
,
王南平
,
张其平
,
王清明
,
陆天虹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1.00207
用荧光光谱技术确定了β-环糊精(β-CD)与阿霉素(ADM)之间的超分子包络物ADM-β-CD的形成.研究了时间、浓度和温度对包络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包络物形成的化学计量比,计算了在不同温度下的包络常数和包络反应的热力学参数.在33℃、pH=7.0时,包络常数K=2.98×106 L/mol,且包络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该包络反应属于焓驱动的自发的放热反应.由于β-CD对ADM的天然荧光有增强作用,因此,ADM与β-CD形成超分子包络物后,荧光强度增大,荧光光谱是研究ADM与β-CD超分子包络反应的很好的技术.求得β-CD增敏荧光法定量测定ADM的线性回归方程为:F=5.64×108c+47.26,相关系数r=0.9985,检测下限为6.30×10-8mol/L.
关键词:
β-环糊精
,
阿霉素
,
包络反应
,
荧光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