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斌
,
于明
,
王国栋
,
刘相华
,
焦景民
,
佘广夫
,
张中平
,
王丹
钢铁
针对某热轧厂层流冷却系统的技术改造,建立了一套水冷及空冷的自适应温降模型,模型已通过模拟现场轧钢的ALPHA机上的离线集成测试,结果表明,这种具有自适应能力的水冷及空冷温降模型比以往采用单一综合换热系数的温降模型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精度,实用性强,能够满足现场生产需要.
关键词:
层流冷却
,
数学模型
,
自适应
韩斌
,
彭良贵
,
王国栋
,
刘相华
,
焦景民
,
佘广夫
,
张中平
钢铁
利用现场的数据,采用BP神经元网络预报热连轧层流水冷区集管组内的基本热流密度,将预报的结果用于上、下集管组的热流密度的数学模型计算,进而优化层冷集管组的水冷温降计算数学模型的精度.将结果与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作比较,表明采用BP神经元网络计算基本热流密度的精度要高于多元回归方法的计算精度,卷取温度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标准差比解析回归方法减少了近20 %,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在线应用前景.
关键词:
层流冷却
,
卷取温度
,
基本热流密度
,
数学模型
,
多元回归
,
BP神经网络
朱涛
,
张中平
,
余广夫
,
焦景民
,
常军
,
李叙生
,
程兴德
钢铁钒钛
doi:10.3969/j.issn.1004-7638.2001.02.003
针对热轧粗轧道次由原有的"3+3”轧制变更为"1+3”轧制后,"1+3”工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扣头、头尾窄尺等一系列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较为彻底地解决了新工艺使用后带来的部分问题,为"1+3”工艺的顺利使用奠定了基础,保证了热轧极薄规格产品和冷轧深冲系列钢板的生产开发.
关键词:
轧制道次
,
1+3热轧工艺
,
扣头
,
窄尺
张殿华
,
刘文红
,
刘相华
,
王国栋
,
张志强
,
张中平
,
焦景民
钢铁
主要介绍了热轧带钢层冷系统中的控制模型及控制策略,包括液位控制、目标卷取温度的前馈控制和带有Smith预估器反馈控制等.其中通过液位控制可以得到稳定的液位,这对保持集管流量的稳定和上位机预设定的精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卷取温度的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对卷取温度控制精度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这些控制模型和控制策略已经在工厂中得到应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控制效果,说明这些控制模型和控制策略可以广泛应用于热连轧厂的冷却系统中.
关键词:
层流冷却
,
PID控制
,
反馈控制
,
前馈控制
,
Smith预估器
谢海波
,
张中平
,
刘相华
,
王国栋
钢铁研究学报
为提高热轧带钢层流冷却卷取目标温度的控制精度,根据冷却过程的传热机理,分析了带钢层流冷却的传热过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冷却控制的空冷和水冷预测数学模型,分析并阐述了层流冷却控制系统的前馈控制算法及其在实际控制中的应用.本前馈控制的使用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目标卷取温度控制精度,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关键词:
热轧
,
带钢
,
层流冷却
,
预测模型
,
前馈控制
刘文红
,
刘相华
,
张殿华
,
张中平
,
彭泽波
,
张志强
钢铁研究
doi:10.3969/j.issn.1001-1447.2004.03.008
介绍液位控制、目标卷取温度的前馈控制和带有Smith预估器反馈控制在攀钢热轧厂层流冷却基础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这些方法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可以广泛用于这类系统.
关键词:
层流冷却
,
PID控制
,
反馈控制
,
前馈控制
,
Smith预估器
韩斌
,
佘广夫
,
焦景民
,
张中平
,
刘相华
,
王国栋
钢铁
采用有限元分析工具ANSYS,利用不同的表面传热系数,进行了热轧板带钢在常规强制对流层流冷却(冷却速度在30℃/s左右)以及超快速冷却(UFC,短时冷却速度可达300℃/s以上)情况下的热力耦合分析,计算出带钢在不同冷却强度下温度与应力的二维分布,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残余应力及由此引起变形的理论分析.通过比较分析的结果,初步得出UFC的适用范围.
关键词:
层流冷却
,
UFC
,
温度场
,
应力场
,
有限元
,
残余应力
,
变形
朱伏先
,
佘广夫
,
张中平
,
李鑫
,
刘相华
钢铁
为探讨工业生产条件下降低铁素体/珠光体钢屈强比的有效办法,研究了前段冷却、后段冷却和两段式冷却3种工艺对HP295焊瓶钢板屈强比的影响规律,通过采用两段冷却方式并控制带钢卷取温度使攀钢HP295焊瓶钢板的屈强比低于0.8,屈强比合格率由此前的不足90%提高到100%,各项力学性能满足国家标准GB6653-1994要求.
关键词:
HP295焊瓶钢
,
屈强比
,
两段式冷却
,
卷取温度
郭生武
,
张勇
,
张中平
,
柳永宁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0.z1.107
本文对MlNi3.5Co0.75-xSixAl0.2Mn0.55的显微组织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部分的Si代替了Co含量,以求进一步降低电极材料的价格、提高性能价格比.研究结果表明,当x=0.1、0.2时,合金的放电容量较大、活化速度快、大电流放电容量较高、放电电压稳定.X-ray衍射图样和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该系合金由两相LaNi5与La2Ni7相组成,且随Si含量的提高,非储氢相La2Ni7相增加.
关键词:
储氢合金
,
电化学性能
,
显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