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磊
,
任慧平
,
崔凌霄
,
金自力
稀土
doi:10.16533/J.CNKI.15-1099/TF.201506008
以碳酸镧铈和少钕碳酸稀土为前驱体,采用工业制备方法制备铈基稀土抛光粉.研究了氟含量对铈基稀土抛光粉物相组成和形貌的影响以及磨削前后抛光粉颗粒的形貌变化.结果表明,铈基稀土抛光粉由基体相Ce1-xLaxO2和分布在其中的第二相组成.随着氟含量的增加第二相由CeF2、LaF2、LaF3的顺序发生种类和含量的变化.比较研磨实验前后发现,研磨后抛光粉颗粒被明显磨削,磨削发生在颗粒的尖角部位,磨削方向为颗粒的<001>方向,磨削后颗粒(100)面增加,(111)面减少.
关键词:
稀土抛光粉
,
组织结构
,
氟含量
,
形貌
,
研磨
李学舜
,
崔凌霄
,
杨国胜
,
黄绍东
,
郭殿东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3.06.014
研究了高铈稀土抛光粉的制备方法,并讨论分析了制备过程中,湿式粉碎时间、烧成条件和添加剂等因素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稀土
,
氧化铈
,
抛光粉
,
制备
,
影响因素
杨国胜
,
崔凌霄
,
谢兵
,
黄绍东
,
吴文远
稀土
针对以碳酸镧铈为原料制备稀土抛光粉工艺,对工艺流程中的焙烧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手段对焙烧前驱体及焙烧产物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铈基抛光粉的焙烧过程主要分为稀土碳酸盐的脱水过程、氟碳酸盐分解过程、稀土氟氧中间化合物的生成过程、稀土氧化物的最终转变生成过程;稀土抛光粉主要有两相构成,一相为CeO2晶格中固溶部分La3+,另一相为CeLa2O3F3,且在CeO2与CeLa2O3F3之间的界面没有形成很好的外延关系,而是存在一定的界面混合;焙烧过程中,主要依靠非均匀形核,形核后CeO2晶粒生长过程中,焙烧450 min,之前(111)面晶粒尺寸的生长速度要大于(200)晶面,450 min之后,整个晶粒形状基本呈球形.且随焙烧时间的增加,晶格常数和晶格畸变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
关键词:
稀土
,
抛光粉
,
焙烧
,
组织结构
杨国胜
,
崔凌霄
,
谢兵
,
吴文远
稀土
doi:10.16533/J.CNKI.15-1099/TF.201606014
针对以碳酸镧铈为原料制备稀土抛光粉工艺对F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采用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手段对含F与不含F抛光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F的加入使抛光粉的物相组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物相CeLa2O3F3;另外,通过对两种稀土抛光粉进行SEM分析得出,F的加入促进了抛光粉晶体的团聚,使其团聚颗粒尺寸增大,但从XRD的数据分析看,F对CeO2的晶粒尺寸和晶粒形貌的改变基本没有影响.从抛光粉的研抛性能来看,F的加入促进了抛光粉研削力的增加.
关键词:
氟
,
稀土抛光粉
,
二氧化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