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生华
,
杨文强
,
崔亚亚
,
周庆芳
,
孙世彧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5.07.017
通过氧化和超声波分散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纳米片层分散液,再与重铬酸钾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制备 GO-Cr (Ⅲ)配合物,应用 FT-IR 和 AFM 对GO-Cr(Ⅲ)配合物和 GO 纳米片层进行了表征.当用含有1.0% Cr2 O 3和0.04% GO 的 GO-Cr(Ⅲ)配合物鞣制皮革时能够使皮革的收缩温度提高到118℃,Cr和 GO 的吸收率高达95%,比传统铬鞣剂可减少铬用量30%~50%,研究结果表明了 GO-Cr(Ⅲ)配合物可用作皮革鞣剂,具有用量少、鞣制效果好、吸收率高的特点,原因在于 GO-Cr(Ⅲ)配合物与胶原纤维有强的键合作用及纳米效应,研究结果对于实现少铬鞣制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
铬鞣剂
,
配合物
,
收缩温度
白振华
,
崔亚亚
,
朱厚鸿
,
孔令昆
,
李秀军
,
李鹏程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40385
针对以往罩退过程中装炉时仅考虑退火效率而不考虑缺陷防治的问题,结合罩退机组的设备与工艺特点,经过大量的现场试验与理论研究,在分析了装炉工艺对黏结缺陷影响机制并定义了黏结指数新概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卷取工艺制度、卷径大小、产品规格、退火工艺制度等对钢卷内部应力的影响,采用多目标函数优化方法,兼顾生产效率与缺陷防治,以钢卷装炉后炉台的数量尽可能接近理论最小炉台总数、同批次所有钢卷黏结指数均值与峰值都最小为目标,提出了一套适合于罩退过程中以黏结防治为目标的装炉优化技术,并将其应用到某冷轧薄板厂的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使得生产线产量提高了5.5%、黏结发生率下降了12.4%,为企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
罩式退火
,
黏结指数
,
生产效率
,
装炉优化
白振华
,
王瑞
,
崔亚亚
,
常金梁
,
兴百宪
,
段建高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40450
针对以往连退过程中对带钢内部应力横向分布情况无法在线预测,从而对连退过程中的跑偏、瓢曲以及带钢在各工艺段的板形演变无法在线预警、容易造成断带缺陷的问题,充分结合连退机组的设备与工艺特点,在研究了带钢横向温度差、来料板形、炉辊辊型、炉辊水平度与垂直度误差对带钢内部单元变形影响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合于连退过程的带钢内部张力横向分布模型,给出了相应的计算策略,并以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某连退机组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了炉辊原始辊型、来料板形、横向温差以及炉辊水平度与垂直度误差、设定张力等因素对连退过程带钢内部张力横向分布的影响,编制出了相应的“连退机组通板过程带钢内部应力横向分布及板形演变预报软件”,并将其应用到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
连续退火
,
张力横向分布
,
炉辊辊型
,
来料板形
吕生华
,
崔亚亚
,
孙婷
,
赵海峰
,
刘晶晶
,
丁怀东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5.04.010
采用 Hummers 法及超声破碎分散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纳米相分散液,研究了 GO 对水泥净浆流动度和水泥石微观结构的影响,用 FT-IR、AFM、XRD 及 SEM 对 GO 及水泥石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GO 的掺入降低了净浆流动性,每增加0.01%的 GO 需要增加0.02%的聚羧酸系减水剂(PCs)以保持水泥净浆流动度在3 h 内在200 mm 以上,GO 的掺入能够使水泥石的微观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当 GO/PCs 掺量为0.01%/0.24%~0.03%/0.28%时,水化龄期7 d 的水泥石出现了大量分散均匀的花状微晶体,当 GO/PCs 掺量为0.05%/0.32%~0.07%/0.36%时,同龄期水泥石中出现大量的片状晶体,在水化龄期延长到28 d 时有转化为密实结构的趋势,结果说明 GO 具有调控水泥水化产物形貌的能力及增强增韧的作用,此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
水泥
,
净浆流动度
,
微观结构
白振华
,
李涛
,
崔亚亚
,
郭乾勇
,
刘亚星
,
李秀军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40388
针对平整机组因压下量小、变形热与摩擦热少、轧辊热凸度不大而无法采用精细冷却的方式控制中双组合浪、单肋浪、多肋浪、中肋组合浪、边肋组合浪等复杂浪形缺陷的问题,以四辊平整机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套采用非对称式结构来替代对称性结构,将板形控制手段从传统的对称弯辊(对称窜辊)、倾辊等二维增加到左弯辊、右弯辊、上窜辊、下窜辊以及倾辊等五维的板形控制思想,并在此基础上以实际板形与目标板形的差值最小为目标建立了一套适合于四辊平整机组的复杂浪形控制技术,通过左弯辊、右弯辊、上窜辊、下窜辊以及倾辊等板形控制参数的优化设定,有效解决了四辊平整机组复杂浪形缺陷的控制问题,弥补了平整机组因无法采用精细冷却而带来的板形控制先天性不足问题,为现场平整机组板形精细控制提供了一套新方法,具有进一步推广使用的价值。
关键词:
平整机
,
复杂浪形
,
非对称
,
精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