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琴
,
郁蕙蕾
,
赵娜
,
李春秀
,
尚亚卓
,
刘洪来
,
许建和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1)60333-1
使用酶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烷基链长的β-D-烷基葡萄糖苷.结果表明,除甲基糖苷外,烷基碳链越长,反应初速度越低,糖苷的最终收率越低.从热力学角度系统地研究了这些糖苷合成的平衡常数和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通过改变反应的平衡,提高了长链烷基糖苷的最终收率.当水含量从10%降至5% (v/v),使用叔丁醇作为共溶剂,添加0.1 mol/L葡萄糖作为底物时,癸基糖苷的平衡得率从1.9%提高至6.1%.除了其他长链的烷基糖苷外,庚基糖苷也显示了明显的表面活性剂活性.
关键词:
β-D-烷基葡萄糖苷
,
癸基-D-葡萄糖苷
,
酶催化
,
逆水解
,
微水环境
,
平衡收率
尚亚卓
,
王雨琴
,
董修言
,
朱云峰
,
刘洪来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6.06.150351
利用界面扩张流变技术,研究了两性咪唑类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1-磺丙基-3-十二烷基咪唑内盐(C12imSP)的界面聚集行为,探讨传统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C12imSP界面聚集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少量SDS的加入可以填补界面上疏松的C12imSP分子间的空位,界面上形成表面活性剂混合吸附膜,界面张力显著降低;提高SDS的浓度,其分子从体相向界面层的扩散交换占优势,界面层分子逐渐达到饱和吸附,此后体系中有混合胶束形成.体相胶束中富集的SDS分子对C12imSP分子的“收纳”作用及进一步的“挽留”作用,加之C12imSP分子本身相对较大的空间位阻效应导致界面上的C12imSP分子一旦通过扩散作用被交换至体相,其很难再回复到表面层,即界面膜以SDS分子为主.通过调节体系中SDS的含量,可以实现对混合体系SDS/C12imSP/NaCl(0.1 mol/L)界面聚集行为的调控,进而实现对界面膜性质的调控.
关键词:
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
,
界面聚集行为
,
扩张流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