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勇
,
孙平
,
刘巧玲
,
杨佳
,
廖力颖
,
肖明果
,
张哲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化学镀工艺在不锈钢表面获得了Ni-Cr-P合金镀层。研究了Ni-Cr-P非晶态合金膜随热处理温度升高,其结构以及显微硬度和耐蚀性的变化规律,并对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镀态Ni-Cr-P为非晶态镀层,200℃热处理开始晶化,到400℃时Ni3P晶化比较完全,800℃时Ni3P完全分解,生成含Ni、Cr、Fe的合金膜的Cr2Ni3和FeNi2P相。其显微硬度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升高,500~600℃之间显微硬度略有下降,600~700℃又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略有升高,700℃后显微硬度略有下降;合金膜的耐腐性在热处理温度200~400℃间变化较小,500℃热处理后其耐腐蚀性下降厉害,600~700℃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其耐腐蚀性又略有升高,800℃后由于Ni3P的分解其耐腐蚀性又急剧下降。
关键词:
化学镀
,
Ni-Cr-P合金镀层
,
显微硬度
,
耐蚀性
毛新平
,
李轲新
,
谢劲松
,
沈训良
,
孙平
,
周杨勇
钢铁
介绍了2006年珠钢薄规格热轧板的生产情况。通过对薄规格热轧板轧制技术的研究,进而开发了薄规格热轧板生产的成套技术,实现了薄规格热轧板的高比例、高质量、高效化的生产,普通碳素结构钢板厚度≤2.0 mm的比例达到70% 以上,≤1.5 mm的比例达到35% 以上;集装箱用钢板厚度≤2.0 mm的比例达到70% 以上,≤1.6 mm的比例达到40% 以上;屈服强度345 MPa级的集装箱用钢板极限厚度为1.4 mm,屈服强度550 MPa级的高强汽车结构钢板极限厚度为1.8 mm,屈服强度700 MPa级的超高强耐候钢板极限厚度为2.0 mm。
关键词:
薄规格热轧钢板;生产技术;高比例
毛新平
,
李轲新
,
谢劲松
,
沈训良
,
孙平
,
周杨勇
钢铁
介绍了2006年珠钢薄规格热轧板的生产情况.通过对薄规格热轧板轧制技术的研究,进而开发了薄规格热轧板生产的成套技术,实现了薄规格热轧板的高比例、高质量、高效化的生产,普通碳素结构钢板厚度≤2.0 mm的比例达到70%以上,≤1.5 mm的比例达到35%以上;集装箱用钢板厚度≤2.0 mm的比例达到70%以上,≤1.6 mm的比例达到40%以上;屈服强度345 MPa级的集装箱用钢板极限厚度为1.4 mm,屈服强度550 MPa级的高强汽车结构钢板极限厚度为1.8 mm,屈服强度700 MPa级的超高强耐候钢板极限厚度为2.0 mm.
关键词:
薄规格热轧钢板
,
生产技术
,
高比例
曾婵
,
刘丽
,
孙平
,
王小祥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对Au-Ag-Cu-Pt高含金量齿科铸造合金的研究,分析此合金的时效硬化行为,为其临床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试样经800℃,30 min固溶处理后在350℃,500℃进行等温时效,通过金相组织观察、显微硬度测试、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SEM)分析,研究了此齿科合金时效后的显微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该合金是典型的时效硬化型合金.长时间时效使面心立方基体α0相发生分解,最终转变为面心立方富银α2无序相和富Cu的面心正方AuCu I有序相.两相以片状存在.晶界周围的片层厚,晶内的片层很薄,两者的分解方式不同.350℃短时间时效析出的AuCu I有序相与基体保持共格,使基体中产生应力场,有效地提高了合金的硬度.
关键词:
贵金属齿科合金
,
时效
,
硬度
,
AuCu I有序相
高子伟
,
赵晓鹏
,
孙平
,
司刚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3.06.003
分别由不含淀粉、含水溶性淀粉或不溶性淀粉的β-环糊精与环氧氯丙烷的聚合反应,制备出3种环境友好的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和淀粉类树脂(NS-β-CDP、WSS-β-CDP和CLS-β-CDP).用FT-IR和激光Raman光谱对其进行了分析,发现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以及β-环糊精淀粉类树脂均保留了环糊精的空腔结构.用NS-β-CDP、WSS-β-CDP和CLS-β-CDP分别与二甲基硅油配制了电流变液,研究了电流变活性.结果表明,含淀粉的聚合物的电流变活性和电场耐受能力均比NS-β-CDP的高.淀粉参与共聚后,淀粉的柔性对环糊精聚合物的刚性腔体具有很好的分散作用.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电流变液
,
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
,
淀粉
薛敏
,
冯延安
,
刘振
,
孙平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6.07.150382
以间苯二甲醛分别与异烟肼、烟酸酰肼和2-吡啶甲酰肼反应,合成了3种含吡啶环的Schiff base配体间苯二甲醛双缩4-吡啶甲酰腙(S1)、间苯二甲醛双缩3-吡啶甲酰腙(s2)和间苯二甲醛双缩2-吡啶甲酰腙(s3);测试了这3个化合物与醋酸铜通过配位作用在不同溶剂中形成金属凝胶的能力,结果发现,配体S1与醋酸铜在DMF/H2O和DMSO/H2O的混合溶剂中、配体s3与醋酸铜在DMF/H2O的混合溶剂中均可以形成金属凝胶.胶凝测试结果表明,吡啶环上N原子位置的不同,对化合物形成金属凝胶的能力有极大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金属凝胶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配体分子的结构对金属凝胶的微观形貌也有较大影响;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的研究证明了配位作用在金属凝胶形成过程中的推动作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研究表明,配体S1与醋酸铜在两种混合溶剂中形成的金属凝胶均表现出了四方堆积结构.
关键词:
金属凝胶
,
Schiff base配体
,
配位作用
,
自组装
黄河
,
孙平
,
叶松
,
刘军恒
中国稀土学报
doi:10.11785/S1000-4343.2016051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广义梯度近似的RPBE方法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NO分子分别以N端和O端两种吸附形式在洁净的以及具有氧空穴的CeO2(110)表面的吸附行为.对比了不同的吸附位及不同覆盖度下的几何构型参数与吸附能.研究结果表明:CeO2(110)表面O原子上的吸附构型为较稳定的吸附构型,且N端吸附较O端有利;NO在洁净CeO2(110)表面为物理吸附;当CeO2(110)表面存在氧空穴时,吸附能明显增大且均大于40 kJ·mol-1,为化学吸附;覆盖度为0.25 mL时的吸附比较稳定.计算了NO分子吸附前后的态密度以及电荷密度,研究发现:NO分子与底物之间具有相互作用,且整个吸附体系发生了电荷从Ce原子向NO分子的转移,O端吸附时转移的电荷较N端的多.
关键词:
催化剂
,
密度泛函理论
,
吸附
,
NO
,
CeO2(110)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