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奇
,
关庆丰
,
姜启川
,
何镇明
,
李志国
,
刘长锁
,
姜永胜
钢铁
对传统莱氏体型高铬模具钢进行变质处理,使其在锻前的加热过程中网状共晶碳化物得到粒化.试验结果表明:在锻前1 100~1 130 ℃下加热,不同截面尺寸的高铬钢均可获得良好的粒化组织;与同截面尺寸的锻钢件相比,具有更好的碳化物形态;碳、铬含量降低及截面尺寸的减少均有助于碳化物形态的进一步改善.
关键词:
莱氏体钢
,
碳化物形态
,
粒化
,
锻前状态
姜启川
,
李章
,
王守实
,
何镇明
金属学报
Ti在铸态奥氏体中锰钢中主要以TiC的形式存在。由热力学计算和透射、扫描电镜观察及相结构分析与微区成分分析证实:TiC可以在液态中锰钢中优先生成,做为奥氏体结晶的非均质核心,细化奥氏体晶粒,阻碍位错运动,造成了位错的塞积与增殖,有效地强化了基体。并发现TiC做为团球状共晶渗碳体的非均质核心,使团球状共晶渗碳体大量弥散地分布于奥氏体晶间。
关键词:
TiC
,
eutectic carbide
,
as-cast manganese steel
崔向红
,
王树奇
,
姜启川
,
陈康敏
中国稀土学报
研究了稀土(RE)变质热锻模具铸钢的高温磨损性能, 并与热锻模具钢H13钢和3Cr2W8V钢进行对比, 探讨了稀土元素的作用和热锻模具铸钢的高温磨损机理. 结果表明: 随着RE加入量的增加, 热锻模具铸钢的磨损率先减后增, RE加入量在质量分数为0.05%时热锻模具铸钢具有最佳的高温磨损性能. RE变质热锻模具铸钢的高温耐磨性明显高于H13钢和3Cr2W8V钢. 高温磨损机理为氧化磨损和氧化物的疲劳剥落, 磨屑为块状的Fe2O3和Fe3O4.
关键词:
铸钢
,
热锻模
,
高温
,
磨损
,
稀土
方健儒
,
姜启川
,
韩增祥
,
王海清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2.10.003
研究了热作模具钢在应力控制下的等温疲劳和同相热机械疲劳寿命,发现在相同的应力幅下,同相热机械疲劳寿命低于上限温度的等温疲劳寿命.通过研究疲劳过程中的循环应变响应和疲劳断口特征时发现,等温疲劳条件下,滞后环朝压缩方向发展,疲劳裂纹主要为穿晶萌生与扩展;在热机械疲劳条件下,滞后环朝拉伸方向发展,疲劳裂纹主要沿晶萌生与扩展.这是导致同相热机械疲劳寿命低于等温疲劳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热作模具钢
,
热机械疲劳
,
等温疲劳
,
温度循环
,
应力控制
李彦军
,
姜启川
,
何镇明
,
赵宇光
,
葛僚海
材料研究学报
研究了A1在M2高速钢凝固过程中的行为及其对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A1具有扩大δ铁素体区,促进以往状树枝晶方式结晶的作用;A1在M2钢中呈负偏析分布,并参与形成M2C共晶碳化物.A1还降低共晶碳化物的分解温度,使共晶碳化物在高温加热时易于分解和粒化.
关键词:
铝
,
null
,
null
,
null
张梦贤
,
宋谋胜
,
黄斌
,
张曙光
,
李建国
,
姜启川
功能材料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工艺,原位合成了ZrC/Cu复合材料.利用DTA、XRD、FE-SEM等手段,研究了自蔓延高温合成ZrC/Cu复合材料的反应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u含量的增加,Cu-Zr-C体系的燃烧温度逐渐降低,且合成产物中ZrC颗粒尺寸亦随之减小,其形貌从不含Cu时的无规则的大块状转变为含30%(质量分数)Cu时的纳米级的小球状.ZrC/Cu复合材料中只有ZrC颗粒和Cu两相存在,并无Cu-Zr中间相形成.DTA热分析的结果显示反应起始于912℃时生成的Cu10Zr7中间亚稳相,然后在987℃生成CuZr2中间相,当温度达到1022℃,将会生成部分的ZrC,继续加热到1098℃,Cu开始熔化,最后温度为1232℃时,Zr与C发生剧烈反应从而合成大量的ZrC.
关键词:
自蔓延高温合成
,
ZrC/Cu复合材料
,
反应行为
,
Cu含量
姜启川
,
何镇明
,
阎久林
,
崔东焕
,
王守实
金属学报
高碳耐磨锰钢中的针、网状碳化物经Mg系变质剂变质处理后,在铸态下转变成团球状,且大量弥散地分布于奥氏体中。冲击韧性得到显著的提高,硬度也稍有提高。使该钢种不经热处理即可铸态使用,同时耐磨性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
镁变质
,
as-cast manganese steel
,
nodularized carb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