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崇湘
,
吴世丁
,
李广义
,
刘腾
,
姜传斌
,
李守新
金属学报
研究了循环形变处理对等通道转角挤压方法(ECAP)制备的超细晶铜(UFG--Cu)室温拉伸行为的影响.与制备态相比,循环形变处理后UFG--Cu的塑性变形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应力--应变曲线上出现流变应力的平台区,在此区域没有应变硬化和颈缩发生,均匀延伸率由制备态的约2%提高到约6%.探讨了该阶段变形的机制以及导致这种变化的可能因素.
关键词:
等通道转角挤压
,
null
,
null
刘滕
,
张伟
,
吴世丁
,
姜传斌
,
李守新
,
徐永波
金属学报
随着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次数的增加, Mg-8Li-1Al(质量分数, %)合金的室温拉伸强度和塑性同时增加, 对应当1, 2, 3, 4次ECAP, 合金的屈服强度分别为169, 185, 196和198 MPa, 延伸率分别为12%, 14%, 25%和27%. 微观组织分析表明, ECAP方法在细化两相组织、提高合金强度的同时, 还改善了α相组织的均匀性和等轴性, 并使各晶粒间的了以向差逐渐增大.这种处在非平衡状态的、具有较大取向差的晶界结构, 在室温拉伸变形过程中可激活晶界滑移或晶粒转动等变形方式, 进而使材料的塑性随道次增加而得到提高.
关键词:
镁合金
,
null
,
null
刘滕
,
张伟
,
吴世丁
,
姜传斌
,
李守新
,
徐永波
金属学报
以X射线衍射分析术为主要分析手段, 探讨了双相合金Mg-8Li-1Al(质量分数, %)在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变形过程中的变形方式. α相在第1道次ECAP过程中主要的变形方式是{1011}<1012>孪生, 在随后道次的ECAP过程中主要变形方式为位错滑移, 变形方式的转让变主要是由于ECAP造成的组织细化效应; 对于β相, 各道次ECAP的主要变形方式均为位错滑移.
关键词:
双相合金Mg-8Li-1Al
,
null
吴世丁
,
李强
,
姜传斌
,
李广义
,
王中光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0.06.009
以铜单晶为模型材料,采用扫描电镜电子通道衬度术(SEM-ECC)和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在不同尺度上研究了单次和两次等通道转角挤压(equal channel angular extrusion,ECAE)过程的剪切形变特征.结果表明:(1)一次ECAE挤压产生的剪切形变取向与理论预测相接近,但剪切形变表现出局部化特征,出现了微观尺度上的剪切带;(2)两次ECAE产生的两套剪切带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导致剪切带出现分叉现象,方向也与理论预测结果有所偏差,但仍能保持其各道次的剪切特征;(3)第2次ECAE后,剪切形变的不均匀性得到改善,组织更加细化,而且相邻亚晶取向差也有所增大.
关键词:
铜单晶
,
ECAE
,
剪切局部化
刘腾
,
张伟
,
吴世丁
,
姜传斌
,
李守新
,
徐永波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3.08.002
以X射线衍射分析术为主要分析手段,探讨了双相合金Mg-8Li-1Al(质量分数,%)在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变形过程中的变形方式.α相在第1道次ECAP过程中主要的变形方式是{1011}<1012>孪生,在随后道次的ECAP过程中主要变形方式为位错滑移,变形方式的转变主要是由于ECAP造成的组织细化效应;对于β相,各道次ECAP的主要变形方式均为位错滑移.
关键词:
双相合金Mg-8Li-1Al
,
等通道转角挤压
,
孪生
,
位错滑移
刘腾
,
张伟
,
吴世丁
,
姜传斌
,
李守新
,
徐永波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3.08.003
随着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次数的增加,Mg-8Li-1Al(质量分数,%)合金的室温拉伸强度和塑性同时增加,对应1,2,3,4次ECAP,合金的屈服强度分别为169,185,196和198 MPa,延伸率分别为12%,14%,25%和27%.微观组织分析表明,ECAP方法在细化两相组织、提高合金强度的同时,还改善了α相组织的均匀性和等轴性,并使各晶粒间的取向差逐渐增大.这种处在非平衡状态的、具有较大取向差的晶界结构,在室温拉伸变形过程中可激活晶界滑移或晶粒转动等变形方式,进而使材料的塑性随道次增加而得到提高.
关键词:
镁合金
,
等通道转角挤压
,
拉伸性能
,
晶粒细化
黄崇湘
,
吴世丁
,
李广义
,
刘腾
,
姜传斌
,
李守新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4.11.008
研究了循环形变处理对等通道转角挤压方法(ECAP)制备的超细晶铜(UFG-Cu)室温拉伸行为的影响.与制备态相比,循环形变处理后UFG-Cu的塑性变形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应力-应变曲线上出现流变应力的平台区,在此区域没有应变硬化和颈缩发生,均匀延伸率由制备态的约2%提高到约6%.探讨了该阶段变形的机制以及导致这种变化的可能因素.
关键词:
等通道转角挤压
,
超细晶铜
,
循环形变
,
拉伸行为
,
均匀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