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斌
,
郑淑国
,
朱苗勇
,
张青学
,
夏政海
,
肖大恒
材料与冶金学报
doi:10.3969/j.issn.1671-6620.2008.04.004
结合-宽厚板坯单流连铸中间罐的物理模拟,应用两个组合模型对比分析了中间罐内流体流动特性,并考察了不同控流装置对中间罐内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组合模型在死区体积分数的计算上存在较大差别,本实验中的两者最大相差74.6%,传统的组合模型会对中间罐内流动特性的判断及优化方案的选择造成较大的偏差,而修正后的混合模型因对死区体积分数的计算的合理修正,可用来准确分析单流中间罐内流体的流动特性.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中间罐流场优化方案.
关键词:
宽厚板坯连铸中间罐
,
流动特性
,
分析模型
,
物理模拟
颜慧成
,
曹慧泉
,
罗登
,
李广敏
,
夏政海
,
刘家琪
钢铁研究学报
以C-Mn钢和700MPa级低碳贝氏体钢成分为基础成分,通过调整微合金元素含量,实验室条件下熔炼浇注钢锭,并采用TMCP技术轧制钢板,研究了微合金元素钛、铌、硼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铌含量的增加,贝氏体含量增加,晶粒变细,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与韧性均增加;随着钛含量的增加,贝氏体含量增加,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提高,韧性的变化与是否进行回火处理有关;硼有利于形成板条贝氏体组织,硼含量增加能提高强度,但有损韧性.
关键词:
低碳贝氏体钢
,
微合金元素
,
组织
周海斌
,
郑淑国
,
朱苗勇
,
张青学
,
夏政海
,
肖大恒
连铸
通过物理模拟研究了2200mm×280mm宽厚板坯连铸结晶器吹氩时其内界面波动行为,考察了吹气量、拉速对结晶器内液面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晶器吹氩后,各气量下液面平均波高均增加了1.2倍以上,且液面影响的区域集中在距水口2/3断面宽度范围内,弯月面附近的波动影响则较小.与常规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液面平均波高随吹气量、拉速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不同,本实验中随这两个工艺参数的增加液面平均波高均先增大后减小,并从实验条件下得出了控制液面波动的最佳气量.
关键词:
宽厚板坯
,
结晶器
,
吹氩
,
界面波动
夏政海
,
曹志强
,
罗登
,
张永东
,
卢伟煜
,
吴开明
钢铁研究学报
利用超低碳和微合金化的成分设计,采用TMCP (Thermomechanical Controlled Proces)-T(Tempering)工艺,充分利用晶粒细化和针状铁素体与粒状贝氏体组织强化等手段,辅以回火处理工艺,在工业试制条件下得到韧性良好,屈服强度为550MPa级的超低碳贝氏体钢.
关键词:
低合金高强度钢
,
贝氏体
,
TMCP
,
回火
曹慧泉
,
李广敏
,
颜慧成
,
罗登
,
仇圣桃
,
夏政海
钢铁研究学报
低碳贝氏体钢钢锭加热到1 450℃均热1 h后分别空冷到1 200℃淬火、800℃淬火,将淬火与未淬火样进行了TEM观察,1 200℃淬火时,主要是氧化物析出.复合很少量的硫化物和氮化物;800℃淬火析出物有分别以MnS、Cu_x S、富单质Cu为主,复合少量TiN的三种复合析出物,析出物颗粒较大;钢锭中的硫化物析出相基本为CuS,复合少量MnS、(Ti,Nb)(C,N),析出物颗粒细小.
关键词:
硫化铜
,
贝氏体
,
析出
曹慧泉
,
颜慧成
,
夏政海
,
罗登
,
李广敏
,
仇圣桃
钢铁钒钛
通过对700 MPa级低碳贝氏体钢静态CCT曲线及不同冷却速度下组织的分析,研究了两组不同Ti、Nb含量的低碳贝氏体钢的组织、性能.结果表明,Ti、Nb含量的增加促使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提高,但是Ti含量过量时对低温冲击功是不利的;wTi=0.015%~0.025%、wNb=0.04%~0.05%可满足700 MPa级别低碳贝氏体钢的强度与韧性要求,该成分钢在TMCP处理后采用回火工艺,可以获得理想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
低碳贝氏体钢
,
微合金元素
,
微观组织
,
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