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华
,
刘成
,
叶晓军
,
钱子勍
,
陈鸣波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ECVD)方法在不锈钢柔性衬底上制备了不同厚度的硅基p+/n+隧穿结,应用于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分析了其对太阳电池电学和光学特性的影响.发现p+层厚度增加后,电池的开路电压提高,短路电流密度减小;随着n+层厚度的变化,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和填充因子均存在一个最佳值.将优化后的p+/n+隧穿结分别应用于不锈钢衬底和聚酰亚胺衬底的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分别获得了9.95%(AM0,1353 W/m2)和9.87%(AM0,1353 W/m2)的光电转换效率.
关键词:
柔性衬底
,
隧穿结
,
非晶硅/微晶硅
,
叠层太阳电池
刘成
,
周丽华
,
叶晓军
,
钱子勍
,
陈鸣波
人工晶体学报
通过对微晶硅太阳电池量子效率的测量,结合微区拉曼光谱和电学特性测试,讨论了本征层的硅烷浓度和等离子体辉光功率对太阳电池量子效率的影响.发现本征层硅烷浓度增加时,电池的长波响应变差,材料结构由微晶相演变成非晶相;等离子体辉光功率的增加造成了电池短波响应的变化.同时发现测量微晶硅太阳电池时使用掩膜板所得短路电流密度与量子效率积分获得的短路电流密度相差不大.将优化后的沉积参数应用于不锈钢柔性衬底的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获得了9.28%(AM0,1353 W/m2)和11.26%(AM1.5,1000 W/m2)的光电转换效率.
关键词:
太阳电池
,
量子效率
,
柔性衬底
,
微晶硅
,
非晶硅/微晶硅
刘成
,
周丽华
,
叶晓军
,
钱子勍
,
陈鸣波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4252.2011.02.006
在不锈钢柔性衬底上采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ECVD)方法制备了不同结构的n型硅薄膜,测试了在其上生长的微晶硅太阳电池的电学输出特性.发现太阳电池的开路电压随n型层的硅烷浓度线形变化,短路电流密度则存在一个最优值,这与n型层引起的本征层中的孵化层和结构演变有关.将优化后的n型层应用于不锈钢柔性衬底的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获得了9.28%(AM0,1353W/m2)和11.26%(AM1.5,1000W/m2)的光电转换效率.
关键词:
柔性衬底
,
硅薄膜
,
微晶硅太阳电池
,
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
王琴萍
,
张春丽
,
陈洪涛
,
周丽华
,
吕殿祯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3.11.012
在HCl-CoSO4-H2O体系中,恒定溶液总离子强度I分别为0.2、0.4、0.6、0.8、1.0、1.5 mol/kg,CoSO4在溶液中的离子强度分数yB分别恒定为0.00、0.10、0.20、0.30、0.50和0.70条件下,应用经典的电动势方法测定无液体接界电池(A)在278.15~323.15 K温度范围内的电动势为:Pt,H2(105Pa)| HCl(cA),CoSO4(cB),H2O | AgCl-Ag (A)根据测得电池(A)的电动势数据,考虑到该体系存在硫酸的二级解离,应用数学迭代方法确定平衡体系氢离子的浓度,进而确定了混合溶液中HCl的活度系数γA.结果表明,在溶液中总离子强度保持恒定时,HCl的活度系数服从Harned规则.在溶液组成恒定时,log γA对热力学温度1/T作图,是一条直线.
关键词:
硫酸钴
,
盐酸
,
热力学性质
,
活度系数
傅鹏
,
周丽华
,
唐连凤
,
蔡茜茜
,
袁勇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6.07.150393
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作为碳纳米材料家族的新成员引起了科学家广泛关注和极大的研究兴趣.CQDs具有优良的光学特性、生物相容性及微弱的细胞毒性,在生物医药、生物传感器及光电子设备、环境及能源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本文从CQDs的制备方法出发,介绍了近年来发展的新型制备方法,讨论了其优缺点以及对所得CQDs在组成、结构和性质等方面的影响;基于CQDs独特的光学及电化学性能,重点介绍了CQDs在环境与能源领域的应用.此外,对CQDs研究过程中存在的若干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和建议,为拓展CQDs多方面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碳量子点
,
纳米材料
,
制备方法
,
能源与环境
谢慕华
,
周丽华
,
江棂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1.12.011
简述了紫外光固化涂料的特点、组成、固化机理,氧气阻聚作用的起因和危害.着重介绍了消除紫外光固化涂料中氧气阻聚作用的方法,例如,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使用新的光引发剂体系,以及采用其他的光固化机理等.
关键词:
紫外光固化
,
涂料
,
阻聚作用
,
光引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