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李慧
,
陈淙洁
,
陈师
,
夏少旭
,
史燕妮
,
吴琪琳
玻璃钢/复合材料
使用微滴拉伸试验研究碳纤维、聚乙烯纤维/基体界面的微观力学性能,着重分析树脂微滴端部角大小分别对两种纤维/树脂微滴的界面微观力学行为的影响.发现在不同端部角下,两种纤维/树脂微滴界面的应力分布和应力传递不同.碳纤维/树脂微滴中的残余应力分布呈“W”型、外载拉伸应力分布呈“M”型,界面应力传递效率达到70%;而聚乙烯纤维/树脂微滴中的残余应力分布呈“M”型,外载拉伸应力分布呈“W”型,界面应力传递效率只有13%.根据力学模型得到的相应的剪应力分布都呈反对称分布,在纤维嵌入端存在剪应力集中,且碳纤维所受的剪应力远大于聚乙烯纤维.
关键词:
界面应力
,
微滴端部角
,
微拉曼光谱
,
碳纤维
,
聚乙烯纤维
陈淙洁
,
邓李慧
,
陈师
,
夏少旭
,
吴琪琳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5.03.006
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小角散射(SAXS)研究了黏胶基碳纤维原丝裂解过程中微孔的变化.结果表明:裂解过程中微孔沿轴向的半径由3.88 nm逐渐增大到7.04 nm,而垂直于轴向的半径则由3.86 nm减小至3.15 nm.因而,孔形由椭圆逐渐演变成针形,且取向趋向于纤维轴方向.分形研究表明:垂直于轴向的微孔分形维数由2.40增大到2.61,而沿轴向的微孔分形维数则在2.00 ~2.23波动,说明随着裂解的进行,微孔结构逐渐趋于复杂化.微孔是影响纤维的力学性能主要因素,对纤维中的微孔结构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黏胶基碳纤维
,
热解
,
显微结构
,
分布
,
分形
任桂知
,
陈淙洁
,
邓李慧
,
全海宇
,
吕永根
,
吴琪琳
新型炭材料
doi:10.1016/S1872-5805(15)60202-5
采用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了PAN基炭纤维表面微观结构的异质性. 借助于自制的旋装装置,实现了单根炭纤维纤维的旋转,利用拉曼面扫描技术获得了纤维整个外表面的拉曼光谱. 通过分峰数据处理,得到II/IG﹑IA/IG﹑IDi/IG 与ID/IG 的分布,发现这些结构参数具有较大的波动性,说明炭纤维表面微观结构是不均匀的. 进一步也计算出纤维表面的晶粒尺寸La 在0. 7-2. 9 nm间变化,结构缺陷有沿着纤维轴向取向的趋势. 通过拉曼旋转扫描,揭示出了炭纤维表面的复杂微观结构.
关键词:
拉曼光谱
,
炭纤维
,
表面微观结构
韩浩
,
李利伟
,
秦文贞
,
全海宇
,
吴琪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本文利用溶剂灌制/粒子沥滤的方法将具有较强吸附性能的活性碳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ACF)掺杂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制备了一种新型ACF/PLGA骨组织工程复合支架。论文对比研究了纯PLGA支架以及两种ACF/PLGA支架(ACF含量为2.75%,8.26%)的结构和性能。SEM研究发现三者都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分别为73.5340%、75.1214%和79.8216%,且孔隙度随着ACF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大;压汞法测得三者的孔径分布基本在50~250μm之间;研究其亲水性发现,其表面接触角随ACF含量增加逐渐减小,吸水率则逐渐增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三种支架上种植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一天后细胞都较好粘附在支架上;ACF含量为8.26%的复合支架移植到小白鼠皮下组织,一月后HE切片显示支架周围组织的免疫排斥反应较小。掺杂ACF的PLGA复合支架除了具有良好的细胞粘附效果和组织相容性,相对于纯PLGA支架,还具有良好的孔径分布和亲水性,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
支架材料
,
PLGA
,
ACF
吴琪琳
,
潘鼎
材料导报
采用透射电镜摄取了制取粘胶基碳纤维的不同热处理过程中(100~1300℃)纤维内部的孔洞分布状况,用小角X-ray散射测定了孔径尺寸和分布比例,对孔洞的变化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碳纤维部分来源于粘胶原丝,在处理过程中又有新的孔洞产生.
关键词:
碳纤维
,
孔洞
,
透射电镜
,
小角X射线散射
吴琪琳
,
顾书英
,
张志海
,
潘鼎
功能材料
以粘胶纤维为原丝,通过加入碱金属盐扩孔剂,采用化学和气体相结合的活化方法,成功制得了表面富含尺寸大于50nm的大孔活性碳纤维,并对可能的扩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粘胶
,
活化
,
活性碳纤维
,
大孔
吴琪琳
,
潘鼎
材料导报
包括碳纤维、石墨及其复合材料等在内的炭材料有着很好的生物相容性.综述了炭材料作为生物材料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介绍了部分炭材料医用制品如人造心脏瓣膜、生体修补膜、人造器官、医疗器械等的制备方法和优缺点.
关键词:
炭材料
,
心脏瓣膜
,
医疗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