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鸿浩
,
吴林松
,
李晓杰
,
王小红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以SnCl4为前驱体、以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为爆源,通过气相爆轰制备纳米二氧化锡粉末.并通过XRD和TEM等测量手段对纳米SnO2进行表征及分析,发现所制备的纳米SnO2颗粒形状呈球形,粒径在1~10 nm之间.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气相爆轰可以设计合成独特的纳米SnO2.
关键词:
纳米材料
,
晶体结构
,
二氧化锡
,
气相爆轰
,
X射线技术
闫鸿浩
,
王胜杰
,
李晓杰
,
吴林松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20.025
通过爆轰 H2、O2和 SnCl4的混合气体来制备纳米SnO2是一种新的纳米 SnO2的合成方法。通过XRD、TEM、HRTEM 和纳米激光粒度仪对其晶型、形貌和粒径进行了表征,总结了初始压力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纳米 SnO2为纯净的金红石相,且晶粒不存在缺陷。随着初始压力的提高,SnO2的晶粒粒径减小,但颗粒尺寸却变大,颗粒呈球形,出现团聚,分散性变差。
关键词:
气相爆轰
,
纳米SnO2
,
金红石相
,
晶型
闫鸿浩
,
吴林松
,
李晓杰
,
王胜杰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气相爆轰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瞬态物理化学变化过程,目前实验条件还无法观测爆轰过程中的具体变化,因而常常需要借助于数值模拟辅助理论和实验研究.本文以气相爆轰合成纳米二氧化锡为例,将Kruis颗粒长大模型应用于预测气相爆轰法制备纳米氧化物颗粒直径的研究中.通过研究压力与温度之间的转化关系,建立爆轰条件下的颗粒长大模型,计算出颗粒直径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以期可以通过合理的模型对其直径进行预测,并为最终人为控制爆轰法制备纳米氧化物颗粒直径的大小奠定基础.
关键词:
颗粒长大模型
,
气相爆轰
,
纳米材料
闫鸿浩
,
王胜杰
,
李晓杰
,
吴林松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3.06.017
以氢气和氧气作为爆炸源,四氯化钛作为前躯体气相爆轰制备纳米二氧化钛是一种新兴的纳米氧化物制备方法.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其晶相组成,并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了产物颗粒的大小和形貌,总结了氧气含量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金红石相和锐钛矿相的混合晶.随着氧气含量的增加,混合物中锐钛矿相的相对含量变大,但是,氧气含量足够时,生成的是中间产物和金红石相的混合粉体.颗粒呈球形(或类球形),颗粒尺寸变大(80~100nm),分散性变好,颗粒变得更均匀.
关键词:
气相爆轰
,
纳米二氧化钛
,
晶型
闫鸿浩
,
吴林松
,
李晓杰
,
赵铁军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60315
采用气相爆轰法制备纳米TiO2粉末,并研究爆温对样品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使用XRD、TEM及甲基橙溶液降解来表征样品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爆温对样品中金红石相含量有一定影响,在爆温为2524 K时,金红石相含量达到最大值92.2%;爆温对样品的平均粒径有重大影响,爆温与样品的平均粒径呈线性关系,爆温越高,样品的平均粒径越大,当爆温由2399 K提高到3114 K时,平均粒径由87.2 nm提高到172.9 nm;爆温对样品的光催化性有着间接影响,爆温越高,样品的平均粒径越大,光催化效能降低.当爆温为2399 K时,制备样品的平均粒径为87.24 nm,锐钛矿比例为31.7%,光催化活性最高,在紫外光下40 min甲基橙溶液降解率为90.82%,反应速率常数k为0.062.
关键词:
气相爆轰合成
,
纳米氧化钛
,
爆温
,
粒径
,
光催化性
闫鸿浩
,
赵铁军
,
李晓杰
,
吴林松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60576
利用钛酸丁酯与硝酸铵溶液制备的含钛凝胶跟黑索金混合后获得混合炸药,然后在密闭的爆轰反应釜内引爆柱状混合炸药,同时将一铝板放置于药柱正下方研究爆轰产物的固载问题.收集到的样品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以及扫描电镜进行了表征,发现样品中含有FeTiO3,少量的金红石、锐钛矿及Al2O3.钛基氧化物颗粒呈球形,尺寸大小在微米级别.从扫描电镜分析,钛基氧化物颗粒被成功地固载于铝板之上,颗粒约10μm.爆轰法能够很方便地制备钛基氧化物及制备颗粒–板结构材料.
关键词:
爆轰法
,
钛基氧化物
,
颗粒–板结构
,
固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