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碳包覆铁/丙烯酸树脂水性纳米复合涂料的制备及电磁波吸收性能*

陈祥凤 , 黄昊 , 吕波 , 李璞 , 刘顺华 , 段玉平 , 董星龙

材料导报

以"壳/核"型碳包覆铁(Fe(C))纳米颗粒为填料、水性丙烯酸树脂为基体,制备了纳米复合电磁波吸收涂料.采用不同含量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纳米颗粒改性,提高了纳米颗粒在基体中的分散性.选用吸收剂填充量为25%(质量分数)的涂料,测定了不同厚度涂层的电磁波吸波性能.涂层具有很好的吸波性能,当厚度为5mm时,反射损耗峰值为-17.2dB,吸收带宽为3.2GHz(7~10.2GHz).首次用实验结果证明了传输线理论对铁磁性纳米颗粒吸波性能的模拟结果.

关键词: 碳包覆铁纳米颗粒 , 水性丙烯酸树脂涂料 ,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 吸波性能

钛白粉铝包膜的结构特性及对水分散性的影响

张茹慧 , 周大利 , 蒋凤舟 , 梁彩虹 , 周加贝 , 吕波 , 杜剑桥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6.03.007

以偏铝酸钠为铝源,在不同pH值下水解沉淀得到氧化铝水合物;用XRD、SEM表征其晶型和形貌,结合水溶液中各种单体铝存在的优势区分析不同氧化铝水合物产生的水解历程.以偏铝酸钠为改性剂在不同pH值下对钛白粉进行表面包覆,研究改性后钛白粉水分散性和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空白试验在pH=4~5下沉淀得到无定形水合氧化铝,形貌为颗粒粒径为数拾纳米的团聚体;在pH=6~10下沉淀得到勃姆石型水合氧化铝,结构疏松,呈絮状;在pH> 10下沉淀得到三水铝石,呈片状或棱镜形状.不同pH值下包覆的钛白粉具有不同的表面zeta电位,包覆后钛白粉其等电点均比未包覆钛白粉高.在pH=10的水溶液中,pH=4和5下包覆的钛白粉水分散性和稳定性较差,而在pH=9、10、10.5下包覆的钛白粉其水分散性和稳定性比未包覆的钛白粉提高明显.

关键词: 钛白粉 , 包膜 , 氧化铝 , 分散性 , zeta电位

Fe(Ni)-Sn体系金属间化合物纳米粒子中初生相的预测

雷军鹏 , 董星龙 , 赵福国 , 吕波 , 黄昊 , 雷明凯

金属学报

以Miedema半经验模型和比热容随温度有效形成热变化的经验公式为基础, 结合基本热力学关系式对Fe-Sn和Ni-Sn体系的有效形成热及有效形成热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计算.采 用电弧放电法制备了Ni-Sn和Fe-Sn纳米粒子. XRD结果表明,在Ni-Sn系中金属间化合物的 初生相为Ni3Sn4,而Fe-Sn系中出现的为FeSn2.计算结果与相应纳米颗粒体系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关键词: Fe(Ni)-Sn纳米粒子 ,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硅凝胶形成速率对钛白粉致密包硅的影响

刘舒 , 周大利 , 邝琳娜 , 吕波 , 杜剑桥 , 雷欣怡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4.01.005

对钛白粉致密包硅进行机理研究.通过对硅酸水溶液体系的热力学分析,绘出硅胶水解产生的H5SiO4+、H4SiO4、H3SiO4-及H2 SiO42-的优势存在区,计算表明:随着硅酸根总浓度的增加,上述硅酸根离子优势存在区均向高pH值方向平移.凝胶形成试验及结合热力学分析表明凝胶形成速率是由H4SiO4浓度和优势存在硅酸根离子的浓度共同决定的,在一定硅酸根总浓度下,凝胶形成速度最快为H4SiO4和H3SiO4+分布系数相等时,二者浓度乘积最大.凝胶形成速率随硅酸根总浓度增加而加快,凝胶形成速率过快,将形成絮状凝聚硅酸,影响包膜致密性.在温度为80℃及硅酸钠浓度分别为0.2、0.3、0.4 mol/L的条件下包硅,应控制体系的pH值分别大于9、9.5、10.

关键词: 二氧化钛 , 包覆 , 硅酸 , 凝胶 , 热力学

电刷镀(Ni-P)-TiN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赵福国 , 黄昊 , 王飞 , 郭道远 , 吕波 , 董星龙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0.09.001

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气相蒸发法,在氢气与氮气混合气氛中蒸发块体Ti金属制备TiN单晶纳米颗粒,以此纳米颗粒为添加粒子,利用电刷镀方法制备出(Ni-P)-TiN纳米微粒复合镀层.对纳米颗粒及其复合镀层进行了物相结构、表面形貌及微观组织分析,并测试了镀层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TiN纳米颗粒具有立方晶体结构,(Ni-P)-TiN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硬度较普通Ni-P合金镀层提高近3倍,耐磨性能也有显著提高.

关键词: TiN 纳米颗粒 ,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 , 复合电刷镀 , 力学性能

退火对两种硅基薄膜的结构及发光影响

李群 , 徐小华 , 吕波 , 方诚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采用双离子束共溅射沉积方法制备了两种复合硅基薄膜SiOxCy和SiOxNy薄膜,对两种薄膜进行后退火处理,并分别对样品进行PL、FTIR、XPS谱测试分析,比较退火前后的发光及结构的变化.两种样品的光致发光测试谱(PL)表明:退火前后都有两个发光峰位-都存在470nm的发光峰位,它来自于硅基薄膜中中性氧空位缺陷(O3≡Si-Si≡O3),是由于氧原子配位的二价硅的单态-单态之间的跃迁所致,其发光强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变化.进一步的FTIR和XPS的测试谱表明另外一个发光峰位420nm(SiOxCy薄膜)和400nm(SiOxNy薄膜)分别来自于掺杂杂质(C和N)与硅基薄膜中的Si、O组成的复合结构.而两种样品经过退火处理后掺杂所引起的发光峰位强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说明退火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发光机制的形成.

关键词: 掺杂 , 硅基 , 退火 , 光致发光

Ni/MnO纳米复合粒子的生长机制

孙舰鹏 , 董星龙 , 张雪峰 , 吕波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8.03.004

以Ni和MnO2微米粉为原料,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法在氢-氩混合气氛中合成了MnO包覆Ni纳米复合粒子.用XRD、TEM、TG-SDTA等方法分析了纳米粒子的相组成、形貌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Ni/MnO复合纳米粒子具有一致的"核/壳"微结构,尺寸分布在100-120nm范围.核和壳分别为Ni和MnO相.根据定量氧辅助V-L-S机制,Ni纳米核在复合粒子生长过程中的催化作用,是"核/壳"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核/壳结构 , Ni/MnO , 直流电弧等离子法 , 生长机制

Fe(Ni)-Sn体系金属间化合物纳米粒子中初生相的预测

雷军鹏 , 董星龙 , 赵福国 , 吕波 , 黄昊 , 雷明凯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8.08.006

以Miedema半经验模型和比热容随温度有效形成热变化的经验公式为基础,结合基本热力学关系式对Fe-Sn和Ni-Sn体系的有效形成热及有效形成热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计算.采用电弧放电法制备了Ni-Sn和Re-Sn纳米粒子.XRD结果表明,在Ni-Sn系中金属间化合物的初生相为Ni3Sn4,而Fe-Sn系中出现的为FeSn2.计算结果与相应纳米颗粒体系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关键词: Fe(Ni)-Sn纳米粒子 , 有效形成热 , 金属间化合物 , 热力学预测

SiO2、Al2O3表面修饰TiO2结构分析与光催化研究

吕波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6.02.010

利用硅酸钠、偏铝酸钠对TiO2基体进行无机表面修饰堵塞光辐照二氧化钛产生的电子-空穴,以提高二氧化钛的耐候性能和分散性能.用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FBRM)在线测试粒子表面膜层的生长情况,用X射线衍射(XRD)、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表面面积(BET)等技术对修饰前后二氧化钛的物相和微/纳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TiO2粒子表面形成了均匀致密的无定型二氧化硅、稳定的勃姆石胶体膜层,填补了空氧位,弥补二氧化钛的光化学活性缺陷;光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单硅修饰和硅铝二元修饰的二氧化钛样品的光催化活性降低,降解速率减缓,二氧化钛得到有效的保护.

关键词: TiO2 , 表面修饰 , 结构 , 光催化

济南市秋冬季大气细粒子污染特征及来源

刘雨思 , 李杏茹 , 张怡萌 , 吕波 , 唐贵谦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7.04.2016072703

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造成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日益显著,并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为了解济南市大气细粒子及其化学成分的污染特征,于2013.10.15-2013.11.16和2013.12.24-2014.1.27(总观测天数为62天)利用中流量颗粒物采样器采集了济南市大气PM2.5样品,分析了其中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溶性离子、无机金属元素、元素碳(EC)和有机碳(OC),并结合颗粒物质量重构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济南市大气细粒子的来源.结果表明,监测期内济南市PM2.5质量浓度严重超标,日均值均高于我国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一级标准,最高日均值达到了335 μg·m-3.水溶性离子、有机碳、元素碳和金属元素分别占总PM25浓度的45.3%、34.7%、2.3%、5.6%(秋季),42.8%、32.9%、3.6%、12.5%(冬季).二次水溶性离子NO3-、SO42-和NH4+为主要的水溶性离子,分别占总离子浓度的34.1%、35.6%、9.2%(秋季)和35.2%、30.4%、15.9%(冬季).OC和E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3.8.μg· m-3和4.3 μg·m-3,OC/EC比值表明秋季汽车尾气与生物质燃烧对有机气溶胶的贡献较大,而冬季燃煤排放对有机气溶胶的贡献较大.化学质量重构结果表明,秋季济南市细粒子中二次无机盐、海盐、重金属、矿物尘、建筑尘、有机物和元素碳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38.6%、1.2%、0.2%、5.4%、1.4%、34.7%和2.3%,冬季分别为34.8%、1.5%、3.5%、7.5%、3.2% 、33.0%和3.6%.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汽车尾气及二次转化、燃煤以及冶炼工业排放是济南市大气细粒子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 PM2.5 , 化学成分 , 来源 , 质量重构 , 主成分分析 , 济南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