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高原城市昆明PM2.5中碳组分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杨健 , 丁祥 , 刘寅 , 米雪峰 , 毕丽玫 , 施择 , 史建武 , 韩新宇 , 宁平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7.02.2016061902

为研究昆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碳组分特征,于2014年7月21-27日、2014年10月27-11月2日、2014年1月9-15日、2015年4月14-20日采集了昆明中心城区3个采样点的大气PM2.5四季样品,采用IMPROVE热光分析法准确地测量了样品的有机碳(OC),元素碳(EC)及其中的8个碳组分含量,分析了OC和EC的时空变化特征、相关性关系及其比值特征,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主要排放来源对总碳的贡献.结果显示,昆明城区的OC和EC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7.83±9.57.μg·m-3、5.11±4.29 μg· m-3,OC浓度显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变化趋势,EC浓度显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变化趋势,OC与EC浓度季节分布的不一致反映了两种不同性质碳组分排放源之间可能存在差异.从空间分布上来说,OC和EC均呈现金鼎山(工业区)>东风东路(交通密集区)>西山森林公园(清洁对照区)的特点,与PM25的空间分布规律保持一致.OC和EC的相关性在冬、春季较显著,而夏、秋季的相关性较弱.二次有机碳(soC)对OC的贡献率在金鼎山、东风东路和西山森林公园的3个采样点分别为25.8%、23.7%和47.7%,SOC是总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子分析表明,4个季节燃煤、汽油车、柴油机排放及生物质燃烧对碳气溶胶贡献显著,都是碳组分的重要来源之一.其中,在常年尺度上,机动车排放和燃煤的混合贡献了碳组分的51.3%,是昆明城区碳气溶胶的最主要来源.

关键词: PM2.5 , 有机碳 , 元素碳 , 二次有机碳 , 来源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自愈合研究进展?

阚黎黎 , 王明智 , 史建武 , 施惠生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5.05.001

在总结了最近几年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及裂缝自愈合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裂缝自愈合的最大允许宽度限值以及自愈合机制。提出利用 ECC 所独具的对裂缝宽度的可控性及紧密细小的微裂纹、较低的水胶比及矿物掺合料的二次水化效应可实现其良好的自愈合特性。最后指出该研究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为ECC裂缝自愈合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CC) , 自愈合 , 裂缝 , 最大允许宽度限值 , 机制

二氰基乙烯基并三噻吩的光谱行为

赵春梅 , 徐莉 , 史建武 , 王华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本文设计合成了两种二氰基乙烯基并三噻吩化合物,即2-二氰基乙烯基二噻吩并[3,2-b:2′,3′-d]噻吩(DCTT)与2-二氰基乙烯基二噻吩并[2,3-b:3′,2′-d]噻吩(DCST). 研究了介质极性对吸收与发射光谱行为的影响,考察了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其发光能力的关系. 溶剂效应显示化合物DCST随介质的极性增加,分子内电荷转移态(ICT)的荧光发射峰位红移现象更为明显,展示出较大的Stokes位移. 化合物DCTT随介质的极性增加,发光行为表现出负的溶致变色效应,与"能级邻近效应"有关. 溶剂效应说明了DCTT分子中并三噻吩部分给出电子的能力较弱,而DCST分子中的并三噻吩部分给出电子的能力较强,是导致二者ICT态的发光能力的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2-二氰基乙烯基二噻吩并[3,2-b:2',3'-d]噻吩 , 2-二氰基乙烯基二噻吩并[2,3-b3:2'-d]噻吩 , 合成 , ICT态荧光 , 溶剂效应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