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赟龙
,
刘六法
,
卫中山
,
卢晨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研究了以AM50镁合金为基体,Si含量分别为0.5%,0.93%和1.91%(质量分数,下同)时的3种镁合金在压铸状态下的显微组织、流动性、力学性能和断裂特征.在含硅合金中观察到Mg2Si相的2种不同形貌,即多边形颗粒状与大块汉字状.Si元素能改善镁合金的流动性,提高合金硬度,但过高时(>0.93%)会导致合金的室温力学性能下降.拉伸试样断面表现为脆性的解理或准解理断裂.Si元素能降低镁合金的冲击韧性.
关键词:
镁合金
,
压铸
,
硅
卫中山
,
王珉
,
张明
,
丁文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研究了TC4钛合金在柱面-平面接触条件下的微动疲劳行为.通过观察微动区的磨损特征和截面形貌,分析了微动疲劳损伤机制,探讨了磨屑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及其对微动疲劳行为的影响,考察了摩擦系数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TC4钛合金微动区的损伤机制以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和接触疲劳为主,并伴有氧化磨损.磨屑是基体材料脱落、破碎、氧化形成的,磨屑中的硬质氧化物颗粒促进了合金表面的磨粒磨损,加速了疲劳失效.
关键词:
TC4钛合金
,
微动疲劳
,
磨屑
卫中山
,
王珉
,
李亮
,
刘六法
,
丁文江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6.01.009
研究了TC4合金在柱面-平面接触条件下的微动疲劳行为,分析了其微动疲劳损伤机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微动区边缘的损伤特征以粘着磨损为主,而微动区中部则以磨粒磨损和接触疲劳为主.疲劳裂纹易于在微动区,特别是在蚀坑处萌生和扩展.促使微动疲劳裂纹萌生的因素:一是法向应力和切向摩擦力引起的材料表层塑性变形,二是微动磨损破坏了材料的表面完整性,造成了缺口应力集中效应.
关键词:
微动疲劳
,
TC4合金
,
损伤机制
朱和国
,
吴申庆
,
王恒志
,
吴锵
,
卫中山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2.01.006
通过XD(Exothermic Dispersion)法原位反应生成Al2O3与Al3Ti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对反应过程动力学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Al/TiO2经充分混合、挤压成坯后,在真空炉中以一定的升温速率加热至800 ℃左右时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SEM、XRD及能谱分析可知:生成物Al2O3呈等轴颗粒状,Al3Ti呈棒状,并进一步说明了升温速率、铝含量、压坯的预紧实度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
原位化学反应
,
动力学
,
燃烧波
,
铝基复合材料
卫中山
,
吴申庆
,
王珉
,
左敦稳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2.05.010
用挤压铸造工艺制备了钛酸钾晶须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其热膨胀系数和热循环尺寸稳定性。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低于ZL109合金且随晶须含量的增加而降低。50℃~280℃热循环实验中,ZL109合金和复合材料中都观察到应变滞后现象。ZL109合金的热循环曲线具有最大的应变滞后和残余塑性应变,而30vol%复合材料热循环前后几乎没有尺寸变化,具有很高的尺寸稳定性。最后,我们认为可以用热循环曲线来分析工作在变温环境下的结构材料的尺寸稳定性和失效。
关键词:
钛酸钾晶须
,
铝基复合材料
,
尺寸稳定性
,
热循环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