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宏宵
,
马党参
,
占礼春
,
徐辉霞
,
朱旺龙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OM,SEM,EDS,TEM以及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不同尺寸规格的粉末冶金高速钢W6Mo5Cr4V3Co8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别于普通高速钢,粉末冶金高速钢微观组织中没有大颗粒尺寸共晶碳化物,退火组织中碳化物均匀、细小,颗粒尺寸小于3μm。因此,不同尺寸规格钢材以及不同截面方向的组织都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试验钢在1080~1180℃较宽的温度范围内淬火都能够获得67HRC以上的硬度。淬火后的组织为马氏体+残留奥氏体+未溶碳化物,淬火奥氏体晶粒尺寸非常细小;经过高温回火后,试验钢存在明显的二次硬化效应,二次硬化峰出现在520℃。二次硬化现象是由残留奥氏体转变和合金碳化物析出共同作用的结果,TEM分析显示,试验钢经高温回火析出的二次硬化碳化物包含VC;冲击韧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截面尺寸粉末高速钢的冲击韧性基本相当,同一钢材其横向和纵向的冲击韧性相差不大。
关键词:
粉末冶金
,
高速钢
,
微观组织
,
力学性能
占礼春
,
,马党参,迟宏宵,周健,蒋业华
钢铁研究学报
采用OM、SEM并结合Thermo-calc计算和Image-proplus 6.0分析,研究了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对冷作模具D2(Cr12Mo1V1)和DC53(Cr8Mo2SiV)钢碳化物溶解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50℃以后,两种钢中的碳化物的体积分数相差10%左右,D2钢的碳化物类型主要为M7C3型,DC53钢的碳化物在低于1000℃时主要为M23C6型,高于1000℃时为M7C3型。高于1200℃时,DC53钢碳化物基本溶解,而D2钢在1300℃高温时还有少量的碳化物。平均粒径为0.2~0.4μm的碳化物数量最多,在0.6~1.2μm粒径区间的碳化物数量随温度的增高而递减。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未溶碳化物的面积分数逐渐减少,并得到了未溶碳化物体积分数、面积分数随加热温度变化的拟合方程。
关键词:
冷作模具钢
,
austenitizing procedure
,
dissolution of carbide
,
fitting
占礼春
,
马党参
,
迟宏宵
,
周健
,
蒋业华
钢铁研究学报
采用OM、SEM并结合Thermo-calc计算和Image-proplus 6.0分析,研究了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对冷作模具D2(Cr12Mo1V1)和DC53(Cr8Mo2SiV)钢碳化物溶解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50℃以后,两种钢中的碳化物的体积分数相差10%左右,D2钢的碳化物类型主要为M7 C3型,DC53钢的碳化物在低于1 000℃时主要为M23 C6型,高于1 000℃时为M7 C3型.高于1 200℃时,DC53钢碳化物基本溶解,而D2钢在1 300℃高温时还有少量的碳化物.平均粒径为0.2~0.4 μm的碳化物数量最多,在0.6~1.2μm粒径区间的碳化物数量随温度的增高而递减.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未溶碳化物的面积分数逐渐减少,并得到了未溶碳化物体积分数、面积分数随加热温度变化的拟合方程.
关键词:
冷作模具钢
,
奥氏体化
,
碳化物溶解
,
拟合
占礼春
,
迟宏宵
,
马党参
,
付锐
,
蒋业华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3.07.006
研究了传统电渣重熔工艺(ESR)和电渣重熔连续定向凝固技术(ESR-CDS)所得到的M2高速钢铸态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采用ESR工艺得到铸态组织边部为树枝晶且部分出现了三次枝晶,心部为粗大的等轴晶,晶粒之间有网状碳化物,铸锭的偏析较为严重,经深腐蚀凝固组织基体与碳化物过渡区较为疏松、粗糙,部分基体内部出现了细小的裂纹.而采用ESR-CDS工艺得到铸态组织边部和心部都以较为细小的树枝晶为主,组织中存在比较多的“不连续的复合规则型”的碳化物,组织较为均匀,经深腐蚀,碳化物与基体过渡区圆滑.
关键词:
电渣重熔连续定向凝固
,
M2高速钢
,
铸态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