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苯甲酸甲酯加氢合成苯甲醛

杨永泰 , 徐华龙 , 沈伟 , 陈建华 , 周亚明 , 项一非 , 刘金香

催化学报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MnO2/γ-Al2O3催化剂,在常压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苯甲酸甲酯加氢生成苯甲醛的反应过程,并获得了最佳的反应条件.通过XRD,NH3-TPD和CO2-TPD等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表面特性.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为MnO,催化剂表面存在酸中心和碱中心.通过FT-IR光谱测试发现,苯甲酸甲酯加氢合成苯甲醛反应过程经历苯甲酸盐的中间过渡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关键词: 苯甲酸甲酯 , 加氢 , 苯甲醛 , 二氧化锰 , 负载型催化剂

耐铀颗粒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曾涛涛 , 鲁慧珍 , 刘迎九 , 刘金香 , 荣丽杉 , 马华龙 , 谢水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以厌氧颗粒污泥为对象,测试其对不同浓度U(Ⅵ)(2.4~12 mg/L)的去除效果,通过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等方法解析铀胁迫下微生物群落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在初始U(Ⅵ)浓度为9.6mg/L、pH为6、投加湿污泥2g(污泥的可挥发性悬浮在体浓度为0.1g)条件下,U(Ⅵ)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5.1%;颗粒污泥中微生物以直径约lμm的球形细菌为主,能谱分析(EDS)也证明细胞表面铀的存在.高通量测序得到15939条有效序列,可划分操作分类单元939个.样品文库覆盖率为0.967,Shannon指数、ACE指数和Chaol指数分别为4.099、3140.55与2122.53,表明样品具有较高的微生物多样性与丰富度.菌属分类显示:颗粒污泥中包含许多典型的铀还原固定菌属,如Acinetobacter、Clostridium 、Pseudomonas、Sulfurovum、Sulfurospirillum及Trichococcus,这是颗粒污泥具有高效除铀效果与耐铀性能的原因.

关键词: 耐铀性能 , 颗粒污泥 , 微生物群落 , 高通量测序

用热重法研究稀土对20钢碳氮共渗过程的催渗作用

韦永德 , 陈刚 , 刘金香 , 高秀英

金属学报

本文用热重法研究了稀土元素对20钢表面碳氮共渗过程的催渗作用,考察了不同稀土加入量、不同温度对催渗动力学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渗速度可提高20—25%;钢表面层碳氮浓度亦有所增加,而且碳氮原子渗入的同时稀土作为活性组元也渗入了钢表面,产生了微合金化效果。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对铀(Ⅵ)的吸附性能

王亮 , 谢水波 , 杨金辉 , 曾涛涛 , 刘金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以氧化石墨烯(GO)、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123)为表面活性剂,利用TEOS水解成SiO2合成了氧化石墨烯/二氧化硅复合材料(GOS).通过静态实验,探讨pH、GOS投加量、吸附时间和U(Ⅵ)初始浓度对GOS吸附U(Ⅵ)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EDS)对GOS进行表征,并探讨其吸附U(Ⅵ)的机理.结果表明:当溶液pH为6,投加量为0.2 g/L,吸附时间为120 min时,GOS吸附U(Ⅵ)效果最佳;吸附过程较好地拟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1)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R2≈1);SiO2成功与GO复合,GOS对U(Ⅵ)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其吸附U(Ⅵ)前后自身结构并未发生变化,其对U(Ⅵ)的吸附机理以-COOH、-OH的离子交换作用为主,Si-OH的络合反应并存.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 二氧化硅 , 复合材料 , 铀(Ⅵ) , 吸附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