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若谷
,
李华
,
刘成安
,
伍钧
原子核物理评论
放射性惰性气体 37Ar的监测是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核查体系中现场视察(OSI)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 为在理论上考察地下核爆炸后 37Ar泄漏到地表的时间及泄漏量,将核试验场区抽象为多孔介质,在不考虑 37Ar在基岩中吸附、解吸的情况下,利用多孔介质渗流模型,对理想场区地下核爆炸产生的 37Ar在地层中的输运进行数值模拟,给出了 37Ar泄漏到地表时间及变化量. 计算结果可为OSI惰性气体监测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地下核爆炸监测中应用的有效性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下核试验
,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
多孔介质
,
气体渗流
刘成安
,
师学明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0.01.089
简要地介绍了美国激光惯性约束聚变能源(LIFE)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基于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的近期进展,美国利弗莫尔实验室提出了激光惯性约束聚变能源设想,并开始了分解研究.设想用新型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产生1.4~2.0 MJ的激光能量,靶丸聚变增益25~30,打靶频率10~15Hz,实现350~500 MW聚变功率,相当于聚变中子源强1.3×1020~1.8×1020 n/s.以此驱动次临界裂变包层,使能量再倍增4~10倍,实现1 GW电功率的输出.采用创新设计的燃料元件,包层可达到90%以上的燃耗深度,形成一个安全、无碳、燃料资源丰富、核废料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核能源系统.
关键词:
激光
,
惯性约束聚变
,
裂变
,
混合堆
,
燃耗
师学明
,
杨俊云
,
刘成安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1.02.248
Z-Pinch惯性约束聚变是未来一种有竞争力的能源候选方案。Z-Pinch驱动的聚变裂变混合堆可高效地嬗变反应堆乏燃料中分离出的超铀元素。对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提出的In-Zinerater混合堆概念进行了中子学分析和数值模拟。在三维输运燃耗耦合程序MCORGS中增加了处理在线添加燃料与去除裂变产物的功能,实现了对液态燃料燃耗过程的模拟。增加6Li丰度和燃料初装量保持寿期初反应性不变,可以减缓寿期内反应性下降趋势。逐步增加包层内超铀元素装量,可以控制整个寿期内反应性基本恒定。聚变功率取20 MW,通过反应性控制,5年内包层能量放大倍数在160~180之间,氚增殖比在1.5~1.7之间,优于In-Zinerater基准设计方案。
关键词:
Z-Pinch惯性约束聚变
,
裂变
,
超铀元素
,
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