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青峰
,
刘向阳
,
崔玉民
,
韩静瑜
,
朱良俊
,
张梦娟
,
张文保
人工晶体学报
以商业锐钛矿TiO2和钼酸铵水溶液作为前驱体,利用浸渍-焙烧的方法制备了MoO3与TiO2不同质量比率的MoO3/TiO2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高分辨透射电镜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为光催化反应的模型化合物,评价了其紫外光催化活性和MoO3/TiO2复合光催化剂的紫外产氢活性.通过添加各种自由基清除剂研究了甲基橙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的活性物种.结果表明:与纯的MoO3和TiO2相比,20% MoOJTiO2光催化剂在400 ~ 700 nm区域具有更强的光吸收性能并且吸收带边向长波方向移动.在所有MoO3/TiO2样品中,20% MoO3/TiO2光催化剂具有最高的紫外光活性.·OH,h+,·O2-和H2O2,特别是h+,共同支配了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过程.
关键词:
浸渍-焙烧
,
MoO3/TiO2
,
光催化
,
甲基橙
何成勇
,
杨洋
,
陈代强
,
邓超
,
彭黎莹
,
秦家强
,
刘向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16865/j.cnki.1000-7555.2016.07.003
利用聚酰胺酸三乙胺盐可溶于水的特性,利用反相乳液技术,以液体石蜡为连续相,含水的聚酰胺酸盐为分散相,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pan 80/Span 85为乳化剂,通过化学酰亚胺法制备聚酰亚胺微球.重点研究聚酰亚胺分子链结构和HLB值对聚酰亚胺微球形貌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聚酰亚胺分子链结构刚性降低,分别得到半球、多孔球以及带凹陷的微球.针对均苯四甲酸酐(PMDA)/4,4 '-二氨基二苯醚(ODA)体系,当乳化剂体系的HLB值从1.8增加到4.3时,微球形貌从微球逐渐转变成半球,球表面的凹陷逐渐减少.此外,还对比研究了酰亚胺方法和搅拌速率对微球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热酰亚胺化只能得到粘结严重的纳米微球;搅拌速度过快或过慢都可能造成微球破裂或变形.
关键词:
反相乳液
,
聚酰胺酸盐
,
微球
,
化学结构
,
形貌调控
何茂刚
,
齐雪涛
,
刘向阳
,
苏超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在收集了制冷剂R11、R12、R13、R22、R23、R32、R13B1、R113、R114、R123、R124、R125、R134a、R141b、R142b、R143a、R152a、R227ea、R236ea、R236fa、R245ca、R245fa、R1234yf、R1234ze及其二元和三元混合物黏度数据的基础上,结合自由体积理论和混合法则建立了一种可以计算制冷剂及其混合物黏度的推算模型.对于纯质制冷剂的黏度,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的相对偏差绝对平均值小于1.5%,最大相对偏差绝对值小于3.1%.对于制冷剂二元和三元混合物的黏度,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的相对偏差绝对平均值小于3.6%,最大相对偏差绝对值小于7.5%.
关键词:
黏度
,
制冷剂
,
混合物
,
自由体积理论
郑林
,
张驰
,
王洲一
,
赵培
,
刘向阳
,
顾宜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11.1.012
将二胺型苯并噁嗪(BOZ-M)与F-51环氧树脂和线性酚醛树脂共混,得到改性BOZ-M玻璃纤维增强层压复合材料基体树脂(BEP),并制备了相应的浇注体和E玻璃布层压板,采用DSC,DMA,TMA等手段考察其固化行为、尺寸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等,并采用SEM研究其浇注体断面形貌结构.结果表明,与BOZ-M相比,改性树脂BEP的固化反应向低温移动,凝胶化时间缩短;浇注体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至220℃,断裂伸长率提高至2.7%,力学性能优异;BEP/E玻璃布层压复合材料常温下具有较高的强度与模量,在180℃热态条件下有很高的力学性能保留率.
关键词:
苯并噁嗪
,
树脂基体
,
层压板
杨进
,
周雪松
,
詹怀宇
,
胡健
,
顾宜
,
刘向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为了改善聚酰亚胺的不溶不熔性,一类可溶性苯并噁唑侧基聚酰亚胺树脂被成功制备.从合成的前体侧链为邻羟基苯胺酰胺结构的聚酰亚胺体系出发,进一步催化环化邻羟基苯胺酰胺为苯并噁唑结构,制备了苯并噁唑侧基聚酰亚胺.对这两类不同侧链结构的聚合物树脂进行了红外光谱的结构表征,以及最终成膜的溶解性能、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苯并噁唑侧基聚酰亚胺溶解于非质子极性有机溶剂中,其力学性能优于相应的主链型聚酰亚胺,且TGA分析表明,其初始分解温度高达597℃,有望用于航空航天方面高强、高模、耐高温的结构材料.
关键词:
聚酰亚胺
,
苯并噁唑侧基
,
力学性能
梁高飞
,
宋长江
,
刘向阳
,
许振明
,
李建国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异质形核是凝固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界面共格对应理论无法解释金液滴异质形核过程中ZrC,TiC,TiN等基底的触媒作用优于TiO的现象.利用余氏"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以及程氏"改进的TFD模型中表面电子密度相等的边界条件",分析表明界面共格对应并不是有效触媒基底的本质要求;在Tillen静电作用理论基础上,建立了Au液凝固异质形核价电子模型与基底触媒效用判据,据此分析了ZrC,TiC,TiN,TiO基底对Au液滴异质形核的触媒效用,与实验结果吻合.
关键词:
金
,
异质形核
,
凝固
,
触媒
,
价电子
刘富双
,
凌鸿
,
张华
,
刘向阳
,
顾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将双酚A型苯并噁嗪(Ba)和酚醛型环氧树脂(F-51)按照不同的质量比进行熔融共混,并固化制备了浇铸体.研究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的加入降低了苯并噁嗪的黏度,改善了苯并噁嗪的加工工艺性.随着环氧树脂含量的增加,Ba/F-51共混体系的DSC固化反应峰值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在F-51环氧树脂的加入量低于50%的范围内,随环氧树脂加入量增加,Ba/F-51共混树脂的交联密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均有明显提高,其中Ba/F-51=1.5体系的Tg最高为173.4℃,比纯苯并噁嗪提高了17.4℃.
关键词:
苯并噁嗪
,
环氧树脂
,
交联密度
,
玻璃化转变温度
杨晨
,
崔秋艳
,
郑裕东
,
吴健
,
刘向阳
,
何欣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纳米细菌纤维素在脱水过程中其微观结构和浸润性、吸水性等会发生很大变化.文中采用自然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双滚干燥、离心干燥5种不同的脱水方法对细菌纤维素(BC)进行脱水处理,考察和比较了脱水样品的再吸水性能、微观结构的变化以及脱水过程对样品表面浸润性的影响,并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了不同样品的吸水过程.结果表明,微观三维网络结构保持较好的样品表现出良好的亲水性.冷冻干燥方式得到的样品浸润性最好,再吸水性能达到其干质量的108倍,其次是离心干燥,其它3种干燥样品的吸水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约为10~25倍).动力学分析表明,细菌纤维素再吸水溶胀过程遵循Fickian扩散定律,BC的网络结构保持越完整,材料的扩散系数越高,对应的再吸水性能也越好.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
干燥
,
吸水性能
,
微观结构
,
吸水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