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亮
,
薛迎利
,
于得洋
,
武晔虹
,
陈婧
,
杜凡
,
张明武
,
阮芳芳
,
王伟
,
李锦钰
,
王平志
,
康龙
,
蔡晓红
原子核物理评论
研究了平行玻璃板对高流强(约80nA)105keV Ar7+离子的导向效应,利用一维位置灵敏探测器测量了不同倾斜角下出射离子的强度及角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平行玻璃板对Ar7+离子有导向作用。与离子在微孔膜中的导向效应不同,从平行玻璃板出射的Ar离子角分布的FWHM随着倾斜角的改变而改变,并且出射离子角分布最大值处对应的观察角不等于倾斜角。
关键词:
高电荷态离子
,
导向效应
,
平行玻璃板
武晔虹
,
陈婧
,
薛迎利
,
刘俊亮
,
张明武
,
王伟
,
杜凡
,
阮芳芳
,
邵曹杰
,
卢荣春
,
于得洋
,
蔡晓红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1.04.538
实验研究了300和600 keV的O7+离子与宏观玻璃管内壁的相互作用,利用位置灵敏法拉第筒测量了传输离子的偏转角和传输效率随倾斜角的变化关系,观察到偏转角不等于倾斜角的不完全导向现象。实验结果证实,高能入射离子在玻璃管内壁产生的沉积电势相对于入射离子动能横向分量较小,难以使传输离子沿着玻璃管的轴向出射,从而发生不完全导向现象;并且,入射离子的能量越高,导向效应越不明显。
关键词:
不完全导向
,
宏观玻璃管
,
传输效率
,
偏转角
张检明
,
邵曹杰
,
卢荣春
,
于得洋
,
张月昭
,
王伟
,
刘俊亮
,
蔡晓红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2.02.254
无论对深入理解电子-原子的作用机制,还是在材料等领域的实际应用,电子轰击原子的内壳电离截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电子碰撞引起原子内壳电离的实验数据多集中在几十keV入射能量和中小Z靶原子,其它数据相对比较缺乏。本工作以能量为1.0 MeV电子轰击Ta和Au靶,通过测量靶原子特征X射线的产额,获得其K壳电离截面分别为13.3和10.1 b,L壳电离截面分别为554和338 b。并将实验结果和相应的理论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本实验测得的K壳电离截面与Casnati、Hombourger理论值、L壳电离截面与Scofield和Born-Bethe的理论值相符。
关键词:
电子碰撞
,
内壳电离
,
电离截面
叶佳梅
,
崔夏雯
,
钱伟
,
杨文盼
,
王志峰
,
刘俊亮
,
张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为开发具有长效抗菌高分子材料以满足人们对其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天然提取物茶多酚为抗菌剂,壳聚糖为改性剂,尼龙6为基体,通过溶液涂膜成功制备了高分子复合抗菌薄膜,并讨论了抗菌剂含量、基体组成等对复合薄膜亚微观结构及抗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加壳聚糖时,抗菌复合薄膜中,茶多酚多以吸附形式存在于尼龙6球形线团表面,其降低了尼龙6高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链排列规整性;当加入壳聚糖时,所得抗菌复合薄膜的基体转变成为丝状、层状结构,同时,壳聚糖的存在有效地保护了茶多酚,使其复合薄膜抗菌性能显著地提高。
关键词:
茶多酚
,
复合薄膜
,
微结构
,
抗菌性能
潘冬俊
,
杨文盼
,
陈秀雷
,
颜雷鸣
,
张兴凯
,
刘俊亮
,
张明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06.015
致力于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P(St-co-AA))微球/氧化铈核壳纳米结构的制备,以无皂乳液聚合制备的P(St-co-AA)微球为负电组成,水热法合成的氧化铈纳米粉体为正电组成,设计了静电凝聚法复合工艺,对复合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果表明: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制备的P(St-co-AA)微球呈正球形,颗粒尺寸均一,尺寸在160~390 nm范围内可控;以CTAB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在100℃条件下成功制得了颗粒尺寸在10~20 nm的氧化铈纳米粉体.在水溶液体系中,在静电凝聚作用下,所制备氧化铈在P(St-co-AA)微球表面紧密堆积,形成了P(St-co-AA)/氧化铈核壳结构.可通过调节P(St-co-AA)微球的尺寸与负电性以及复合过程中pH值来调控所得核壳结构形貌.正负颗粒电性的匹配是构筑核壳结构的关键,一味地增加颗粒表面正电性或负电性对于实现调控复合过程形成纳米核壳结构并非有利.当苯乙烯与丙烯酸单体比例为10∶1时所得P(St-co-AA)微球在pH 2.0~3.0下所得核壳结构形貌均一,分散性较好.
关键词:
核壳结构
,
静电凝聚法
,
pH值
,
氧化铈
叶佳梅
,
陈秀雷
,
刘萍
,
张兴凯
,
刘俊亮
,
张明
,
曾燕伟
材料导报
着力于高质量功能复杂氧化物纳米粉体的合成,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溶胶-凝胶自燃烧法结合了溶胶-凝胶法与自蔓延燃烧法的特点,可实现快速原位合成,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合成粉体的团聚,使之成为合成复杂氧化物纳米粉体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总结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合成复杂氧化物纳米粉体的一般工艺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其在实现对合成产物粉体质量与形貌的控制上的关键工艺,分析了针对不同复杂氧化物采用该法合成的设计思路,进而探讨了该法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复杂氧化物
,
纳米粉体
,
溶胶-凝胶自燃烧
,
工艺设计与控制
吴茂艳
,
王富星
,
丁克鸿
,
王志峰
,
刘俊亮
,
张明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2.04.015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稀土掺杂金红石型纳米二氧化钛,并通过XRD,TEM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稀土离子的掺杂使得二氧化钛(110)晶面衍射峰位置发生了漂移,并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宽化,但并没有改变纳米TiO2的晶型,也没有出现稀土氧化物的特征衍射峰.稀土掺杂后的二氧化钛形貌为棒状,长径比约为110 nm:20 nm.利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稀土掺杂纳米TiO2表面修饰,与乙烯硅油发生接枝反应制备新型电流变液,并通过旋转流变仪测试了该电流变液的稳态电流变性能.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发现,乙烯基硅油与KH-570-TiO2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接枝共聚反应.由于无机纳米粒子与聚硅氧烷连续相形成化学键体系,电流变液的抗沉降稳定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稀土离子的掺杂增大了体系的极性,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电流变液的线性平台区也随之变长,表现出典型的类固态响应行为,其中以Sm3+的掺杂效果最为显著.
关键词:
二氧化钛
,
掺杂
,
接枝
,
电流变液
,
稀土
薛菲
,
刘俊亮
物理测试
首次应用聚焦离子束(Focused Ion Beam,简称FIB)技术对镀镍电池钢壳表面微小点缺陷进行准原位截面切割观察,并结合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作为一种专用的薄片制作技术,单束FIB技术还是一种重要的准原位表征技术,能获得成分、晶粒变形程度、晶体取向衬度信息,为揭示镀镍电池壳表面缺陷在成型过程中演变的组织特性提供有力的证据.
关键词:
预镀镍
,
电池壳
,
单束聚焦离子束
,
截面
王瑜
,
林栋梁
,
刘俊亮
,
C.C.Law
金属学报
采用拉伸试验,研究厂不同应变速率(10-5-10-1S-1)下温度对台体积分数为0.8%的TiB2、具有近全片层组织的Ti—47Al—2Mn-2Nb金属间化合物的屈服强度和延伸率的影响,得到合金韧脆转变温度随应变速率升高而升高的变化关系,确定这种含TiB2的TiAL合金的韧脆转变激活能为256kJ/mol这一数值低于无TiB2的合金的韧脆转变激活能(324kJ/mol),接近TiAl合金中原子自扩散激活能结合断口分析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这种含TiB2的TiAl合金韧脆转变过程可能受位错攀移机制控制.
关键词:
TIAl
,
intermetullics
,
BDT
,
strain rate
张兴凯
,
王绳芸
,
张健
,
张棚
,
刘俊亮
,
张明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2015.08.007
采用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合成镧掺杂六角钡铁氧体(LaxBa1-xFe12O19)纳米粉体,细致研究了镧掺杂量对所合成六角钡铁氧体纳米粉体物相形成、颗粒尺寸以及电磁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镧掺杂量的提高,获得纯相掺杂铁氧体粉体的热处理温度提高,当热处理温度为1000℃时,所得纯相镧掺杂六角铁氧体粉体Ba位La掺杂量x(摩尔分数)可达0.20;镧元素掺杂抑制了后续热处理过程中晶粒长大,对于所合成产物的颗粒呈现出一定细化作用,这在较高热处理温度下更为明显;镧掺杂改性六角钡铁氧体的吸波效率与吸波频带随着镧掺杂量的提高而改变;当镧掺入量x为0.15时,所得镧掺杂六角钡铁氧体/石蜡混合物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在厚度为2 mm时其最高吸收损耗达-15 dB,吸收损耗高于-10 dB的吸收频带为13~ 16 GHz,频带宽度为3 GHz.
关键词:
钡铁氧体
,
镧掺杂
,
纳米粉体
,
溶胶-凝胶自燃烧
,
吸波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