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偶联剂处理玻璃纤维表面的研究进展

刘亚兰 , 申士杰 , 李龙 , 邵灵敏

绝缘材料 doi:10.3969/j.issn.1009-9239.2010.04.010

采用偶联剂处理是改善玻璃纤维与树脂基体界面结合性能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提高复合材料性能的常用手段.综述了偶联剂作用机理,介绍了几种有代表性的界面理论、偶联剂处理方法和种类及其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偶联剂 , 玻璃纤维 , 表面处理 , 界面

液相先驱体转化法制备HfC及其表征

王延斌 , 苏勋家 , 侯根良 , 乔小平 , 吴春龙 , 刘亚兰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以氯氧化铪、丙醇和乙酰丙酮为原料合成了碳化铪有机先驱体溶液,采用液相先驱体转化法在1500℃制备了HfC粉末.用XRD与SEM和FTIR分别对粉末和先驱体溶液进行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经1500℃热处理后获得了面心立方的HfC粉末;粉末颗粒成球形,在几十到几百纳米之间,且碳化铪颗粒有长大趋势;探讨了制备先驱体的形成机制,随着溶液的水解程度增大,最终碳化铪有机先驱体溶液成网状或链状结构.

关键词: 先驱体 , HfC , 热处理

玄武岩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复合机制

许小芳 , 申世杰 , 刘亚兰 , 李龙

复合材料学报

用三种硅烷偶联剂KH550、KH560和KH570分别处理玄武岩纤维(BF),以未经偶联剂处理的BF为对照组。X射线电子能谱(XPS)分析三种偶联剂对BF的改性,发现BF表面的Si元素与偶联剂中的Si元素形成了Si—O—Si键,其含量顺序为KH550〉KH570〉KH560。测定了不同方法处理后的BF增强环氧树脂(BF/EP)复合材料水浴前后的弯曲性能和层间剪切强度(ILSS),同时用SEM观察了BF/EP水浴前后的断裂面微观形貌,结果发现水浴前三种偶联剂处理BF后都能提高BF/EP的界面粘结性能,提高效果为KH550〉KH560〉KH570,试样破坏时界面无脱粘,主要发生的是基体破坏,界面力学性能优于基体力学性能;水浴处理后,不同BF/EP的力学性能下降程度不同,耐水性较差,试样断裂面呈脆性断裂,界面脱粘,部分纤维被拔出后在基体中留下空洞。

关键词: BF/EP , 硅烷偶联剂 , 界面理论 , 界面性能 , 复合机制

玄武岩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的FTIR和XPS表征

张莉 , 申士杰 , 刘亚兰

玻璃钢/复合材料 doi:10.3969/j.issn.1003-0999.2012.01.003

分别用浓度为0.8wt%和1.0wt%的KH550硅烷偶联剂处理玄武岩纤维布,并制作成玄武岩纤维增强环氧树脂(Basalt fiber reinforced epoxy resin,BFR-Epoxy).根据FTIR测试结果的分析,可推测出纤维与树脂之间产生了C-OR键,即C-O-NH和C-O-Si键.树脂的环氧基断裂与纤维表面氨基形成的C-O-NH键;树脂中羟基与纤维表面的硅醇基形成的C-O-Si键.XPS测试证实了1.0wt%组复合材料的化学键C-OR的峰面积比大于0.8wt%组,表明前者具有更好的粘结效果.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 环氧树脂 , 复合材料 , 界面

玄武岩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机理

张莉 , 申世杰 , 刘亚兰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2.03.009

分别用浓度为0.8wt%和1.0wt%的KH550硅烷偶联剂处理玄武岩纤维布,并制作成玄武岩纤维增强酚醛树脂(PF-BFRP).经过力学检测和SEM的分析结果表明:0.8wt%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略高于1.0%组,且该组纤维表面的树脂附着层较厚且分布均匀,单根纤维表面的树脂附着量较多.根据FTIR结果的分析,推测出复合界面新形成的化学键为C—N—C和C—O—Si.树脂中苯酚与纤维表面的氨基、硅醇基分别形成了C—N— C键、C— O— Si键.XPS测试证实了0.8wt%组C— O— Si键的峰面积比大于1.0wt%组,说明0.8wt%组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界面性能.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 酚醛树脂 , 复合材料 , 界面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