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美鹏
,
李相方
,
刘书杰
,
耿亚楠
,
朱磊
,
尹邦堂
工程热物理学报
墨西哥湾发生的井喷表明深水溢流早期检测与可靠识别存在问题。对深水钻井过程地层气体侵入井筒后与非牛顿流体的钻井液形成的气液两相流型特征的研究,发现钻井液循环与非循环期间沿井筒流型分布差异大。钻井液循环期间发生气侵后在近钻头处多为泡状流,而在非循环期间多为段塞流。深水钻井气侵后当气体运移到隔水管时多呈段塞流型,地面溢出体积通常很小而海底泥线以上隔水管局部含气率较高,因此,在隔水管段测量含气性可以在地面溢流量较小情况发现气侵。鉴于深水钻井隔水管力学完整性,测量含气性的传感器不能在隔水管上打孔安装,研究表明非接触式超声波多普勒传感器是适合的,且沿程布置可以提高测量可靠性。
关键词:
海洋钻井
,
深水井喷
,
气液两相流
,
溢流检测
谭欣
,
王中明
,
赵杰
,
刘书杰
,
刘方
,
苏建芳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2015.04.009
对某含钼0.26%、铜8.68%、锌8.98%、铋1.58%、硫40.12%的多金属硫化矿石进行了无氰分离工艺研究,该矿石由钨重选毛砂的枱浮硫化矿和钨细泥的机浮硫化矿组成.根据矿石的性质,采用钼—铜(铋)—锌(铋)顺序优先浮选工艺流程.钼浮选时,采用选择性捕收剂BK-306,有利于提高钼回收率;采用选铜特效捕收剂BK302,有利于提高铜的回收率,并减少锌的互含损失;锌浮选时,采用异丙基黄药与丁基黄药以及选择性捕收剂BK418组合,有利于实现锌(铋)—硫的分离.铜精矿和锌精矿采用重选摇床分离回收铋.闭路试验获得钼精矿含钼50.62%、回收率94.63%;铜精矿含铜28.30%、铋2.21%、锌4.46%,铜回收率90.06%、铋回收率41.35%;锌精矿含锌41.20%、铋3.54%、铜3.43%,锌回收率82.70%、铋回收率42.77%.对铜精矿和锌精矿分别进行摇床分选,获得含铋16.86%,总回收率65.08%的铋精矿.
关键词:
无氰分离工艺
,
选择性捕收剂
,
钼-铜-锌-铋硫化矿石
,
优先浮选
邢希金
,
谢仁军
,
马岩
,
刘书杰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5.012
目的:我国南海西部东方气田高温高压,气层温度高达141℃,CO2体积分数高达50%,CO2分压值高达27.9 MPa,井下CO2处于超临界状态,通过模拟井下环境腐蚀实验为该气田选择合适的井下防腐材质。方法室内模拟地层水离子组成与含量,利用高温高压 FCZ 磁力驱动反应釜,选取中国产和日本原产的13Cr钢在东方气田超临界CO2环境进行防腐实验研究,腐蚀前对两种不同产地的金属材料进行化学成分与金相组织对比,腐蚀后对实验样品进行微观观察。结果模拟实际气田井下超临界CO2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液相还是气相状态,13Cr马氏体不锈钢均未发生点蚀现象,且均匀腐蚀速率低于0.0013 mm/a,腐蚀产物晶粒均匀,结构致密。结论证实了两种不同产地的13Cr钢在东方气田井下超临界状态下的耐蚀性能相当。考虑高压气井气体流速及地层出砂的影响,探讨了13Cr马氏体不锈钢在超临界 CO2气井中的使用条件,为减少流速与出砂对腐蚀产物膜的破坏,应在实际生产中合理限制产能以降低流速,采取必要的防砂措施减小对油管壁冲刷。
关键词:
南海西部
,
东方气田
,
超临界CO2
,
13Cr
,
马氏体不锈钢
,
腐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