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远
,
程从前
,
王冬颖
,
姚景文
,
关锰
,
赵杰
,
韩会民
材料热处理学报
对比了不同热处理工艺下1Crl7Ni2钢U、V形缺口试样夏比冲击试验的冲击吸收功、断口形貌和断面纤维率.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热处理条件下,U形试样AKU2值符合国标要求,但V形试样AKV2值低,二者之间没有确切对应关系;断口形貌分析表明断口中的纤维状断面为韧性断口特征,结晶状断面为解理断裂与沿晶断裂混合的脆性断口特征;U形缺口试样断口的断面纤维率比V形缺口试样高.V形缺口试样更能反映出1Cr17Ni钢的脆性开裂倾向,当1Cr17 Ni2钢的服役环境对冲击性能要求较高时用AKV2值评定其韧脆性更加可靠.
关键词:
1Cr17Ni2钢
,
冲击吸收功
,
断口形貌
,
断面纤维率
程从前
,
曹铁山
,
王冬颖
,
姚景文
,
王健
,
关锰
,
赵杰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doi:10.11902/1005.4537.2014.003
研究了Cr13马氏体不锈钢在盐酸喷射条件下腐蚀形貌的局部差异.结果表明,射流与样品表面接触中心区域产生圆状点蚀坑、中心区的四周形成放射性分布的彗星状腐蚀沟槽;随腐蚀时间延长,蚀坑和沟槽密度增加;彗星状腐蚀沟槽由点点蚀坑和尾部的沟槽组成;点蚀坑起源于MnS夹杂处,彗星尾部沟槽主要发生在马氏体区,而δ铁素体区没有明显腐蚀.
关键词:
不锈钢
,
冲刷
,
腐蚀形貌
,
点蚀
,
夹杂物
王冬颖
,
关锰
,
陈炜
,
程从前
,
李倩
,
赵杰
,
曹志远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608009
对1Cr17Ni2不锈钢进行了不同温度的淬火+回火热处理,研究了其 V 型缺口试样冲击性能与淬火和回火温度的关系;基于 V 型缺口试样冲击性能确定了较佳热处理工艺,并测试了该工艺热处理后试验钢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V型缺口试样的冲击吸收功随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回火温度对其断裂方式的影响大于淬火温度的,随回火温度升高,断裂方式从沿晶和解理的脆性开裂向韧窝型韧性开裂转变;当淬火温度为980℃或1020℃,回火温度大于650℃时,该钢可满足螺柱冲击韧性和强度的要求,如需二次回火,则推荐二次回火温度应高于620℃.
关键词:
1Cr17Ni2 不锈钢
,
热处理
,
冲击吸收功
,
断口形貌
王健
,
程从前
,
王冬颖
,
姚景文
,
关锰
,
赵杰
腐蚀与防护
采用动电位极化、电偶电流、腐蚀形貌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在3.5% NaCl溶液中介质流动对316L/2205和431/2205不锈钢电偶腐蚀的影响.与42CrMo/316L偶对对比发现316L/2205、431/2205和42CrMo/316L电偶中316L、431和42CrMo均作为阳极,其腐蚀受到加速,三种偶对的电偶腐蚀倾向大小为:316L/2205<431/2205<42CrMo/316L;电偶电流测量发现介质流动可以增大三种偶对的电偶电流,偶对431/2205存在电偶电流和电位暂态峰.腐蚀形貌分析发现,静止条件下316L、2205和431不锈钢没有明显的腐蚀,42CrMo钢表面覆盖锈蚀层;流动条件下431不锈钢表面点蚀坑形成并附着腐蚀产物,42CrMo表面局部形成锈蚀层,结合形貌分析认为,431/2205偶对中电流暂态峰的出现与蚀坑中锈蚀层的形成有关.
关键词:
不锈钢
,
电偶腐蚀
,
流动
葛言柳
,
邓德伟
,
鲁俊
,
田鑫
,
关锰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12.01.002
采用等离子堆焊技术在304L不锈钢表面堆焊Ni-Cr-B-Si合金粉末熔覆层.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等测试手段,研究两种Ni-Cr-B-Si系合金成分等离子堆焊层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堆焊合金层组织由γ-Ni树枝晶和树枝晶间多元共晶组成;Cr,C,B和Si元素含量增加,树枝状组织含量大幅减少,碳化物和硼化物含量显著增加.硬度测试结果表明:硼化物和碳化物含量增大使得堆焊层硬度显著提高.
关键词:
等离子堆焊
,
Ni-Cr-B-Si
,
显微组织
,
硬度
吴臣亮
,
张松
,
张春华
,
关锰
,
谭俊哲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6.00004
采用激光高熵合金化技术在2Cr13不锈钢表面制备FeCoCrAlCuNiMox (x=0, 0.5, 1, 摩尔分数) 激光高熵合金化层. 利用XRD, SEM, EDS及显微硬度计对FeCoCrAlCuNiMox激光高熵合金化层的相转变机制、微观组织形貌及硬度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2Cr13不锈钢基材主元素Fe, Cr在激光辐照条件下参与了表面合金化过程, 形成了FeCoCrAlCuNiMox激光高熵合金化层; 随着Mo含量的增加, 合金化层相结构逐渐由fcc+bcc双相固溶体结构转变为fcc+bcc+hcp三相共存, hcp相主要为Ni3Mo和Co7Mo6, 且Ni3Mo相含量高于Co7Mo6相; 熔池的凝固温度在激光高熵合金化层相选择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激光高熵合金化层显微组织为典型的枝晶组织; 随着Mo含量的增加, 枝晶内析出块状Ni3Mo和Co7Mo6相. FeCoCrAlCuNiMox激光高熵合金化层的显微硬度在390~490 HV之间, 且Mo含量的增加显著提高高熵合金化层的硬度.
关键词:
不锈钢
,
激光高熵合金化
,
相结构
,
硬度
吴臣亮
,
张松
,
张春华
,
关锰
,
谭俊哲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6.00004
采用激光高熵合金化技术在2Cr13不锈钢表面制备FeCoCrAlCuNiMox (x=0,0.5,l,摩尔分数)激光高熵合金化层.利用XRD,SEM,EDS及显微硬度计对FeCoCrAlCuNiMox激光高熵合金化层的相转变机制、微观组织形貌及硬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Cr13不锈钢基材主元素Fe,Cr在激光辐照条件下参与了表面合金化过程,形成了FeCoCrAlCuNiMox激光高熵合金化层;随着Mo含量的增加,合金化层相结构逐渐由fcc+bcc双相固溶体结构转变为fcc+bcc+hcp三相共存,hcp相主要为Ni3Mo和Co7Mo6,且Ni3Mo相含量高于Co7Mo6相;熔池的凝固温度在激光高熵合金化层相选择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激光高熵合金化层显微组织为典型的枝晶组织;随着Mo含量的增加,枝晶内析出块状Ni3Mo和Co7Mo6相.FeCoCrAlCuNi-Mox激光高熵合金化层的显微硬度在390~490 HV之间,且Mo含量的增加显著提高高熵合金化层的硬度.
关键词:
不锈钢
,
激光高熵合金化
,
相结构
,
硬度
张松
,
李涛
,
关锰
,
谭俊哲
,
吴臣亮
,
张春华
材料热处理学报
为提高316L奥氏体不锈钢的抗磨蚀性能,选用膏剂渗硼技术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表面进行硼-稀土共渗处理.采用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分析共渗层组织形貌、相组成及硬度,并利用超声波振荡空蚀仪和喷射式冲刷腐蚀试验机研究共渗层的抗空蚀、冲蚀性能.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表面B-RE共渗层组织致密,齿形平坦,表层为一薄层单一FeB相,内层为Fe2B 、Cr7C3以及基体相γ-Fe,并出现Cr元素富集现象.共渗后显微硬度高达1654~ 2124 HV,由表及里呈逐渐下降趋势.磨蚀试验表明,共渗层的抗空蚀能力比基材提高1个数量级,抗冲蚀性能明显提高,冲蚀机理由基材的机械冲击转变为共渗层的流体冲刷作用.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
B-RE共渗
,
硬度
,
抗空蚀性能
,
抗冲蚀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