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传波
,
黄彦良
,
霍春勇
,
于青
,
侯保荣
,
李言涛
,
朱永艳
材料科学与工艺
用Devnathan-Stachurski双电解池技术,对16Mn钢表面干湿循环时氢渗透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表面液膜下,都有氢渗透电流的存在.氢离子渗透量与试样腐蚀失重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利用此线性关系制作的实时监测氢渗透电流的传感器,用以记录实际海洋大气中氢渗透电流,并根据氢离子渗透量与腐蚀失重之间的线性关系对海洋大气中钢材的腐蚀速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实际海洋大气中,氢渗透电流与环境湿度存在着对应关系,环境湿度由大变小时,氢渗透电流由小变大.环境湿度交替变化,在试样表面完成干湿循环,促进了氢的渗透,实际海洋大气与摸拟海洋大气失重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可以用氢渗透电流传感器实时监测海洋用钢在大气中的氢渗透情况及腐蚀失重情况.
关键词:
氢渗透电流
,
腐蚀速率
,
氢渗透电流传感器
,
海洋大气
王在峰
,
宋积文
,
陈胜利
,
符耀庆
,
李言涛
,
张杰
,
侯保荣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5.030
目的:测试防蚀膏在某LNG码头钢管桩飞溅区的保护效果。方法模拟飞溅区的干湿交替,利用循环海水浸泡、自腐蚀电位测试、间歇盐雾实验、电化学阻抗测试、极化电阻测试、极化曲线测试,对防蚀膏的防蚀效果进行测试,并与钙基润滑脂、锂基润滑脂的防蚀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涂抹三种油脂的钢试样的质量随海水浸泡时间的延长而趋于稳定。防蚀膏和钙基脂试样的自腐蚀电位较正。在盐雾实验中,防蚀膏无红锈,钙基脂和锂基脂试样出现了红锈。防蚀膏试样随实验时间的延长,阻抗未降低,而钙、锂基脂试样均随实验时间的延长出现阻抗降低。防蚀膏的极化电阻是钙、锂基脂的1.5~9倍,钝化区的电流密度是钙、锂基脂的1/100~1/10。结论防蚀膏保护效果最好,钙基脂次之,锂基脂最差。
关键词:
浪花飞溅区
,
包覆防腐
,
防蚀膏
,
盐雾实验
,
电化学阻抗
,
线性极化
,
极化曲线
杨小刚
,
邵丽艳
,
张树芳
,
焦巍
,
李言涛
,
侯保荣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4537.2008.06.002
利用过氧化氢氧化降解水溶性壳聚糖得到不同分子量梯度的产物,通过端基法测定了产物的数均分子量.在海水体系中,用失重法测定了不同浓度水溶性壳聚糖及其降解产物对低碳钢的缓蚀效率,并用电化学方法和椭圆偏振法分析其缓蚀机理.结果表明:过氧化氢用量的增加有利于降解产物分子量的降低;不同分子量水溶性壳聚糖降解产物浓度为400 mg/L时缓蚀效率最高,且分子量减小有利于缓蚀效率的提高,可达到64.35%;极化曲线实验所得规律与失重实验相符,表明水溶性壳聚糖及其降解产物为阴极型缓蚀剂;椭圆偏振法分析表明,水溶性壳聚糖为多层吸附,且随着分子量的减小,吸附层厚度增厚,缓蚀效率提高.
关键词:
水溶性壳聚糖
,
降解
,
缓蚀性能
,
极化曲线
,
椭圆偏振
程庆利
,
侯保荣
材料保护
通过失重法和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研究铜表面NaCl盐粒分别沉降70,280,560 μg/cm2时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铜的腐蚀速度随着盐粒沉降量的增加而增大,起始1h时内腐蚀过程受氧扩散控制的影响,腐蚀速度大小顺序为560 μg/cm2> 70μg/cm2> 280 μg/cm2;72 h时,由于电极表面腐蚀产物和残余电解液膜的影响,其腐蚀速度大小为70μg/cm2> 560 μg/cm2> 280 μg/cm2;在整个腐蚀阶段,电流不均匀地分布在电极表面,当NaCl在盐粒沉降量为280,560 μg/cm2时,其阻抗谱符合传输线模型.
关键词:
氯化钠腐蚀
,
铜
,
腐蚀速率
,
盐粒沉降
,
阻抗谱
聂鸳鸳
,
段继周
,
杜敏
,
侯保荣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doi:10.11902/1005.4537.2013.160
利用荧光显微观察技术选择临界使用浓度的NaN3,分别在O2及N2气氛下采用循环伏安及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其氧还原过程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不锈钢表面的生物膜能够加大还原峰电流密度值,当使用临界浓度的NaN3处理不锈钢试样后,还原峰值明显减小,且峰电位均负移.微生物膜能够促进电子传递给最终电子受体O2,同时降低不锈钢材料发生腐蚀的可能性.由此推测,天然海水中,316L不锈钢表面微生物膜改变了传统阴极氧还原的电子传递途径,即加速了O2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电子传递过程,催化了O2的还原;同时,还能够抑制不锈钢材料的腐蚀.
关键词:
天然海水
,
316L不锈钢
,
NaN3
,
微生物膜
,
细胞色素c氧化酶
,
氧还原
李红
,
王秀通
,
张亮
,
侯保荣
腐蚀与防护
采用循环伏安沉积法在 TiO2纳米管表面构筑了石墨烯和 CdSe,其中 TiO2纳米管是由阳极氧化法制备而成。通过扫描电镜(SEM)及能谱(EDS)、X 射线衍射分析(XRD)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RS)等测试方法观察了复合膜的表面形貌、晶型和光响应特征;通过测试可见光照射前后电极的开路电位(OCP)、电化学阻抗谱(EIS)等研究了复合膜对304不锈钢的阴极保护效果。结果表明,锐钛矿相的 TiO2纳米管阵列膜排列紧密,孔径约为30~60 nm;石墨烯和立方晶相的 CdSe 均匀地覆盖在 TiO2膜表面,在纳米管口与管壁均有分布;可见光照射下,与复合膜耦合的304不锈钢的电位可以从-180 mV 降至-900 mV(SCE),与纯 TiO2相比,电位更负。另外,切断电源后,复合膜能够对不锈钢起到延时保护作用并达到12 h 以上,这说明复合膜能够有效地解决暗态下 TiO2光生电子空穴对易复合的问题,改进 TiO2对304不锈钢的光生阴极保护效果。
关键词:
CdSe/石墨烯/TiO2
,
304 不锈钢
,
光生阴极保护
,
电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