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钧
,
何建军
,
许世伟
,
陈志强
,
张雪荧
,
王建松
,
于祥庆
,
苏俊
,
李二涛
,
王宏伟
,
田文栋
,
李龙
,
张立勇
,
杨彦云
,
马朋
,
章学恒
,
胡正国
,
郭忠言
,
徐星
,
袁小华
,
鲁皖
,
余玉洪
,
臧永东
,
唐述文
,
叶瑞平
,
陈金达
,
金仕纶
,
杜成名
,
王世陶
,
马军兵
,
刘龙祥
,
白真
,
雷祥国
,
孙志宇
,
李湘庆
,
张玉虎
,
周小红
,
徐瑚珊
原子核物理评论
实验通过17F+p共振弹性散射研究了复合核18 Ne激发态中与天体核反应14 O(#,p)17F相关的共振态性质。利用兰州放射性束流线(RIBLL)对弹核碎裂反应产生的放射性束17F进行了分离和提纯。经过降能后,能量为4.22 AMeV的17F束流轰击在T2终端的厚氢靶(CH2)n上。两套(E-ESi探测器望远镜放置在两个不同的探测角度θlab≈2.3°和14°上,对反冲质子的角度和能量进行了测量。实验观测到了复合核18 Ne的几条质子共振能级。通过R-Matrix理论程序对激发函数进行拟合,得到了共振态的能量、自旋、宇称和衰变宽度等共振参数。
关键词:
共振态
,
厚靶方法
,
放射性核束
,
R-Matrix拟合
S. Kubono
,
何建军
,
H. Yamaguchi
,
D. M. Kahl
,
S. Hayakawa
,
T. Teranishi
,
S. Cheribini
,
M. Gulino
,
Y. K. Kwon
,
T. Hashimoto
,
Y. Wakabayashi
,
N. Iwasa
,
S. Kato
,
T. Komatsubara
,
D. N. Binh
,
L. H. Khiem
,
N. N. Duy
,
T. Kawabata
,
C. Spitaleri
,
G. G. Rapisarda
,
M. La Cognata
,
L. Lamia
,
R. G. Pizzone
,
S. Romano
,
A. Coc
,
N. de Sereville
,
F. Hammache
,
G. Kiss
,
S. Bishop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3.02.212
关键词:
张立勇
,
许世伟
,
何建军
,
H. Yamaguchi
,
S. Kubono
,
Y. Wakabayashi
,
陈思泽
,
胡钧
,
马朋
,
Y. Togano
,
T. Hashimoto
,
D. Kahl
,
T. Teranishi
,
陈若富
,
王宏伟
,
田文栋
,
郭冰
,
S. Hayakawa
,
N. Iwasa
,
T. Yamada
,
T. Komatsubara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0.04.385
在X射线暴高温高密度的环境中,18Ne(α, p)21Na很可能是由热CNO循环突破到rp过程的一个重要反应。到目前为止,人们测得的反应率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实验中用CRIB(CNS Radioactive Ion Beam separator)提供的21Na放射性束轰击8.8 mg/cm2的聚乙烯厚靶,利用放置在θlab=-14°,0°,14°处的3套硅条探测器望远镜阵列对反冲轻粒子进行鉴别和测量,测得在一段能区(Ex=5.5~9.2 MeV)内21 Na(p, p)21 Na的激发函数。通过对21 Na(p, p)共振弹性散射截面进行R矩阵拟合,得到了22 Mg共振能级的自旋宇称以及质子宽度等信息,从而为计算18Ne(α, p)21Na反应率提供了实验参数。
关键词:
核天体物理
,
X射线暴
,
放射性束
,
厚靶方法
,
共振散射
任延杰
,
陈荐
,
邱玮
,
王钊
,
何建军
,
卢绪祥
,
李茂军
机械工程材料
以316L奥氏体不锈钢为研究对象,以带有保持时问修正的Manson-Coffin高温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Nr(△t)=f(εpa,△t)为目标函数,应用免疫算法优化其参数并进行寿命计算;另对316L不锈钢进行了550℃和600℃的高温低周疲劳试验,并将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免疫算法可较好地对该钢在550℃和600℃的高温低周疲劳寿命进行预测.
关键词:
免疫算法
,
高温低周疲劳
,
寿命预测
刘劲松
,
陈振华
,
蒲玉兴
,
李建跃
,
何建军
机械工程材料
采用固液混合压铸工艺制备了Al-10%Cr合金,角光学显微镜、密度测量仪、硬度计、拉伸试验机和摩擦试验机等对合金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获得的高铬铝合金坯料显微组织均匀,晶粒细小呈近等轴状,密度为2.924 g·cm-3;热挤压后合金的抗拉强度σb为119 MPa,屈服强度σ0.2为8.9,MPa,伸长率σ为1%,磨损率为16.9 mg·m-1,均优于传统铸造和半固态铸造所得相同成分合金的;该工艺使Al-10%Cr合金的工业应用成为可能.
关键词:
Al-10%Cr合金
,
固液混合压铸
,
性能
李玉斌
,
蒙大桥
,
刘柯钊
,
谢志强
,
何建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以AlSi合金为过渡材料,运用激光焊接技术实现Be与Be的连接.采用扫描电镜(SEM)、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和纳米压痕仪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及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熔合区和焊缝区组织由Be与AlSi合金形成的复合相构成,熔合区宽度约10 μm左右.焊接接头剪切强度~283 MPa,剪切断裂形式属于准解理断裂,断裂部位多在焊缝区,具有以准解理为主并伴有塑性的混合型断口特征,分析认为熔合区附近热应力诱发的微裂纹、焊缝中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以及气孔是导致焊接接头失效的裂纹源.
关键词:
铍
,
AlSi合金
,
激光焊接
,
显微组织
,
剪切断口形貌
张友寿
,
何建军
,
谢志强
,
蒋蔚翔
材料导报
搅拌摩擦焊(FSW)是最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连接技术,焊接的材料非常广泛.在焊接时材料不熔化,减少和消除了因金属熔化带来的冶金反应的复杂性,因此特别适合焊接活性金属或两种物理和化学性质相差悬殊的材料.利用搅拌摩擦焊技术,已对高温活性金属、低熔点金属、复合材料、异种金属或合金等材料进行了焊接性能实验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对核工业使用的铍-铝合金、铜合金核废物容器箱体也进行了焊接.利用摩擦搅拌技术还能细化金属材料的晶粒和增强硬度.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
研究现状
,
工程应用
李微
,
陈荐
,
何建军
,
邱玮
,
任延杰
机械工程材料
采用喷射沉积技术制备了SiC颗粒增强铝硅合金复合材料,研究了SiC颗粒粒径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及其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C颗粒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高于基体合金的,但是其抗拉强度以及伸长率降低;挤压后复合材料中SiC颗粒分布有沿挤压方向排列的趋势,且随颗粒粒径的增大,趋势更明显;与相同含量大粒径(20 μm)颗粒相比,小粒径(4.5μm)颗粒间距小,颗粒承载能力大,其复合材料表现出较高的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断裂方式以SiC颗粒与基体界面脱离为主,而颗粒的断裂是大粒径SiC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主要断裂方式.
关键词:
SiC颗粒粒径
,
拉伸性能
,
显微组织
,
铝硅基复合材料
陈建林
,
陈荐
,
何建军
,
任延杰
,
邱玮
,
周鹏展
材料导报
铁素体不锈钢因具有诸多优点而成为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连接体部件的标准材料.根据SOFC的运行环境,综述了连接体在电池堆中所起的作用、性能要求和材料种类.针对用作SOFC铁素体不锈钢连接体的活性元素氧化物型、稀土钙钛矿型、尖晶石型和MAlCrYO型4类导电/保护涂层材料,重点论述了其作用机理、主要制备技术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
连接体
,
铁素体不锈钢
,
保护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