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强
,
陈伟
,
缪菊红
,
任光明
,
肖循
,
肖利霞
,
商景林
,
袁力
,
刘胜
,
夏正才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6.01.004
用固相反应法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名义组分为Zn0.7Mn0.15Co0.15O的Mn、Co共掺杂ZnO块状样品,并研究了烧结温度(Ts)对其结构和磁性质的影响.结构研究表明:掺杂样品除ZnO纤锌矿结构外还存在第二相,且第二相与Ts有关.磁测量表明,所有样品低温(约低于50K)下呈现铁磁行为,但其行为在Ts≤700℃和Ts>700℃时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对低温烧结的样品,磁有序程度随Ts增加而增强,而对较高温度烧结的样品,磁有序程度随Ts增加而减弱.结合结构分析,文中就这些观察的可能起因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稀磁半导体
,
铁磁有序
,
反铁磁耦合作用
刘莉
,
缪菊红
,
肖循
,
余功奇
,
任光明
,
王永强
,
李派
,
田召明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7.01.011
用化学方法制备出La2/3Ca1/3MnO3/TE(TE=Cu、Fe和Zn)复合颗粒系统,并通过零场和外加低磁场(0.3 T)下电阻率(ρ)随温度(T)变化关系测量对这些复合系统的输运和低场磁电阻行为进行了比较性研究.相对于纯La2/3Ca1/3MnO3颗粒系统,Cu引入后,绝缘体-金属转变温度(TIM)降低,ρ减小,ρ(T)曲线表现出明显的热滞豫现象,磁电阻(MR)在转变温度附近表现出峰行为且峰值处的MR值高达~35%.引入Fe后,TIM升高,电阻率减小,但MR随T降低而单调增加.引入Zn后,TIM降低,ρ增加,在TIM附近也出现MR峰但峰值较小.同时,也注意到,在含Fe和Zn的系统中都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热滞豫现象.
关键词:
输运性质
,
低场磁电阻
,
自旋
赵立峰
,
陈伟
,
商景林
,
缪菊红
,
余功奇
,
肖循
,
任光明
低温物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3258.2006.02.018
本文报道了用溶胶凝胶法并经过低温(900℃)后处理制备的具有非化学配比的La 2/3Ca 1/3Mn 1- x O 3 ( x =0~0.10)多晶样品的电输运和磁性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 x 的增加,样品呈现出明显增强的非本征磁电阻效应,同时其本征磁电阻效应减弱.实验还观察到样品的颗粒尺寸随 x 的增加而减小的现象.基于样品的结构特征,本文讨论了其独特输运性能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
巨磁阻效应
,
非均质结构
,
电输运特性
任光明
,
袁松柳
,
缪菊红
,
余功奇
,
肖循
,
尹诗岩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7.00715
用化学方法制备了(1-x)La0.67Ca0.33MnO3(LCMO)/xMgO颗粒复合体系. 通过选择不同的前期预烧温度(Ts1)控制LCMO原粉的颗粒大小. 研究表明, MgO的含量和LCMO的前期预烧温度对复合体系的电输运和磁电阻效应有显著的影响. 对Ts1=1100℃的样品, 仅在纯LCMO和x=1mol%的复合样品中可以观察到绝缘体金属转变. 而对Ts1=900℃的样品, 在x=7mol%的复合样品中还可以观察到绝缘体金属转变, 其最大低场磁电阻(H=0.3T)从纯LCMO的5%增加到27%. SEM形貌分析表明MgO含量增加或LCMO前期预烧温度升高都使复合体系中LCMO颗粒之间的联结性减弱. 运用自旋极化隧穿机理, 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颗粒边界效应
,
low field magnetoresistance
,
spin polarized tunneling
,
weak-link
任光明
,
袁松柳
,
缪菊红
,
余功奇
,
肖循
,
尹诗岩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7.04.029
用化学方法制备了(1-x)La0.67Ca0.33MnO3(LCMO)/xMgO颗粒复合体系.通过选择不同的前期预烧温度(Ts1)控制LCMO原粉的颗粒大小.研究表明,MgO的含量和LCMO的前期预烧温度对复合体系的电输运和磁电阻效应有显著的影响.对Ts1=1100℃的样品,仅在纯LCMO和x=1mol%的复合样品中可以观察到绝缘体金属转变.而对Ts1=900℃的样品,在x=7mol%的复合样品中还可以观察到绝缘体金属转变,其最大低场磁电阻(H=0.3T)从纯LCMO的5%增加到27%.SEM形貌分析表明MgO含量增加或LCMO前期预烧温度升高都使复合体系中LCMO颗粒之间的联结性减弱.运用自旋极化隧穿机理,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颗粒边界效应
,
低场磁电阻
,
自旋极化隧穿
,
弱联结
李满秀
,
李瑞玲
,
贾自自
,
任光明
冶金分析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09796
采用巯基丙酸(MPA)做稳定剂,在碱性介质中合成水溶性好、半峰宽窄、颗粒分散均匀的碲化镉(CdTe)量子点.在双硫腙存在的情况下,根据CdTe量子点荧光强度的恢复程度与铅离子浓度成正比的现象,建立了基于CdTe量子点荧光开关测定铅离子的新方法.在比色管中加入1 mL 2.5× 104 mol/L CdTe量子点溶液(浓度以Cd2+计)、适量pH 10.0的硼砂缓冲溶液、1 mL 90μmol/L的双硫腙乙醇溶液,充分反应5 min后,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Pb2+标准溶液,用pH 10.0的硼砂缓冲溶液定容至5 mL后放置5 min,于激发波长/荧光发射波长(λex/λem)为400 nm/600 nm测定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结果发现,铅离子浓度在2.0×10-6~9.0×10-5 mol/L范围内与其对应的相对荧光强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7 6,方法检出限为3.3×10-7 mol/L.采用实验方法对土壤和湖水样品中的铅进行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基本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99%~1.0%,回收率为95%~105%.
关键词:
CdTe量子点
,
双硫腙
,
铅
,
荧光开关
李满秀
,
任光明
,
杨俊芳
,
孟志蓉
,
胡艳
冶金分析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0090
利用水热法以葡萄糖为碳源制备碳量子点,并用乙二胺使其表面氨基化.根据铜离子可使氨基化碳量子点荧光发生猝灭,建立了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在比色管中分别加入1.0 mL氨基化碳量子点和不同浓度的铜离子溶液、1.0 mL pH 7.7磷酸盐缓冲溶液,用水定容到5 mL,混合均匀室温反应20 min后在最大激发/发射波长(λex/λem)为465 nm/522 nm处测定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结果发现,铜离子浓度在4.0×10-6~3.8×10-5 mol/L范围内与其相对荧光强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4 6,方法检出限为4.5×10-7 mol/L.采用实验方法对本地灌溉水和耕地土壤中痕量铜进行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基本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3.2%和2.3%,回收率为92%~108%.
关键词:
氨基化碳量子点
,
荧光猝灭法
,
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