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涛
,
宋希文
,
牟仁德
,
何利民
,
谢敏
,
周芬
,
安胜利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11.03.008
热障涂层陶瓷面层常用的材料为6%~8%(质量分数)Y2O3部分稳定的ZrO2(YSZ).利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法(EB-PVD)制备了YSZ热障涂层,并对其显微结构、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YSZ涂层具有典型的EB-PVD制备涂层的柱状晶结构,相成分为t/t'相.
关键词:
热障涂层
,
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
,
显微结构
,
相成分
傅宏刚
,
张志谦
,
张新
,
汪春艳
,
于海涛
,
强亮生
,
徐崇泉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0.01.032
关键词:
La改性钛酸铅
,
纳米晶
,
制备
,
晶胞常数
,
XRD
康汝洪
,
马江华
,
何书美
,
于海涛
,
刘新会
催化学报
以甲酸钠为氢转移试剂,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负载PdCl2和其它金属盐制成双金属催化剂PVP-PdCl2-MXn, 用于催化有机卤化物脱卤. 与负载型单金属催化剂PVP-PdCl2相比, PVP-PdCl2-CdCl2和PVP-PdCl2-HgCl2对氯代芳烃脱氯有高得多的催化活性和脱氯选择性,且偶联副产物显著减少; 以对氯苯胺为底物时,双金属催化下的反应时间缩短为单金属催化下的1/8, 而脱氯产物收率提高25倍; 底物为对氯甲苯时,双金属催化下的偶联副产物仅为单金属催化下的1/390. 用IR和TEM技术对PVP负载型金属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双金属协同脱卤作用.
关键词: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
双金属催化剂
,
有机卤素化合物
,
脱卤作用
,
氢转移试剂
,
钯催化剂
张金栋
,
于海涛
,
李龙
,
王庆有
,
魏鹏
,
肇研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11951/j.issn.1005-0299.20150403
温度与应变是监测复合材料热压罐固化成型工艺两个最重要的表征参数,利用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原理,采用毛细钢管封装的方法,制备了完全屏蔽应变信号的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传感器和应变传感器同时埋植在复合材料内部,实现了对热压罐成型全过程的实时监测,获得了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的内部温度和应变信息。对复合材料平板件和T型加筋板三角填充区域进行的温度监测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内部温度变化较罐内温度有一定滞后,传统成型工艺控制给出的加压点偏早,可能引起复合材料贫胶等缺陷。应变监测结果表明,平板件内部的应变变化主要反应树脂固化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在T型加筋板三角填充区域,应变监测在自然冷却阶段出现了不同于平板件的应变“回弹”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区域在成型过程中容易出现缺陷的原因。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光纤布拉格光栅
,
工艺控制
,
固化监测
,
T型加筋板
庄海燕
,
赵建南
,
于海涛
,
任润桃
,
叶章基
,
陈凯锋
材料开发与应用
doi:10.3969/j.issn.1003-1545.2010.02.003
主要论述了船舶用隔热反射涂料体系的设计方案、制备工艺、隔热反射机理及降温效果等.试验结果表明,由725-H06-21、725-H67-09、725-BS67-23组成的船舶用隔热反射涂料体系运用在舰船船壳及上层建筑等的外表面,将能起到明显的降温节能效果.
关键词:
隔热
,
反射
,
太阳能反射率
,
半球发射率
,
折光指数
于海涛
,
牟仁德
,
谢敏
,
郭巍
,
牛晓庆
,
宋希文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10.05.017
热障涂层用于燃气轮机的热端部件,可以显著提高其使用温度,延长热端部件的使用寿命,并增大燃气轮机发动机的效率.介绍了热障涂层的研究现状,以及两种主要制备热障涂层方法,即等离子喷涂法和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法的原理、特点及不足.
关键词:
热障涂层
,
等离子喷涂法
,
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法
庄海燕
,
于海涛
,
陈凯锋
,
庄焱
,
高波
,
杨燚
材料开发与应用
doi:10.3969/j.issn.1003-1545.2011.01.004
分析了雷达波隐身涂层材料的电磁参数、微观形貌,进行了底层填充量、涂层厚度变化对涂层体系雷达吸波性能的影响研究,确定了较为理想的涂层厚度设计方案.
关键词:
雷达波隐身
,
电性能
,
磁导率
,
介电场常数
杜金强
,
何宇廷
,
于志明
,
于海涛
腐蚀与防护
用电沉积方法制备了不同铁含量的镍铁合金镀层,运用电化学方法测定了试样在3.5%NaCl溶液中的极化曲线,分析了镀层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3.5%的NaCl溶液中,铁含量为7.3%(原子分数)的镍铁合金镀层耐蚀性能略优于镍镀层;随着镀层中铁含量的增加,镀层的晶粒逐渐变大,孔隙率增加,耐蚀性能变差.
关键词:
镍-铁合金镀层
,
铁含量
,
表面形貌
,
耐蚀性能
满延林
,
王宇飞
,
杨刚
,
于海涛
,
王雪梅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2.01.010
采用50%返回料+50%新料的新工艺熔炼镍基K4169合金,进行了4次返回料的熔炼试验.采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对新科合金及返回料合金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用直读光谱仪对不同返回次数的合金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对其力学和持久性能进行测试,研究了返回料熔炼对合金化学成分、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返回次数增加,化学成分无明显变化,合金的气体含量略呈下降趋势且总含量低于40×10-6,返回料冶炼过程中可不添加B和Zr.K4169合金凝固组织为典型枝晶结构,返回料对K4169合金的铸态枝晶组织没有明显影响.MC型碳化物及Laves相在热处理过程中部分分解,析出针片状δ相,在所有元素中,Nb的偏析最为严重,通过适当延长固溶处理时间可提高元素Nb的分布均匀性和抑制δ相的生成.返回料合金的室温拉伸强度及屈服强度随返回次数增加略有增加,合金的持久寿命较新料合金略有降低,但均明显超过现有技术标准规定的要求.熔炼的返回料合金具有良好的中温塑性,总体上与新料的质量水平相当.返回料合金的铸造性能与新料相当,可以代替新料用于铸件生产.
关键词:
K4169
,
返回料
,
微观组织
,
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