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晨
,
郝爱斌
,
刘波
,
张义强
,
秦彦斌
,
孙忠旺
,
苟蕾
,
宋峰
材料导报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Ed+/Yb3+共掺杂的磷酸盐玻璃陶瓷,测试和分析了其吸收光谱和975 nm泵浦下的上转换和近红外发射光谱.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玻璃陶瓷中的晶粒组成为Mg2 P2O7,尺寸为30~40nm.根据Judd-Ofelt(J-O)理论、McCumber理论和Fuchtbauer-Ladenburg (F-L)方程等方法,分别计算了基质玻璃和玻璃陶瓷中的强度参数Ωt (t=2,4,6)、Er3+在1540 nm附近的吸收截面和受激发射截面.讨论了Er3+在基质玻璃和玻璃陶瓷中的上转换和近红外发光特性.
关键词:
Er3+
,
Yb3+
,
磷酸盐
,
玻璃陶瓷
,
光谱特性
于晓晨
,
张丹丹
,
李哲
,
王高凯
,
高孟磊
,
段理
,
蒋自强
,
王新刚
,
赵鹏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7.08.001
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Er3+/Yb3+双掺杂的NaGd(WO4)2纳米粉体,研究了不同络合剂、水热温度对样品形貌和结构的影响.测量了不同Er3+掺杂浓度样品的可见上转换和近红外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在980 nm LD激发下,可观测到样品强烈的绿色上转换发光,对应Er3+的2H11/2→4I15/2(530 nm)和4S3/2→4I15/2(552 nm)跃迁,以及较弱的红色上转换和近红外发光,分别对应Er3+的4F9/2→4I15/2(656 nm)和4I13/2→4I15/2(1 532 nm)跃迁.且随着Er3+掺杂浓度的增加,样品的上转换红绿光和1.54 μm附近的近红外光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显示,在378 nm处的激发峰最强,对应Er3+的4I15/2→4G11/2能级跃迁,最强发射峰位于552 nm.根据泵浦功率与发光强度的关系可以得出,红光和绿光的发射主要为双光子吸收过程,但红光还包含了一定的单光子吸收成分.
关键词:
铒(Ⅲ)离子
,
镱(Ⅲ)离子
,
NaGd(WO4)2
,
水热法
,
发光
于晓晨
,
孙忠旺
,
白雪
,
粱少伟
,
段理
,
夏慧芸
,
倪磊
材料导报
以Zn(Ac)2、NaOH为初始原料,采用水热法在较低温度下合成了由纳米棒紧聚而成的花状ZnO微/纳米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光致发光谱(PL)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样品物相和形貌的影响,分析了其生长机制.XRD和SEM测试结果表明,ZnO纳米晶为六方纤锌矿结构,反应温度和时间对产物晶相及形貌有重要影响.室温下PL谱显示,样品在346 nm和384 nm处有较强的紫外发射,在450 nm和468 nm处有较弱的蓝光发射,在475~650 nm出现强而宽的可见光发射带.该研究为探讨ZnO微/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在发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花状
,
ZnO
,
水热法
,
形貌
,
光致发光
段理
,
樊小勇
,
于晓晨
,
倪磊
材料导报
利用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银掺杂ZnO薄膜,通过改变制备条件生长了一系列样品,样品退火后呈现P型导电特性.测量了样品的结构特性、光学性质和电学性质,实验表明薄膜厚度与淀积时间、溅射功率分别呈近似线性关系;薄膜晶体质量随溅射功率、背景气压的增加而降低;退火过程是银元素形成受主的重要环节,且退火能有效提高薄膜晶体质量,改善薄膜的光学性质和电学性质.分析了这些影响的机理和来源.
关键词:
溅射
,
银掺杂
,
p型ZnO薄膜
,
光电性能
段理
,
于晓晨
,
王卓
,
樊小勇
材料导报
近年来人们发现利用银掺杂方案能制备出导电性良好的p型ZnO薄膜,并能增强ZnO的紫外发光强度,还可以形成各种纳米微结构从而产生一些新的特性.这很可能为ZnO基光电器件的应用提供新思路.综述了几年来国内外在银掺杂ZnO薄膜的电学性质、光学性质和结构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银掺杂ZnO薄膜
,
p型
,
光电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