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Development of Intensified Technologies of VanadiumBearing anomagnetite Smelting

FU Wei-guo , WEN Yongcai , XIE Hongen

钢铁研究学报(英文版)

It was very difficult for the smelting of vanadiumbearing titanomagnetite by blast furnace because the content of TiO2 of blast furnace slag could amount to 20%-25%. After long term development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special intensified smelting technologies for vanadiumbearing titanomagnetite by blast furnace were obtained and improved gradually.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beneficiated material level and equipment level, smelting intensity has been increased gradually and the highest comprehensive smelting intensity reached 145 t/(m3·d). Technicaleconomic indexes of blast furnace have also been increased remarkably. The highest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exceeded 27 t/(m3·d) on the condition that the burden grade was only about 50%.

关键词: vanadiumbearing titanomagnetite; blast furnace smelting; intensified technology

碳纤维增强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体系冲击后压缩强度研究

张宝艳 , 陈祥宝 , 李敏 , 邢丽英 , 汪亮 , 蒋诗才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02.01.008

探讨了树脂基体、碳纤维增强体以及树脂基体-纤维的界面等对双马来酰亚胺(简称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冲击后压缩强度(CAI)值的影响,指出降低树脂基体的交联密度和产生微观两相结构是提高碳纤维/双马复合材料CAI值的两个典型方法.合适的树脂含量有利于保持复合材料体系较高的CAI值,采用高强高韧性的碳纤维可明显提高复合材料体系的CAI值.为获得较高的CAI值,保持合适的树脂基体-纤维界面性能也是必要的.

关键词: 双马来酰亚胺 ,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 韧性 , 界面

Z向增强泡沫夹芯复合材料冲击损伤及冲击后压缩性能

段友社 , 郭书良 , 吴刚 , 侯军生

复合材料学报

基于热压罐成型工艺,选择了树脂柱Z向增强泡沫芯材、碳纤维Z向增强泡沫芯材、Kevlar纤维缝纫增强泡沫芯材3种Z向增强复合材料结构,对夹芯结构进行了低速冲击损伤和冲击后压缩(CAI)性能研究,考察了不同Z向增强方式对冲击损伤面积和破坏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Z向增强对泡沫芯材产生了初始损伤,其冲击后损伤面积大于未增强泡沫夹芯结构;但Z向增强改变了夹芯结构的压缩破坏机制。通过选用合适的Z向增强材料和Z向增强参数,能够提高夹芯结构的压缩强度和CAI强度。其中当增强材料为碳纤维,增强参数为10mm×10mm时,压缩强度提高了13%,CAI强度提高超过40%。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泡沫夹芯 , Z向增强 , 冲击损伤 , 冲击后压缩

复合材料层合板准静态横压损伤及其压缩破坏研究

张子龙 , 程小全 , 益小苏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2.05.021

为了考察一种小试件CAI试验方法的有效性,本文作者对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准静态横向压缩特性和损伤,以及损伤后的压缩破坏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C扫描、热揭层等技术对层合板内的损伤进行测量,并将含准静态横压损伤层合板的剩余压缩强度与低速冲击后板的压缩强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横压过程中存在分层损伤起始门槛压缩载荷值或压入深度值,以及横压载荷极限值;小板试件各界面的分层面积沿厚度方向的分布和继后的压缩破坏形式等与SACMA的CAI试验标准的情况相异.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板 , 低速冲击 , 准静态横向压缩 , 损伤 , 压缩破坏

T700/氰酸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离位"增韧

王浩 , 郑亚萍 , 张娇霞 , 许亚洪 , 戴峰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09.04.014

针对氰酸酯采用环氧树脂进行改性研究,对该体系的流变性能与DMA进行分析,并对浇注体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以聚砜作为增韧剂,采用"离位"增韧技术,制备复合材料层压板,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冲击后压缩强度(CAI),对微观增韧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40℃时,氰酸酯/环氧树脂体系有较长的工艺适用期,很好的工艺操作性.Tg为200℃时,浇注体的力学性能优良.采用热塑性树脂作为"离位"增韧层,体系出现了相反转结构,具有较好的增韧效果,复合材料的CAI值从180 MPa增加到260 MPa,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没有影响.

关键词: 氰酸酯 , "离位"增韧改性 , 冲击后压缩强度

基于遗传算法的磁流变阻尼器模型参数识别

周晓宏 , 刘红军 , 刘鹏

功能材料

优化技术是一种以数学为基础,可用来求解各种工程问题最优解的应用技术.本文利用磁流变阻尼器动态特性数据,采用遗传算法进行阻尼器模型参数识别优化过程,最终将得到的磁流变阻尼器模型参数用于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研究.已建立的磁流变阻尼器的动力特性将在不同的电场强度和变化的位移幅度下进行测试,可以得到在不同位移和速度下恢复力的滞回曲线,建立Bouc-Wen模型.把根据试验得到的滞回曲线和使用遗传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的结果进行比较可知,这种模型的参数可以以十分小的误差得到优化.

关键词: 遗传算法 , 阻尼器 , 参数识别

曳力和湍流对超临界水流化床传热特性的影响

吕友军 , 董旭斌 , 张天宁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采用基于颗粒动力学的欧拉双流体模型,对比研究了曳力和湍流对超临界水流化床传热特性的影响,选取了Gidaspow、Syamlal-O'Brien和Wen-Yu三种曳力模型以及标准κ-ε、RNG κ-ε、Realizable κ-ε湍流模型三种高Re数湍流模型及低Re数κ-ε湍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曳力模型中,Gidaspow曳力模型在超临界水流化床中更为适用;对于所采用的四种κ-ε湍流模型,利用三种高雷诺数湍流模型模拟所得床层与壁面间传热系数基本一致且大于采用低雷诺数模型模拟所得传热系数,而综合考虑,RNGκ-s湍流模型更适于超临水流化床传热特性的研究.

关键词: 超临界水流化床 , 曳力 , 湍流 , 传热

云南高钛渣流态化氯化冷态模型数值模拟

朱奎松 , 刘松利 , 芶淑云 , 王梁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7.02.005

基于欧拉-双流体模型和流态化氯化临界流化速度经验公式,结合云南高钛渣物性参数,研究了其流态化氯化的初始流化速度下高钛渣流态化氯化特性、气泡运动对床层的扰动、气泡大小与分布板位置关系.研究结果表明:Grace方程能准确预测B类颗粒窄粒径的高钛渣流态化氯化气泡行为,Wen-Yu方程预测的初始流化速度下乳相和气泡出现时间延后;完全流化速度下,通过上升、合并长大、破裂过程,在分布板位置形成气泡;通过钛渣固体矢量图得出,整个床层以气泡为分界,气泡上升对上、下部颗粒的流动产生影响,导致床层不均匀.

关键词: 四氯化钛 , 高钛渣 , 氯化 , 流化床 , 数值模拟 , 流动特性

一种新的非电解法炼铝工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doi:10.1016/S1003-6326(16)64373-X

提出了一种从氧化铝中提取原铝的新方法。该方法的原理基于如下化学反应:AlI3+(3/2)Zn=Al+(3/2)ZnI2。首先通过氧化铝的碳热氯化反应得到氯化铝(AlCl3),然后通过氯化铝和碘化钙的交换反应(AlCl3+CaI2→AlI3+CaCl2)得到碘化铝。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这些反应进行了研究,同时对一些回收主要化学试剂的反应进行了研究(Cl2, ZnI2→Zn, CaCl2→CaI2)。采用XRD和SEM对反应产物的相组成及形貌进行分析。采用总自由能最小方法对化学反应平衡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采用非电解方法,可以在没有非常高的温度和可消耗的化学试剂的条件下,从氧化铝中有效地提取铝。与当今采用燃煤发电提供电力的铝电解厂相比,本方法所产生的单位碳消耗和 CO2大气排放可以降低一半以上。

关键词: , 铝合金 , 氯化物 , 碘化物 , , , 高速冶金

复合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技术与吸能结构的研究

益小苏 , 许亚洪 , 唐邦铭 , 陈永刚 , 张子龙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4.09.001

复合材料的结构一体化技术包括结构整体化和结构-功能一体化两个方面.复合材料吸能结构属于典型的结构-功能一体化结构.以复合材料管形件为基础,发现提高管形件轴向性能如增加编织结构的轴向纤维纱数,或调整预浸料复合材料铺层尽可能地平行于轴向,或提高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即高CAI值)等,都有利于提高吸能效果.在整体化制造方面,研制和验证了织物复合材料正弦波梁的液态成型制造技术.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吸能行为 , 正弦波梁 , 液态成型 , 编织结构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