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 Jiang
,
X.D. Yao
,
H.R. Guan and Z.Q. Hu(1) Department of Superalloys
,
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Shenyang 110015
,
China2) Department of Metal Materials Engineering
,
Shenya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23
,
China )Manuscript received in revised form 11 September 1998
金属学报(英文版)
Secondary M23C6 precipitation around primary MC carbide in a directionally solidified cobalt-base saperalloy was investigated duriny aging at 850℃.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MC. Two mechanisms were suggested,i.e. the in situ reaction, MC+γ→M23C6+C, and the direct reaction, M+C→M23C6,in which MC acted as a carbon source.
关键词:
cobalt-base superalloy
,
null
,
null
,
null
张通和
,
吴瑜光
,
易仲珍
,
张旭
,
梁宏
,
马芙蓉
,
王晓妍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1.03.015
用多次扫描电位法研究了C和W单独及双注入H13钢对抗腐蚀特性的影响、抗腐蚀相生成的条件及其对抗腐蚀特性的作用,对改性机理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碳、钨单独和双注入H13钢钨和碳可在注入层超饱和分布,特征为类高斯分布.双注入可在注入层中形成弥散的碳化钨WC和W2C、中间相Fe2W、铁钨碳化物FeW3C、Fe6 W6C和铁的碳化物Fe5C3,Fe3C,Fe2C等.其形状为丝状纳米相,丝状相沿样品法线生长.这种结构使注入层强化,增强了表面抗腐蚀特性;钨和碳双注入同时具有钨和碳单注入的优势,能更有效地提高H13钢的抗腐蚀性,随着W和C注入剂量的增加,抗腐蚀特性逐步增强;样品W5C5的Jp经55个周期腐蚀后,约为H13钢Jp的1/30.
关键词:
C和W注入
,
钢
,
抗腐蚀特性
,
电化学测量
王瑾
,
廖明
,
李斌
钢铁研究
在2008年重钢的探伤钢CDQ207生产中,钢中氢成为影响钢板探伤合格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加强合金烘烤、控制精炼环节原辅料水分等技术管理措施,强化LF过程w(H)控制,充分发挥LF精炼功能,确保了大部分炉次钢中w(H)控制在合理范围内.2009年1-10月探伤钢探伤综量合格率为95.93%,较好地完成了项目指标.
关键词:
探伤
,
控氢
,
LF
,
合金烘烤
郑军
,
周晖
,
杨拉毛草
,
张延帅
,
翟广泉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5.01.015
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40Cr、9Cr18、GCr15、TC4及LY12等5种金属基体上沉积了钨掺杂含氢类金刚石(W-C:H)薄膜.采用Raman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纳米硬度计及纳米划痕仪分别测试了薄膜的微结构、厚度、硬度及附着力,采用球-盘摩擦试验机及光学轮廓仪分别在干摩擦和PFPE脂润滑条件下评价了5种金属材料基体上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薄膜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该厚度为1μm的薄膜具有典型的类金刚石结构,硬度与弹性模量分别为11.56和128.34 GPa,附着力为645 mN;摩擦试验结果显示,在干摩擦条件下几种金属基体表面W-C:H薄膜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差别比较显著,而在脂润滑条件下基体材料的影响较小;与干摩擦条件相比,脂润滑条件下薄膜的磨损可减少60% ~75%;在干摩擦与脂润滑条件下,9Cr18与40Cr基体上的W-C:H薄膜摩擦体系分别具有最小的磨损率1.71×10-7 mm3/(N·m)及4.55×10-8 mm3/(N·m).
关键词:
W-C:H薄膜
,
摩擦学
,
PEPE润滑脂
,
力学性能
,
非平衡磁控溅射
陈英伟
,
吴晓春
钢铁研究学报
采用自约束热疲劳试验方法分别对H13、3Cr2W8V和1.2367钢进行热疲劳试验,对比分析表面裂纹形貌与截面裂纹深度,计算热疲劳损伤因子.利用Gleeble-3500对材料进行高温抗压实验,并对材料的组织进行SEM观察和EDS分析,研究热疲劳裂纹的萌生、扩展与材料强度和韧性的关系.研究表明:1.2367钢热疲劳后,表面裂纹十分均匀、细小,没有形成主裂纹,其热疲劳抗力高于H13钢和3Cr2W8V.1.2367较高的强度提高了材料热疲劳裂纹萌生的抗力,材料的热疲劳性能不仅取决于强度与硬度,也取决于良好的冲击韧性.
关键词:
H13
,
3Cr2W8V
,
1.2367
,
热疲劳性能
,
损伤因子
陈英伟 吴晓春
钢铁研究学报
采用自约束热疲劳试验方法分别对H13、3Cr2W8V和1.2367钢进行热疲劳实验,对比分析表面裂纹形貌与截面裂纹深度,计算热疲劳损伤因子。利用Gleeble-3500对材料进行高温抗压实验,并对材料的组织进行SEM观察和EDS分析,研究热疲劳裂纹的萌生、扩展与材料强度和韧性的关系。研究表明:1.2367钢热疲劳后,表面裂纹十分均匀、细小,没有形成主裂纹,其热疲劳抗力高于H13钢和3Cr2W8V。1.2367较高的强度提高了材料热疲劳裂纹萌生的抗力,材料的热疲劳性能不仅取决于强度与硬度,也取决于良好的冲击韧性。
关键词:
H13;3Cr2W8V;1.2367;热疲劳性能;损伤因子
王健
,
袁亮
,
胡锐
,
张铁邦
,
李金山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对有无La元素的Ni-20Cr-18W-1Mo基高温合金进行了1373 K/100h的等温氧化试验,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EDX)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氧化试样的氧化膜表面和截面形貌特征.结果表明,La元素的添加能够极大地提高基体和氧化膜之间的结合力,使得Ni-20Cr-18W-1Mo基高温合金在1373 K时的抗氧化性提高,相比于未添加La元素的Ni-20Cr-18W-1Mo基高温合金,添加La元素的高温合金具有更小的抛物线氧化速率常数κ”和较弱的氧化膜剥落,同时,形成的表面氧化膜更加致密纤细.
关键词:
Ni-20Cr-18W-lMo基高温合金
,
氧化
,
La
,
氧化膜
,
抛物线速率常数
王敬平
,
赵俊伟
,
牛景杨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4.11.008
钨酸钠和2,6-二甲基吡啶反应得到了分子组成为(Hdmpy)11H(H2W12O40)2*6H2O的化合物,用IR、UV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晶体学数据如下: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2.162 8(4),b=2.156 8(4),c=2.918 3(6)nm,β=92.92(3)°,V=13.596(5)nm3,Z=4,Dc=3.418 Mg/m3,R=0.056 5,wR=0.100 8.晶体结构测定表明,质子化的2,6-二甲基吡啶分子与偏钨酸阴离子间通过 WOHN 或 WOHC 的静电力和分子间作用力构造成无限二维空间网状结构.在0.5 mol/L的NaCl-HCl溶液中,标题化合物的阴离子的循环伏安曲线表现为2步单电子还原过程.
关键词:
偏钨酸
,
二甲基吡啶
,
分子间化合物
,
合成
,
晶体结构
赵俊伟
,
于丽
,
王敬平
,
牛景杨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5.12.012
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合成了Dawson结构杂多化合物[4,4′-bipyH]2H4(P2W18O62)·[4,4′-bipy]1.5·4H2O,并经IR、UV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 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晶胞参数:a=1.324 8(3) nm,b=1.411 9(3) nm,c=2.683 3(5) nm,α=78.51(3) °,β=83.72(3) °,γ=68.07(3)°,V=4.559 4(16) nm3,Z=2,Dc=3.634 g/cm3,R1=0.055 3,wR2=0.129 0. 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分子由2个质子化的4,4′-联吡啶分子、1.5个游离的4,4′-联吡啶分子、4个H+离子、1个饱和Dawson结构杂多阴离子[P2W18O62]6-和4个结晶水分子组成.
关键词:
水热合成
,
联吡啶
,
Dawson结构
,
杂多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