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701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EFFECTS OF IMPURITIES AND RARE EARTH ADDITION ON THE TOUGHENING LEVELS OF Al-Li BASED ALLOYS 2090 AND 1420

L.Meng , T.P.Tu , Y.Z.Yang , M.S.Liu(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Zhejiang University , Hangzhou 310027 , China)

金属学报(英文版)

The effects of the impurities Fe, Si, Na, K and a rare earth addition, Ce, on the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toughening level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for the Al-Li based alloys 2090 and 1420. 29K reduction in the toughening level for the alloy 2090 with impurities 0.42% Fe+Si or 0.0132% Na+K i4 identified to be caused by the impurities.An improvement on the fracture toughness can be made by adding 0.05%-0.25% Ce to the alloy 2090. The reason behind this is that Ce microalloying can not only enhance both the intrinsic toughening level and the extrinsic toughening level but also suppress the embrittling behavior of the impurities. However, 0.06%-0.15% Ce microalloying fails to bring about any beneficial effect to the toughening level for the alloy 1420.

关键词: Al-Li based alloy , null , null , null

高聚物及其共混物p-V-T特性的研究进展

杨剑 , 徐婷 , 安立佳 , 董丽松 , 滕凤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系统地综述了压力-温度-体积(p-V-T )性质在高聚物及其共混物中的应用,展示了p-V-T在研究高聚物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p-V-T性质 , Tait方程 , 相图 , 相分离行为

先进超高强度-高塑性Q-P-T

戎咏华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1.00514

首先论述从淬火-分配(Q&P)工艺发展起来的淬火-分配-回火(Q-P-T)工艺以及两者的差异,总结Q-P-T钢从超高强度到高强塑性的发展,对比先进新型Q-P-T工艺和传统淬火-回火(Q-T)工艺的差异及其对钢力学性能的不同影响,重点讨论在形变中残留奥氏体对超高强钢塑性增强的微观机制,为先进高强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组织设计和控制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淬火-分配-回火(Q-P-T)工艺 , 超高强度-高塑性 , 残留奥氏体 , 微观机制

新型Q-P-T钢性能及其微观组织

胡浙梁 , 王晓东 , 王利 , 戎咏华

材料热处理学报

为了提高钢的综合强塑性能,根据徐祖耀提出的淬火-分配-回火(Q-P-T)热处理新工艺,即在Fe-Mn-Si-C钢中加入合金元素Nb和V,利用碳化物弥散析出强化,开发出了性能比Q&P钢更为优越的Q-P-T钢,证实了Q-P-T工艺设想的预期结果.通过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表征着重研究了淬火温度对残留奥氏体含量和性能的影响,从而获得了试验钢最佳的淬火温度.

关键词: 淬火-分配-回火(Q-P-T)钢 , 热处理 , 力学性能 , 残留奥氏体 , 淬火温度

采用对应态原理预测氦-3的p-v-T性质

汪世清 , 陈国邦 , 黄永华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以4He和Ne作为参考流体,采用四种对应态原理形式分别对氦-3的p-v-T性质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采用量子三参数对应态原理预测氦-3低密度下的p-v-T性质具有较高精度和较广的预测范围.

关键词: 氦-3 , p-v-T性质 , 对应态原理

一种新型Q-P-T钢的工艺与组织性能

李娜 , 刘国权 , 康人木 , 杨云 , 余慧

材料热处理学报

设计和研究了一种新型高铝(1.8%Al)淬火-碳分配-回火(Q-P-T)高强钢.基于JMatPro 6.0软件和约束条件碳平衡热力学(Constrained Carbon Equilibrium,CCE)模型的模拟计算结果,制定了该钢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盐浴热处理和力学性能实验,并通过SEM和TEM对实验钢的组织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Q-P-T实验钢的组织主要由板条马氏体、一定数量的富碳残留奥氏体和弥散分布的碳化物组成,其中马氏体和弥散的碳化物主要提供强化,残留奥氏体则主要起到提高塑性的作用.实验钢经Q-P-T处理后获得了高抗拉强度(1260 MPa)和塑性(18%)的良好匹配且其热处理工艺容易控制,验证了高铝钢采用Q-P-T热处理的可行性.

关键词: 高铝Q-P-T , 高强度低合金钢 , 热处理工艺 , 强韧化 , 残留奥氏体

新型Q-P-T和传统Q-T工艺对不同C含量马氏体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张柯许为宗郭正洪戎咏华王毛球董瀚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0.00547

对比新型淬火-分配-回火(Q-P-T)和传统淬火-回火(Q-T)处理对中、低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 在提高材料的强塑积方面 Q-P-T处理远胜于Q--T处理, 特别是对中碳钢的效果更为显著. 在所研究的试样中, Fe-0.42C-1.46Mn-1.58Si-0.028Nb合金的强塑积经Q-P-T处理后高达31627 MPa?%, 且延伸率达20.3%, 不仅远高于传统Q-T处理的试样, 而且已满足新一代先进高强度钢预测的性能. 显微组织分析表明, Q-T和Q-P-T处理的差异在于残留奥氏体的量和尺寸分布以及马氏体板条的均匀程度. 前者含少量 (<3%) 较薄的“薄膜状”残留奥氏体, 且马氏体板条尺寸范围较宽; 而后者含较多较厚的“薄片状”残留奥氏体, 且马氏体板条尺寸分布较窄. 因此Q-P-T处理的先进高强度钢具有承受较强的塑性变形和阻止微裂纹扩展的能力.

关键词: Q-P-T工艺 , advanced high strength steel , retained austenite , product of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新型Q-P-T和传统Q-T工艺对不同C含量马氏体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张柯 , 许为宗 , 郭正洪 , 戎咏华 , 王毛球 , 董瀚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0.00547

对比新型淬火-分配-回火(Q-P-T)和传统淬火-回火(Q-T)处理对中、低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在提高材料的强塑积方面Q-P-T处理远胜于Q-T处理,特别是对中碳钢的效果更为显著.在所研究的试样中,Fe-0.42C-1.46Mn-1.58Si-0.028Nb合金的强塑积经Q-P-T处理后高达31627 MPa·%,且延伸率达20.3%,不仅远高于传统Q-T处理的试样,而且已满足新一代先进高强度钢预测的性能.显微组织分析表明,Q-T和Q-P-T处理的差异在于残留奥氏体的量和尺寸分布以及马氏体板条的均匀程度.前者含少量(<3%)较薄的"薄膜状"残留奥氏体,且马氏体板条尺寸范围较宽;而后者含较多较厚的"薄片状"残留奥氏体,且马氏体板条尺寸分布较窄.因此Q-P-T处理的先进高强度钢具有承受较强的塑性变形和阻止微裂纹扩展的能力.

关键词: Q-P-T工艺 , 先进高强度钢 , 残留奥氏体 , 强塑积

退火条件对AgCuNi/TU1复合界面的影响

李佩 , 周世平 , 刘少斌 , 刘绍虎 , 陈丽华 , 王健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10.03.003

采用轧制复合法制备AgCuNi/TU1复合带材,使用EDS能谱仪分析不同退火条件下复合界面元素的扩散情况,利用两端不受扩散影响的扩散偶模型和Arrenius关系计算退火温度在550~750℃下Ag在TU1中的扩散系数、扩散常数与扩散激活能.结果显示:退火温度在550~750℃之间,分钟级退火时间下(退火时间<5 min),AgCuNi/TU1复合界面主要发生表面原子扩散,且扩散系数和扩散常数在同一数量级,而扩散激活能有明显差别.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复合材料 , 扩散系数 , 扩散常数 , 扩散激活能

AgCuCe/TU1层状复合材料扩散退火工艺研究

乔勋 , 王健 , 周世平 , 贺晓燕 , 李林修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9.02.002

用室温固相轧制复合法制备了AgCuCe/TU1层状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扩散退火工艺对AgCuCe/TU1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测定了复合材料复层和基体的硬度,观察了试样的界面微观组织.结果表明:600 ℃/0.5 h扩散退火可以改善界面结合状态和界面附近组织形貌,获得充分的再结晶组织和致密的界面结合状态;700 ℃/0.5 h扩散退火在界面处形成细晶区和孔洞;750 ℃/0.5 h扩散退火使AgCuCe/TU1在界面处形成氧化物夹杂,严重损害界面结合性能.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复合材料 , 扩散退火 , 界面 , 显微组织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701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