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梅
,
李玲
,
黄松涛
,
武名麟
,
刘美林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9.03.023
采用摇瓶法,考察了溶液中金属离子Ni2+,Fe2+,Fe3+浓度与氨基膦酸型螯合树脂D412相中金属离子吸附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金属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大,平衡吸附量也在增大,树脂对Fe3+离子的吸附量明显大于对Ni2+和Fe2+离子的吸附量.以双曲线型(Lang-muir)吸附平衡模捌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和,线性回归参数R2>0.9.吸附与解吸过程的实验数据表明,氨基膦酸型螯合树脂用于镍矿浸出液分离提纯初步可行.
关键词:
离子交换法
,
螯合树脂
,
湿法冶金
任新林
,
龙萍
,
吴鉴
,
陈秀敏
,
杨斌
材料导报
研究了001×7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氟硅酸钠母液中钠离子的过程.结果表明001×7阳离子交换树脂对氟硅酸钠母液中钠离子的吸附效果很好.测得吸附热力学参数△H=1.60 kJ·m0l-1,△S=15.98J· m0l-1·K-1,△G96=-3.13 kJ·mol-1.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主要受颗粒扩散控制,等温吸附遵循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曲线,理论静态饱和吸附量Q0=20.41 mg·mL-1.
关键词:
001×7阳离子交换树脂
,
钠离子
,
氟硅酸钠母液
,
吸附机理
,
离子交换
余建飞
,
喻亚非
,
刘绍银
,
李善风
,
詹约章
腐蚀学报(英文)
采用动电位极化法、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失莺法研究了3-氨基-5-巯基-1,2,4-三唑(3-AMT)在除盐水中对铜腐蚀行为的影响和吸附规律.结果表明,缓蚀效率随着浓度的上升而增大,当缓蚀剂浓度大于4×10~(-5)mol/L时,3-AMT对铜具有较好的缓蚀性能,是一种混合型缓蚀剂.吸附过程为放热反应,属化学吸附,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并计算出其热力学参数.
关键词:
铜腐蚀
,
3-AMT
,
除盐水
,
阻抗
王强
,
周桃玉
材料保护
为了研制绿色、低毒的缓蚀剂,采用L-组氨酸和肉桂醛合成了席夫碱,用静态挂片法、电化学方法和扫描电镜(SEM)腐蚀形貌观察系统地评价了该席夫碱在1 mol/L HCl中对A3碳钢的保护行为.结果表明:在该席夫碱浓度为200 mg/L时,缓蚀率达到97.36%;1 mol/L HCl中缓蚀剂在碳钢表面形成较为完整的吸附膜;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也都说明了该席夫碱缓蚀剂是以阴极抑制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其在碳钢表面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是自发吸附过程,吸附机理为兼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混合吸附.
关键词:
席夫碱
,
L-组氨酸
,
肉桂醛
,
缓蚀性能
,
碳钢
周烈兴
,
彭金辉
,
钱天才
,
张利波
,
张泽彪
,
王绍华
功能材料
以负载醋酸锌的废活性炭为原料,采用微波法得到再生活性炭产品吸附甲苯.测定了20、30和40℃时活性炭吸附甲苯的吸附等温线和穿透曲线,并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处理实验数据,Lang-muir方程能很好地拟合实验数据,计算了甲苯在活性炭上的最大饱和吸附量(qm)为273.23mg/g、平均吸附热(△H)为-1.92kJ/mol,吸附自由能(△G)为负数,吸附熵(△S)随吸附量增加而降低,表明该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在相同入口气体浓度和吸附温度下,比较了3种活性炭的饱和吸附量,对比结果表明微波活性炭具有较大的饱和吸附量.
关键词:
活性炭
,
甲苯
,
吸附
,
热力学
周晓荣
,
田径
,
姚小虎
,
李建芬
材料保护
为抑制碳钢酸洗时的腐蚀,采用加热回流萃取法从薄荷叶中提取了一种新型绿色缓蚀剂.采用失重法和极化曲线法测试了薄荷叶缓蚀剂在20~ 50℃时对2 mol/L HC1中热轧碳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薄荷叶缓蚀剂对热轧碳钢的缓蚀效率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大,最大缓蚀率达到87.8%;当浓度小于80 mg/L时,温度升高,缓蚀效率减小;浓度大于80 mg/L时,温度升高,缓蚀效率增大;薄荷叶缓蚀剂在热轧碳钢表面的吸附作用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薄荷叶缓蚀剂对热轧碳钢的缓蚀机理为几何覆盖效应,同时抑制腐蚀反应的阴、阳极过程,属于混合型缓蚀剂.
关键词:
缓蚀剂
,
薄荷叶
,
热轧碳钢
,
盐酸溶液
,
缓蚀性能
徐惠
,
张宝骞
,
陈泳
,
翟钧
,
张俊龙
,
吴军霞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4.22.010
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盐酸与对甲基苯磺酸(TSA)共掺杂的聚苯胺,研究了不同比例复合酸掺杂对聚苯胺的微观形貌和对水中重金属 Cr (Ⅵ)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对掺杂态聚苯胺进行了研究与表征,考查了影响吸附容量的主要因素(pH 值、吸附时间、温度、溶液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室温下对甲苯磺酸和盐酸的摩尔比为9∶1时,掺杂态的聚苯胺形成了较疏松、规则的纳米棒状结构,其对 Cr (Ⅵ)的吸附过程符合 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模型,在50℃、溶液pH 值为2时,最大吸附容量为413.22 mg/g。
关键词:
聚苯胺
,
复合酸
,
吸附
,
Cr(Ⅵ)
黄一绥
,
杨发福
,
郭红玉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4.30665
合成了一种新型苝酰亚胺接枝纤维素材料3,通过元素分析、红外、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手段证明了其结构.染料吸附实验表明其对所测试的4种染料分子(橙黄G,亮丽春红,亚甲基蓝和结晶紫)均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吸附容量分别达到1.04、1.21、1.14和0.96 mmol/g.吸附过程符合拟二阶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方程,吸附过程是自发放热的.在pH值2~ 12范围内,聚合物3的吸附性能保持基本稳定.由吸附实验结果推测,静电作用、氢键和π-π堆积均在吸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纤维素
,
苝
,
吸附
,
染料
陈刚
,
王丽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4.22.018
以原位插层共聚法制备木质纤维素-g-丙烯酸/丙烯酰胺/蒙脱土(LNC-g-AA/AM/MMT)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 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在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p H 值等不同吸附条件下,LNC-g-AA/AM/MMT纳米复合材料对Pb2+、Cd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b2+、Cd2+初始浓度分别为0.04和0.06 mol/L,吸附时间分别为120和60 min,吸附温度分别为40和30℃,pH 值为5.5时,LNC-g-AA/AM/MMT纳米复合材料对Pb2+、Cd2+的吸附量分别高达504.2和246.9 mg/g。整个吸附过程均符合 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和伪二级动力学模型,且是个自发放热的反应过程。同时对最佳条件下吸附饱和的LNC-g-AA/AM/MMT 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解吸研究,脱附率分别为93.4%和92.9%。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
蒙脱土
,
纳米复合材料
,
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