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挤压工艺制造铜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Ji-Hun PAK , Gwi-Nam KIM , Sung-Gu HWANG , Beom-Su KIM , Jung-Pil NOH , Sun-Chul HUH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doi:10.1016/S1003-6326(16)64356-X

碳纳米管因具有优异的电学、力学和热力学性能而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利用挤压工艺球磨Cu?CNT粉末制造复合材料,根据CNT的含量评估Cu?CN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行星式球磨机在500 r/min下混合分散CNT (1%,5%和10%)、铜(d=100 nm)、氧化锆球(90 g)和乙醇(20 mL)5min。用铜制造直径50 mm、长100 mm的坯锭,在单轴压力下将复合材料粉末填入坯锭。在挤压过程中,坯锭在880°C下加热1h后,坯锭负载200t,得到圆棒状样品。采用粒度分布仪测量复合材料的粒度,同时采用 SEM 观察挤压样品的表面组织。使用压痕仪测量的力学性能随着CNT含量的增加而提高。Cu?CNTs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硬度明显提高。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挤压 , 球磨 , 压痕 , 基体 , 力学性能 , 显微组织

氟表面活性剂C8F17SO2N(C2H5)C2H4(OC2H4)nOH的合成与性能

潘阳 , 韦亚兵 , 陈洪龄 , 施书哲

材料开发与应用 doi:10.3969/j.issn.1003-1545.2004.03.005

以全氟辛基磺酰氟为原料,与乙胺在异丙醚中加热反应制得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再与2-氯乙醇在加热回流下反应得到N-乙基N-乙醇全氟辛基磺酰胺,随后在碱性条件,加热和带压下与环氧乙烷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表面活性剂C8F17SO2N(C2H5)C2H4(OC2H4)nOH,n=8~9.该活性剂在质量浓度为0.05%时就可将表面张力降至19.2mN/m以下,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运用IR,NMR,DSC,TG等技术对该表面活性剂进行了表征和研究.

关键词: N-乙基N-乙醇全氟辛基磺酰胺 , 全氟辛基磺酰氟 , 表面活性剂

(CH)_4NOH催化HDI三聚反应动力学研究

罗建平 , 王维熙 , 李利军 , 吴祥献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10.02.006

以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为催化剂,采用溶液聚合工艺对HDI单体进行三聚反应,应用气相色谱测定样品游离HDI单体含量,通过数据及图谱分析,研究反应动力学规律,得出反应动力学曲线,确定了反应过程中两个主要阶段均为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分别为γ_1=5.08×10~(-2)c[HDI],γ_2=1.07×10~(-2)c[HDI].

关键词: HDI , HDI三聚体 , 四甲基氢氧化铵 , 动力学分析

聚离子液体作为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

宋文琦 , 钱立伟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017.018

聚离子液体(Polymeric ionic liquid,PIL)兼具离子液体和聚合物的双重优点,克服了离子液体在吸附过程中无形貌、高粘度、难回收及其使用中易流失等问题。通过聚合物设计和制备,不仅可以得到各种结构、尺寸和形貌的PIL材料,还可以提高PIL中离子液体功能基团的利用率。因此,PIL作为一类新型的高分子吸附材料迅速成为分离领域的热点。在介绍PIL的性质、分类和主要合成途径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PIL在水相吸附中的研究进展。主要讨论了不同聚合物结构,如线性、超支化、交联结构等,对PIL吸附有机吸附质的影响,并分析了PIL功能基团与不同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如离子交换、静电作用、氢键以及π-π堆叠等。最后,总结了离子液体功能基团和吸附剂结构与PIL吸附效果之间的关系,并对PIL吸附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聚离子液体 , 吸附剂 , 吸附

纳米颗粒团聚物流化特性的数值研究

刘欢鹏 , 何玉荣 , 陆慧林 , 赵云华 , 尹丽洁

工程热物理学报

基于气固两相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气体纳米颗粒团聚物两相流动双流体模型.模型中采用了Jung & Gidaspow (2002)测量的固相应力模量和王垚等(2001)提出的聚团曳力系数计算模型.对纳米颗粒团聚物的流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纳米颗粒团聚物的流化特性.模拟得出的床层膨胀比与文献中实验的结果较为接近.

关键词: 纳米颗粒团聚物 , 双流体模型 , 流化特性

载金纳米棒温度刺激响应性杂化微凝胶的制备及在SERS基底中的应用

刘晓云 , 邹先波 , 董旭 , 杨建茂 , 张莉 , 查刘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首先采用种子生长法合成了形状规整的金纳米棒(AuNRs),再采用3-丁烯酸对AuNRs表面进行改性,最后通过种子沉淀聚合法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包覆在AuNRs表面,制备了以AuNR为核、交联的PNIPAM为壳层的核壳结构型温度刺激响应性杂化微凝胶.以此杂化微凝胶作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的基底,升高温度使杂化微凝胶发生体积相转变,能检测到以常规纳米金属材料为基底难以检测的1-萘酚(1-NOH)水溶液的SERS信号.并且,随着温度从5℃升高到55℃,1-NOH的SERS信号逐渐增强.这是由于杂化微凝胶发生温度变化刺激的体积相转变过程中,可捕捉水溶液中溶解的微量1-NOH,使其富集在杂化微凝胶内部.

关键词: 金纳米棒 ,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 温度刺激响应性 ,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 基底 , 1-萘酚

纤维素/聚硅氧烷离子液体混合气相色谱固定相的制备

陈刚 , 赵晓洁 , 邢钧 , 姚玉华 , 郑京京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4.09010

纤维素是液相色谱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类固定相,可是由于涂渍性能不佳,纤维素在气相色谱中的应用鲜有报道。本论文首先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脂溶性较好的三醋酸纤维素( CTA ),然后与自制的聚硅氧烷离子液体( PIL-C12-NTf2)混配,制备了含纤维素的气相色谱固定相( CTA@ PIL-C12-NTf2),并涂渍了毛细管柱。其柱效为3165 plates/m(110℃,萘,k=4.95)。麦氏常数及溶剂化参数模型的测试结果证明,该固定相属中强极性固定相,主要作用力是氢键碱性作用和偶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引入纤维素可明显改善三取代芳香化合物位置异构体及壬烷( C9)同分异构体的分离选择性。此外,该固定相对正构烷烃、醇、脂肪酸酯及邻苯二甲酸酯等也具有良好的分离选择性。该研究不仅初步展现了纤维素在分离选择性上的特点,而且也为探索纤维素衍生物在气相色谱中的应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 三醋酸纤维素 , 离子液体 , 固定相 , 气相色谱

聚醚多元醇混合物中羟值测定方法的研究

邓江华 , 昌慧娟 , 谭帅霞 , 陈燕文 , 王进

涂料工业

建立了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聚醚多元醇混合物羟值的方法.样品中羟基与对-甲苯磺酰异氰酸酯(TSI)反应形成酸性氨基甲酸酯,加入少量的水使过量的TSI形成磺酰胺,用四丁基氢氧化铵(Bu4NOH)滴定形成的酸性氨基甲酸酯,计算羟值的含量.测试结果与邻苯二甲酸酐酰化法基本一致,该方法能避免使用有毒且味道难闻的吡啶试剂,且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对环境友好.

关键词: 聚醚多元醇 , 羟值 , 电位滴定法

CMOS兼容的微机械P/N多晶硅热电堆红外探测器

刘义冬 , 李铁 , 王翊 , 王跃林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4252.2007.03.007

提出一种采用正面开口进行湿法腐蚀释放热电堆的结构,通过利用高精度光刻、LPCVD(low -press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薄膜生长、IBE(ion beam etching)干法刻蚀、TMAH ((CH3)4NOH)腐蚀等微机械加工技术,设计并制作了CMOS兼容的微机械多晶硅热电堆红外探测器.实验得到的器件成品率达到90%以上,响应率为12.5 V/W,探测率1×107 cmHz1/2/W,为进一步大规模红外面阵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红外 , 热电堆 , 微电子机械系统

含酯基吡啶类离子液体异构体的设计合成及其二元体系导电行为

赵亚梅 , 崔洪萌 , 郑长征 , 杨靖 , 苏妍

人工晶体学报

离子液体型电解质在储能材料、电化学沉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从酯基异构化的角度出发,设计合成了互为异构体的含酯基吡啶类离子液体,丁酸甲酯基吡啶六氟磷酸盐[n-C4MePy][PF6](记IL1)和异丙酸乙酯基吡啶六氟磷酸盐[i-C3 EAPy][PF6](记IL2).对离子液体(记IL)-有机溶剂体系的电导性能进行研究,在0.0005~0.01 mol·L-1浓度范围内,酯基异构化对二元体系的电导率影响相对较大.与IL2-有机溶剂体系相比,IL1-CH3OH的电导率约为IL2-CH3OH的2倍,而IL1-CH3CN和IL1-(CH3) 2NOH的电导率相对较小.同时在相同条件下,其不同溶剂体系的电导率为κ甲醇>κ乙腈>κN,N二甲基甲酰胺,这可能与溶剂的介电常数大小有关.进一步研究表明,离子液体异构体(IL)-有机溶剂体系的导电行为均符合阿伦尼乌斯行为,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体系中,离子液体的酯基异构使得体系的电导活化能变化较为显著.与IL1-(CH3)2NOH相比,IL2-(CH3)2NOH的电导活化能减小了8.454 kJ·mol-,这可能是由于IL2与溶剂分子上的基团相互吸引力增强,导致了其体系活化能减小.最后对离子液体异构体的热稳定性分析表明,与IL1的分解温度487.48℃相比,酯基异构化使IL2的热分解温度降低了301.77℃.

关键词: 离子液体 , 酯基功能化 , 异构化 , 导电性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