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 Bingxin
,
JIANG Yingtian
,
XU Xudong
,
LIU Xianghua
,
WANG Guodong
钢铁研究学报(英文版)
The effect of compressive deformation of austenite on 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 microstructures for 22CrSH gear steel has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a Gleeble 1500 thermal simulato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formation of austenite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proeutectoid ferrite and pearlite, and leads to the increase of critical cooling rate of proeutectoid ferrite plus pearlite microstructure. The grain boundary allotriomorphic ferrite occupies the austenite grain surfaces when the prior deformation takes place or the cooling rate is decreased, which causes a transition from bainite to acicular ferrite. The deformation enhances the stability of transformation from austenite to acicular ferrite, which results in an increase of M/A constituent.
关键词:
gear steel;prior compressive deformation;austenite;transformation;microstructure
倪永中
,
徐鸿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和有限元方法的弹塑性本构方程参数的确定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参数自动优化系统CMPI(Constitutive Materi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通过使最小二乘形式的目标函数达到极小值,实现参数的动态寻优;模型参数作为粒子群优化模块的输入,采用应变(应力)控制方法,调用材料非线性有限元模块计算特定参数时的应力(应变)响应,并计算与实验数据的误差,从而实现优化过程.CMPI目前适用于A-F类模型(Chaboehe、Ohno-Wang、Jiang-Sehitoglu)的参数优化,以此为基础,不难扩展到其他材料模型.
关键词:
粒子群
,
材料非线性
,
有限元
,
Ohno-Wang 模型
张剑
,
周储伟
,
雷笑
,
叶见曙
,
卓家寿
复合材料学报
对于混杂CFRP/GFRP筋高性能混凝土(HPC)梁,研究一种新的三维非线性梁壳组合单元,对HPC梁进行了全过程分析.引入实体退化壳单元理论,利用空间梁单元模拟预应力CFRP筋,并根据CFRP筋单元节点线位移和转角位移的协调性,推导CFRP筋单元对梁壳组合单元刚度矩阵的贡献,同时对GFRP筋和HPC梁采用分层壳单元模拟.并运用Jiang屈服准则、Madrid强化准则等描述混凝土的材料非线性,提出一种新的非线性梁壳组合单元,研制相应的三维非线性计算程序.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说明本文构造的非线性梁壳组合单元的正确性和研制程序的可靠性,以及混凝土材料非线性描述的合理性;采用组合单元能准确模拟CFRP筋的几何构形,能综合考虑其拉压弯剪性能,利于全面地反映配筋对结构的增强作用.
关键词:
CFRP筋
,
GFRP筋
,
梁壳组合单元
,
HPC梁
,
材料非线性
李林
,
林坚
,
李筱玉
,
王爱琴
,
王晓东
,
张涛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6)62578-0
多相催化反应过程伴随着反应分子与催化剂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强度与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密切相关.根据萨巴蒂尔原理(Sabatier principle),性能最优的催化剂与反应中间体之间应该具有适中的相互作用强度,一方面促进反应物活化,另一方面允许产物脱附.这样,测量和研究反应分子与催化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对于理解催化反应性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气体反应物接触到催化剂表面会伴随着热量的产生,该热量被定义为吸附热,并与吸附物种与催化剂之间形成的化学键强度直接相关.吸附热通常可以通过程序升温脱附(TPD)等方法间接获得.但是这些方法建立在吸附物种能够可逆地吸附和脱附的假设基础上.在实际的程序升温过程中,吸附物种通常会发生分解,并伴随着固体催化剂的重构等现象.因此,采用基于Tian-Calvet原理的热流量热计直接测量担载催化剂的吸附热是最可靠的吸附热测量方法.基于热流量热计测量的微量热技术的一个重要优点是采用合适的探针分子吸附,可以获得担载型催化剂表面吸附活性中心的数量、强度及其能量分布的定量信息.比如,采用碱性探针分子NH3或者吡啶,酸性探针分子CO2或SO2能够定量催化剂上酸-碱位的强度和数量,而金属催化剂活性中心可以应用H2或CO进行探测.当这些催化剂活性中心的定量表征结果与催化剂的反应活性测试结果相关联时,可以区分不同强度活性中心的反应性能,并为提高和改进催化剂性能提供研制方向.相对于NH3或CO等小分子气体,催化反应的反应物、产物或可能的中间体通常都是复杂分子,程序升温技术测量它们的吸附热时,这些分子通常会发生分解,限制了其吸附热的测量和研究.微量热技术能够直接测量这些分子的吸附热.因此,与催化反应活性相关联,反应物、产物或可能的中间体的吸附能量的测量和研究有利于更直接地认识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在催化反应循环过程中,除了吸附,还包括表面反应和脱附步骤.这些步骤也伴随着吸附物种与催化剂之间键的形成与转换,并以热量的形式表现出来.测量这些热量对于认识催化反应过程,理解催化反应机理有重要的意义.热流量热计与催化微反系统相结合,为催化反应过程能量的测量和研究提供了可能.尽管微量热技术在测量担载型催化剂的吸附/反应能量并与反应性能相关联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为了更好地用于催化研究,应该结合其它的表征技术(比如红外)确定吸附或反应物种的本质,结合理论计算对量热结果进行更好地补充和认识.本文综述了担载型催化剂的吸附/反应能量与反应性能关联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微量热技术在催化研究中的优势、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催化
,
微量热
,
反应性能
,
能量
,
键强
,
催化剂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