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Study of Iron-based Surface Composite Materials

Gongqi SHP , Peidao DING , Shouze ZHOU and Jianxing TANG (Dept. of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 Chongqing University , Chongqing , 630044 , China)

材料科学技术(英文)

new surface infiltrating composite technique has been developed to obtain metal and ceramic composite layer on the surface of metal by traditional casting method. It has been shown that with the new method, a composite layer with a thickness of 2-5 mm can be obtained. The ceramic particulates distribute uniformly in the matrix. The composite layer is very favorable to wear resistance and thermal resistance situations

关键词:

六偏磷酸钠对几种浆体ζ电位、等电点和流变特性的影响

余同暑 , 王守业 , 曹喜营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10.01.003

研究了六偏磷酸钠(SHP)对SiO2微粉、α-Al2O3微粉、电熔白刚玉和尖晶石细粉的水系浆体的ζ电位、等电点与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于α-Al2O3微粉、电熔白刚玉细粉和尖晶石细粉的水系浆体,SHP既能提高其ζ电位绝对值,又能改变其等电点;而对于SiO2微粉的水系浆体,SHP只提高其ζ电位绝对值.2)除SiO2微粉的水系浆体外,由ζ电位与表观黏度确定的SHP最佳用量基本一致.3)SHP对浆体中的微粉和细粉粒子均起到分散稳定作用;SHP的加入使这4种浆体均从宾汉姆流体转变为近似牛顿流体.

关键词: 六偏磷酸钠(SHP) , Zeta电位 , 等电点 , 流变性 , 刚玉-尖晶石浇注料

用纳米压痕技术表征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的裂缝自愈合特性

阚黎黎 , 曹号 , 盛昊煜 , 朱瑨 , 王明智 , 徐超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14136/j.cnki.issn 1673-2812.2016.03.012

为了探究ECC裂缝自愈合体系中不同物相的微观力学性能,应用纳米压痕技术对经历10个干湿循环环境后裂缝自愈合ECC体系中不同物相的荷载-位移、接触刚度-位移、弹性模量及硬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荷载相同时,压人深度大小顺序为:纤维> ITZ>SHP>基体>粉煤灰>砂子;接触刚度与压入深度近似呈线性关系;粉煤灰和砂子的弹性模量及硬度是体系中最高的,远远高于其他相,其次是基体,接下来是SHP、ITZ,最差的是纤维.

关键词: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CC) , 自愈合 , 裂缝 , 纳米压痕 , 微观力学性能

纳米TiQ/炭黑改性PET织物及其导电与光活性的表征

新型炭材料 doi:10.1016/S1872-5805(13)60084-0

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织物进行碱性水解预处理.通过浸渍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分散剂在原始的和经预处理的PET中加入纳米炭黑(CB1515和CB156),纳米二氧化钛(NTO)-NCBs(CB1515或CB156)混合物.以柠檬酸(CA)和次磷酸钠(SHP)分别为交联剂和催化剂,分别在预处理前后的PETs中加入NTO+CB1515和NTO+CB156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CB156比CB1515更能有效地降低样品的电阻率.加入NTO后,由原始PET所制样品比预处理PET所制样品具有更低的电阻率.然而,这与不加NTO所制样品结果相反.通过增加添加量和改善NCBs和NTO在织物中的分散均匀性,采用CA和SHP可明显降低样品的电阻率.发现NCBs与NTO的协同效应可提高预处理织物的紫外吸收.由原始PET中加入NCB和NTO所制样品比预处理的PET对亚甲基蓝降解具有更高活性.通过添加NTO或CA-SHP可提高活性,前者比后者更有效.

关键词: PET织物 , 纳米炭黑 , 纳米TiO2 , 电阻 , 光活性

刚玉质自流渗浆浇注料浆体的流变特性

封鉴秋 , 杜光旭 , 贾晓林 , 李素平 , 张海军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6.05.005

研究了α-Al2O3微粉加入量(15%、17%、20%、22%)、纳米α-Al2O3加入量及分散剂种类(聚羧酸酯醚FJ-I、聚丙烯酸盐FJ-II和六偏磷酸盐SHP)、加入方式(单独或复合加入)和加入量等对刚玉质自流渗浆浇注料浆体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刚玉质自流渗浆浇注料浆体中α-Al2O3微粉含量的增加,浆体的粘度先逐渐降低,并在α-Al2O3微粉含量为20%时粘度最小,而当α-Al2O3微粉含量达22%时,粘度又略有增大;单独加入FJ-I、FJ-II或SHP能降低不含纳米α-Al2O3浆体的粘度,但超过一定量后浆体的粘度又升高;单独使用FJ-II、SHP或FJ-I时,含纳米α-Al2O3的浆体的粘度增大;采用复合分散剂能有效地改善含纳米α-Al2O3的浆体的流变特性;对α-Al2O3微粉用量为20%、纳米α-Al2O3加入量≤1.5%的体系,采用0.3%FJ-II+1.5%FJ-I的复合分散剂,浆体粘度小且呈宾汉姆流体特征.

关键词: 刚玉质浇注料 , 自流渗浆 , 粘度 , 流变特性 , 纳米α-Al2O3 , 分散剂

水相介质中纳米CeO2的分散行为

宋晓岚 , 邱冠周 , 杨振华 , 曲鹏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5.02.009

通过测定悬浮液体系润湿性、表面电性及分散性研究了纳米CeO2在不同条件下水相介质中的分散行为.结果表明: 纳米CeO2 在水相介质中的润湿与分散受体系pH值的影响很大, 与Zeta电位有相当好的一致关系, 其分散机理主要是双电层静电排斥作用; 纳米CeO2的等电点(pHPZC)为6.8左右; 纳米CeO2颗粒在酸性水介质中表面带正电, 在碱性水介质中表面带负电, Zeta电位分别在pH值为4和11左右时较高, 相应润湿性和分散性较好; 随机械搅拌速率和时间的增加, 纳米CeO2的分散性增强; 超声波对纳米CeO2的分散作用明显优于机械搅拌, 20 kHz频率下超声波分散1 min便能显著改善纳米CeO2的分散状态; 加入六偏磷酸钠(SHP)作为分散剂将改变纳米CeO2颗粒表面电性, 使其带负电, Zeta电位随SHP浓度增加而增大, 起增强双电层的静电排斥作用; 当SHP浓度达225 mg·L-1时, Zeta电位趋于稳定, 并使纳米CeO2在广泛的pH值范围内获得较高的Zeta电位和很好的分散效果, 从而降低了体系pH值的影响.

关键词: 纳米CeO2颗粒 , 水相介质 , 润湿 , Zeta电位 , 分散

高炉非金属冷却壁用Al2O3-SiC-C质浇注料的研制

郝洪顺 , 徐利华 , 尹航 , 蔡美峰 , 仉小猛 , 张作顺 , 杨增朝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10.02.015

为了提高高炉非金属冷却壁用Al2O3-SiC质浇注料的抗渣性,在其中引入人造石墨,研制了高炉非金属冷却壁用Al2O3-SiC-C质浇注料,着重研究了六偏磷酸钠(SHP)、聚丙烯酸钠(PAANa)、萘系减水剂(NTD)和Skip Liquid型减水剂(SL)4种分散剂及其加入量对这种含碳浇注料流动性、耐压强度、体积密度和显气孔率的影响以及碳(人造石墨)的添加量对浇注料试样的耐压强度、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和抗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分散剂SL的效果最好,其最优外加量为0.2%;2)人造石墨添加量为5%时,浇注料试样的抗渣性能和烧后耐压强度达到最优,综合性能最佳.

关键词: 高炉 , 非金属冷却壁 , Al2O3-SiC-C浇注料 , 抗渣性

高能球磨法对水相介质中微米α-Al2O3分散性能的影响

孙玉利 , 左敦稳 , 祝晓亮 , 朱永伟 , 黎向锋

功能材料

采用高能球磨与化学分散剂分散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球磨工艺参数及分散剂种类对微米α-Al2O3粉体分散性能的影响,探讨了配制稳定的微米α-Al2O3抛光液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球磨对微米α-Al2O3的分散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若加入分散剂共同进行球磨,在一定的工艺参数下,可以获得良好的分散效果.在球料比为10:1,pH值为10.5,球磨机转速300r/min的条件下,得到均匀稳定的微米α-Al2O3分散液的最佳分散工艺为:球磨时间60min,SHP作为分散剂且质量分数为1%.

关键词: 高能球磨法 , 微米α-Al2O3 , 水相介质 , 分散性能

析出相对深冲DP钢组织性能及织构的影响

汪志刚 , 赵征志 , 赵爱民 , 叶洁云 , 程俊业 , 陈京京

材料科学与工艺

为了研究析出相对深冲DP钢织构的影响机制,采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计算DP钢的平衡析出相,并利用SEM、IEM与XRD等手段分析了两种不同成分的DP钢组织性能与织构演变.研究表明:试验钢的主要析出相为MC_SHP、M7C3、MnS和AlN;与低Mo钢相比,高Mo钢的奥氏体区被缩小,且MoC的析出温度更高,铁素体晶内与沿晶界形成了大量的纳米级MoC析出;860℃退火后,高Mo钢中形成了约3%的均匀弥散分布的马氏体,抗拉强度达到445 MPa,r值为1.5,而低Mo钢发生了贝氏体相变,各项力学性能明显降低;两种试验钢的热轧板织构较弱,冷轧后{223} <110>取向密度稳定增加,退火后均形成了强烈的γ纤维织构,而低Mo钢中{001} <110>织构是导致其r值偏低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双相钢 , Mo , 析出 , 组织结构 , 织构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